|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文/晏扬
八角茴香与卤鸡肉之间的关系,居然被写成了一篇8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近日,陕西师范大学女博士生孙灵霞的博士论文《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有网友调侃道:“不愧是陕西‘吃饭’大学,一道卤鸡都能研究得这么专业。”因这篇论文看上去是研究美食的,故被网友称为“最美味论文”。
看这条新闻下面的网友评论,充满了不解、揶揄、质疑、嘲笑,很多网友认为这样的研究实在太无聊——连隔壁大妈都知道八角茴香对卤鸡肉风味的影响,还用得着一名博士生专门去研究一番?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还用得着洋洋洒洒写一篇8万字的论文?
且慢质疑,且莫嘲笑。我倒觉得孙灵霞精神可嘉,这项研究也并不无聊。
其一,孙灵霞认真刻苦、求真求实的科研精神不无聊。现在很多博士生是怎样撰写学位论文的,人们通过各种渠道已有所耳闻,那就是抄袭成风、胡乱拼凑、粗制滥造。再看看孙灵霞是怎样写论文的:做实验用了多少鸡大腿,她已经记不清了,总之数量很大;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科学有效,她固定选用了广西产的八角茴香,鸡大腿则由河南一家企业固定提供;做实验时将鸡腿卤煮,然后在固定的小区域取样,再检测产生风味的物质含量变化……如此严肃认真的科研态度,不要说一般的博士生,恐怕很多专业科研工作者都未必能做到。仅凭孙灵霞这种求真求实的科研精神,就值得我们为她点赞。
其二,孙灵霞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方法不无聊。八角茴香对卤鸡肉的风味有什么影响,似乎是一个隔壁大妈都知道的常识,但这个“常识”只是经验、感觉和技巧,而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孙灵霞读到博士这个层次,理论知识肯定没话说,完全可以不太费力写一篇洋洋洒洒的理论文章,混个博士文凭不在话下。可她没有这样做,没有从理论到理论,从空谈到空谈,而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选择了一个具体而微的切入口做实实在在的研究,以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相比那些好高骛远、华而不实的研究,孙灵霞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处入手、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紧相结合的科研态度和方法,多么值得称道。
其三,孙灵霞学以致用、心系社会的责任感不无聊。通过报道可以看出,孙灵霞钻研卤鸡肉风味这个“小问题”,绝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篇毕业论文。正如她所说,传统肉制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卤煮的历史很悠久,但传统工艺稳定性差,不能保证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她研究“八角茴香对卤鸡肉风味的影响”,就是想让风味实现可控,产品质量达到一致性和稳定性,以便让传统肉制品走上规模化工业生产——看看孙灵霞研究这个“小问题”的目的,谁还能说很无聊呢?一个在校博士生能够想到改善传统肉制品工艺,能够想到利用自己所学为社会作一份贡献,并且付诸行动,这种心系社会的责任感,着实令人赞叹!
2014-12-03 17: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