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一个中国女留学生的巴黎观察记之廿五
★ 王文菁 ( 巴黎,«日本新华侨报» 专栏作者 )
据法国各大媒体报道,今年5月在法国阿登大区,3名醉酒青年在公园上演虐猫行为,致使猫的腿部及背部均被打折,因伤势过重导致死亡。此过程被路人拍摄下来并发到社交网络Facebook公布于众,瞬间引发轩然大波。一时间,愤怒的指责声讨充斥网络,更有甚者向其账号发出恐吓威胁。据悉,主犯罗宾于10月被判处4个月监禁。判决当日,罗宾并未出席,而是在社交网络上宣布自己会自杀的消息。一个星期后,警方发现其在家中上吊自杀。
法国媒体表示,罗宾虐猫行为确实不合理,但他无疑成为社交网络与舆论压力的受害者。他的死也为此事蒙上了一层阴影。而法国网友对此事的看法众说不一,各自持有不同看法与观点。在媒体官网里的数百条评论中,可以看出大多数观点都不尽相同、角度不一。“最蠢的不是网络攻击,而是一些自恃‘美德灵魂’的家伙对这可怜伙计的揭露与围攻。”“虐猫非正常行为,如若放任,将来必会对社会产生危害。希望他的两个同伙良心发现。”“应该考虑强制社交网络实行匿名制,因为越经常显示的信息越具危险性。强制实行匿名制,吐口水的家伙肯定会减少。”还有网友提出到底是猫命重要还是人命重要以及到底是谁杀了谁此类哲学色彩的提问。概括说来:有的人在整理事件中到底存在多少问题、有的人做总结、有的人提出新的疑问、有的人提出解决方案、还有人写下反思……这并非个例,而是法国网民的常态表现。
然而,把视线转回国内:11月的最后一天,一个19岁少年的死引发国内网友们的强烈关注与激烈争论。起因是网恋失败,少年想不开,发微博说欲寻短见,引发无数网友围观评论。令人无比惊讶与遗憾的是,咒骂他叫他去死的人数远远超过劝导他的人数。后来,他真的自杀了,警方通告出来,网友们炸了锅吵翻天。从一开始相当一部分人一边倒怀疑其作秀、哗众取宠,到事发后有的人坚持咒骂到底、有的人变“圣母”到处说教指责、有的人写“警世恒言”以“维持纪律”、有的人叹气惋惜……然而对事件缘由的分析与总结、对如何防止悲剧重演的举措、对事情深层本质上的思考实在少得可怜。好像每次发生不幸,人们的态度大抵都不过如此,猜也猜得到。
曾有驻欧洲记者采访过法国政客,问他对当今中国人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得到的答案耐人寻味:“中国人还没学会独立思考。”这话,不仅是法国政客在说,也能从教过中国学生的法国老师口中听到。一直以来我们骄傲于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但还没有真正做到让文化直指内心、熏陶过滤人性与心理层面。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就无法理性客观地分析、看待真相,也就无法做出合理的判断,从而出现一边倒的消极言论、容易走极端主义、一味找牺牲品发泄内心的消极。而衍生出另一个问题:不相信任何事。无论发生什么,大家都持怀疑态度,都觉得这是在作秀表演,无论是好事还是悲剧。有钱人捐钱是作秀、失恋少年自杀也是作秀……为何不能反过来思考:相信他又如何?只要简简单单、心无杂念地去相信就好了。有钱人捐钱,只要不幸之人得到帮助,就足够了;失恋少年闹自杀,即便存疑,大家都来劝导,悲剧也就避免了。真实地活会辛苦;而虚伪地活会更辛苦。想要减少这些辛苦,最好的一种方式就是学会带着人文关怀独立思考。我们不能总置身事外,拿自己当看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感受。别人的不幸,就是一面镜子,照见的其实是我们自己——我们该有这种意识与责任心。此外,也该多想想,我为集体、他人做了什么、付出奉献了什么,而非一味地索取、冷眼旁观。█
2014-12-17 01: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