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徐航:记李洪先生月亮岭碑林
Tuesday, December 9, 2014 23:03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艺园 ·
情园

○徐航

     
今年8月的一天,我重游了太平畈乡的月亮岭。

  太平畈乡位于霍山县西南边陲,距县城86公里,是皖鄂两省三县四乡的结合部,是名震遐迩的“中国石斛之乡”。2003年7月,我应时龄75岁的李洪先生所邀,参观了月亮岭。李洪,霍山县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农学院,一直在六安工作。他退休后,在原故居月亮湾村对面的月亮岭上,投资10万元建碑林,后取名“月亮岭碑林”。当时,我见岭上岭下,建筑内外,镌刻、书写着文人雅土、诗词大家、优秀书画家所题赠的佳作,文气蒸腾,耀人眼目,深受震撼。归来,我撰写了一篇三千字的文章《陵园文化耀深山》,发表在当年7月的《皖西日报》上。稍后,此文改题为《月亮岭》,收入我和史红雨合著的《皖西漫步》一书中。

  据谢邦田、杨家祥、杨从群撰写的《月亮岭碑林序》所言.上文经一报一书的推介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原省人大副主仨郑锐、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发仁,我国著名作冢鲁彦周、著名版画家张在元、著名书评家毛万宝,我省著名作家温跃渊、陈桂棣、王京隆等人,以及省、市、县书画、诗词界名家纷纷惠赠墨宝。2004年6月,皖西诗词学会、六安市书法家协会、六安市老年大学联袂在六安举办了“霍山县月亮岭碑林展”。日莅千人,赞语声声。省、市新闻媒体广为报道,六安市电视台录制了专访节目,还荣获了省电视台授予的好作品奖。

  —篇文章何以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不是文章写得好,而是它反映了皖西乃至江淮地区人民对“孝道”的推崇。“百善孝为先”,而月亮岭碑林的核心内蕴正是一个“孝”字。因此,文章能够得到—拍而起、应者云集的效果。

  孝,古藉《尔雅·释训》注释为:“善事父母为孝。”孝的这一含义,据专家们考证,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萌发、流行,经过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演绎、阐发、强调、推广,形成了一个以“孝”为核心的完整的伦理体系。今天,“孝”仍然是中国人所认同、所追求的最能深入人心的传统道德规范。诗词名家何晓明曾说:“李洪先生是赤子、孝子。他建的这座碑林,是一项壮河山、美乡里、扬国粹、振民魂、传美德的工程,是太平盛世的一桩盛事。”作家王京隆治文《李洪的孝道》,褒扬李洪。他们都抓住了月亮岭碑林内蕴的核心。

  重访月亮岭,感到碑林变得更细致、更精美了。这十多年来,李洪卖掉了六安的两处住宅,对碑林总投资30多万元,从细从精从美建设。所谓“碑林”,是指门碑、亭碑、照壁碑、独字碑和墓碑五个部分。石料一律选用黑色花岗石。碑石大小不等,长短各异,宽窄有别,林林总总,340余块,分别镶嵌在陵园建筑的各个墙面上、檐额上、廊柱上、侧背上,一部分则竖立在墓园上。

  月亮岭并不高峻,东西300余米,岭上岭下,树木翠竹在微风中卷起绿色的云烟。碑林由南坡下起始,整体系仿古建筑,由大门、墓群、二贤亭、照壁、独字碑五个单元组成,大部分建筑都在岭头,突兀在蓝天下、绿浪之上。其中照壁有四,分别命名为“衡麓诗窗”、“皖西画廊”、“名家翰墨”、“墓园挽章”,内容沉实丰富。

  月亮岭碑林从策划、设计到备料、施工,从作品征集、整理到刻石、安装,都是李洪一手操办。累病了,服片药,吊瓶水,拔掉针头又上山。他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殚精竭虑,执着追求,终以76岁高龄,将一座普通墓园建成一座融爱国情、乡情、亲情为一炉,集诗词、书画、楹联、挽联为一体的文化陵园,为家乡的文化建设、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这是安徽独有、全国罕见之举。

  李洪和夫人殷正新,育有5个女儿。李洪讲求孝道,诗礼传家,对后辈影响至深。5个女儿分别为英语高级教师、高级农艺师、医院护士长、市电信局班长等;5个女婿有两位是县、团级,两位是科局级。第三代里,也各有所长。其中大女儿面前的外孙女李寒芳,中国人大毕业后,考取北大研究生,现是新华社台港澳新闻编辑部的主任记者;四女儿面前的外孙女杨杨,北师大毕业后,又读完清华的博士后,现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某医院工作。从李洪先生身上,鲜明地反映了“父孝子贤”这一规律。

  月亮岭碑林目前处在存亡兴废的关键时刻。碑林落成已经十余年了,李洪先生已经86岁高龄,家资尽献,生命即将耗完。我们不能再让他负载发展碑林的重担了,愿碑林在深山闪射着光芒,天下注目。合肥一位退休中学教师“回乡观后直言”,赋《再登月亮岭碑林见荒草萋萋有感》曰:“一年不见草深深,登上碑林感慨生。莫让明珠失光彩,千秋应有护陵人。”此诗有微词,更有希望,值得我们警醒!

  现在,摆在乡、县、市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让月亮岭碑林浅尝辄止,随着年深日久湮没于草莽呢,还是投入适当资金,改扩完善,新建一些设施,使它在大别山的深山老岭、在两省三县的结合部,成为一处集纪念、游览和开展传统文化、爱国爱乡教育的美好场所!我们强烈希望是后者!

  这里需明确两个问题。首先,有人可能说这是一私家陵园。我们认为私家陵园只是碑林的“起始”,李氏墓园只占碑林的一角。整个月亮岭碑林,已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平台,内容包括祖国颂歌、皖西吟咏、美好霍山、西镇文踪、红军史迹、药茶经典、地方掌故和文化传说,已经成了一座艺园,一座情园,早已超出了私家陵园的范畴。像这样以私家园林、陵园为基础、为起始,发展成为人们流连忘返公园的,全国甚多!其次,有近百位名家、名人共襄大举,惠赠佳作墨宝200宗件,其收藏和市场价值不容低估。其中如鲁彦周、张在元、刘尚泉等均已作古,墨宝更显珍贵。所有作品以及继来作品,亟需展览、收藏之处。

  从月亮岭归来,我多次见李洪老先生。老先生颇康健,行走如常。他为我写一首诗曰:“置棺终弃棺,不逐千秋俗。骨灰洒林间,怡然护新绿”。见我不解,他说:“我死后骨灰不葬,洒向月亮岭树林之间。节约下丧葬费,设立一个月亮岭碑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小苹果奖’,每年奖励几位太平皈小学和初中的品学兼优学生。奖金虽微薄,但使少年们从小心里就有梦想、有奇志,长大后建设美丽的家乡。”

  在如此赤诚、甘愿为家乡奉献一切的老人面前,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我们应珍惜、保护、建设好月亮岭碑林,使它在大别山深处永放光芒!

     
编者李洪,1929年生,安徽霍山县太平畈乡人,为六安市种子公司离休干部。他情系桑梓,心系文化,年逾八旬,矢志不渝,不顾年老体迈,变卖久居的房产,投资数十万元,在先辈的墓地和家乡村民捐赠的两亩山场上独资兴修了《月亮岭碑林》,使一块普通的山场,变成了一个集诗词、楹联、传记、书画、篆刻、石雕等工艺为一体的统合性文化陵园。陵园既弘扬了当地历史文化和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又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皖西当代的人文风采,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陵园的实施,也实践了他所倡导的“留钱财不如留文化”、“文化面前人人可为,不分老少富贫”、“乡情、亲情、友情,离不开文化情”等信仰与志愿。宣传推介其示范引领作用,旨在让越来越多的人关心文化、热爱文化、支持文化、奉献于文化,让文化启迪人们的心智,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不竭动力。

     

2014-12-09 23:00:06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bfac9d0102val5.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