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日本天天“蒋”【12月15日(星期一)篇】
12月14日,星期天,日本众议院大选落下帷幕。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收获325个议席,其中公明党占35个议席。自民党获得了290个席位,单独超过了可主导国会“绝对稳定多数”的266个席位。与上次大选相比,自民党减少了5个席位,但安倍晋三选前预计要减少50到60个席位相距甚远,可谓大胜。这次大胜给日本政局带来了一些显著的变化。
首先,我们要看到安倍“长期政权”正在成为现实,三大“利好”保驾护航。第一大“利好”,安倍政权更为稳固。2014年底的这场众议院大选,实质上是安倍晋三对自己政权的一次“螺旋式上升洗牌”。本来在大选前,安倍晋三的国内支持率就不低,仍然能够维持稳定政权。而根据日本政坛多年来的“潜规则”,改造内阁首相遭殃,解散众院首相沾光。历届日本强势首相都会在“恰当的时机”解散众议院以稳固权势。政治世家出生的安倍晋三深谙此理。此次安倍政权接受了“大选洗礼”,无论民意还是舆论,都唯马首是瞻。批评声音的力量更加减弱。第二大“利好”,“安倍法案”将更为顺利地推进。2014年11月,安倍晋三力主的提升消费税案屡屡受阻,此时的安倍晋三只有两个选择:继续较劲或推倒重来。上届众议院中自民党虽然也占稳定多数,但强行通过议案会给人留下指责的口实,反而是“利空”。而解散众议院则可使各方势力忙于大选,无暇指责“安倍议案”,成就“利好”。在“新瓶装旧酒”的新安倍政权成立后,“安倍法案”通过只是时间问题。第三大“利好”,安倍坐稳自民党总裁宝座,长期政权正成为现实。此次大选结果还将带来一大“利好”,2015年9月自民党将举行总裁选,根据日本政治规则,执政党党首成为首相,如果安倍晋三掉下自民党总裁的“宝座”,则首相之位也要拱手让人。此次“大胜”将给安倍的总裁选加上一枚“重量级”砝码,令党内石破茂等“非主流”的挑战瞬间沦为“轻量级”。“连庄”的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将把安倍政权“进行到底”。他的目标很有可能追赶是他二姥爷的“佐藤长期政权”。
其次,我们要看到日本在野党力量衰弱,目标“未达成”。与安倍晋三带领的自民党“大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一大在野党民主党虽然收获了73个议席,比选前的席位有所提高,但距离选前提出的“三位数”目标相去甚远。民主党党首海江田万里更是落选,丢进了一个党的“颜面”。民主党籍的前首相菅直人也险些落选,如同上次大选一样,他又是在小选举区落选后,在比例选举区重复选举才惊险“复活”。虽然民主党仍然稳坐第一大在野党宝座,今后的“朝野”对决情况将呈现向执政党“一边倒”的趋势是不用怀疑的。
再次,这次大选中民众用两种方式表现了自己的不满。第一,他们用自己的选票支持了在野党——日本共产党。选前仅有8个议席的日共,此次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得21个议席。从此达到一个可以单独在众议院提出法案的政党席位。在日本的政治力量划分中,共产党被划为“非自民系”,即党内没有自民党分裂出来的势力。这也造就了日共“一条道走到红”的现状,虽然不曾执政,却一直作为“一极”存在。宣传紧跟时事,成功收割“反自民势力”。如“终止增税”、“安倍经济学STOP(停止)”、“向核电站说NO(不)”等,这些主张异常鲜明的口号,直接击中了日本国民的“心”,给人留下敢说敢做,主张强烈的印象。因此民众才希望日共在众议院选举中
“扩张”,代表自己的意愿。而获胜的日本共产党也表示今后将与安倍晋三在国会“正面对决”。第二,他们用拒绝投票,表达自己的心情。据共同社统计,这次众院选举小选区投票率为52.66%,创下战后大选最低纪录,比此前创最低纪录的2012年上一次众院选举时下降6.66个百分点。这其中凸现出选民中夹杂着无奈感和无力感。
准确地讲,安倍率领在自民党这次在大选中获胜,更多的是“党利党略”上的成功。未来第三届安倍政权的走向更加值得关注。■
2014-12-14 2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