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诸葛亮清除异己的策略手段
Friday, December 19, 2014 17:54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诸葛亮清除异己的策略手段

  一,刘封与彭羕之死

 
刘封是刘备收养的义子,有武艺,气力过人,二十多岁时,随刘备夺取益州,所战必克,封为副军中郎将。任命孟达为宜都太守,刘备担心孟达难以独任,派刘封封统领孟达和上庸太守申耽,升迁刘封为副军将军,成为涿郡籍中坚力量。

 关羽围攻襄阳时,刘封、孟达坐视不救,直接导致关羽全军覆没。孟达担心刘备治罪,更加之与刘封不和,遂率所部投降曹魏。曹丕拜孟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郡,孟达担任新城太守,并派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孟达共进攻封,孟达还写信劝刘封降魏①,遭到刘封的拒绝。

 在三路兵马夹击之下,申耽复降魏,刘封失败后逃回成都。驻守上庸的三个将领,连个头像了曹魏,只有刘封一人返回,由此可见他的忠诚。刘备责备了刘封欺凌孟达和又不援助关羽的错误,但以对待此前在吕蒙夺取长沙时,长沙太守廖立出城逃回成都二刘备不予追究的态度看,刘备没有诛杀刘封的意图。

 此时,诸葛亮心里如何活动,别人是不得而知,很难说没有剪除刘备、刘禅羽翼的意图,须知诸葛亮要小刘备十九岁。陈寿揣摩“诸葛亮意图是担心刘封性格刚强,作战勇猛,刘备死后,终究难驾驭,不如趁机将他除掉②。”刘备听从了诸葛亮劝告,赐其自裁。刘封临死时叹叹息没有听从孟达劝告,刘备听到刘封的叹息,悔恨地涕泪交流。

 彭羕字永年,广汉人。这是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的美男子。刘璋时期,刘备入川,彭羕去见素不相识的庞统。恰逢庞统有客人,彭羕竟躺在庞统床上说:“等客人走后,我在同您细谈”又適有宾客,羕径上统床卧,谓统曰:“须客罢当与卿善谈。”客人走后,彭羕又让庞统拿食物招待。显然,这是位不拘形骸狂士。羕又先责统食,两个人交谈甚欢,当晚,庞统留他居住下来,第二天又谈一整天。庞统对他非常赞赏,法正早知道彭羕才能,经两人推荐,刘备也以为这是奇才,多次让彭羕宣讲军事知识军事,对诸将进行指导。刘备对彭羕军事才能十分称赞,对他的信任和待遇日见增加。夺取益州后,刘备自称益州牧,提拔彭羕为治中从事(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居中治事,故名治中)。

 对待彭羕的态度,诸葛亮和庞统、法正截然相反,“他虽然表面恭敬有加,心里却不能容忍,多次私下对刘备说,彭羕心大志广,难保日后能忠顺③。”刘备终于听从诸葛亮意见,将彭羕降职为江阳太守。

 彭羕听到消息后,心中不悦中去拜访马超,马超问道:“你才具脱颖而出,主公对您十分看重,曾说过您可以同诸葛亮、法正并驾齐驱,如今忽然外放到一个小郡去做郡守,您失望吧④?”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以下几点:一,诸葛亮很会在主人跟前说小话,对刘封这样,对彭羕还是这样。二,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令同僚防不胜防。三,刘备将彭羕与诸葛亮、法正的才能等量齐观,身居治中从事的优越地位,已压了诸葛亮一头。四,诸葛亮诋毁彭羕“心大志广”不是罪名,自己未曾出山时,也以管仲乐毅自居,这也是“心大志广”。五,说彭羕“难保日后能忠顺”,同说刘封“性格刚强,作战勇猛,刘备死后,终究难驾驭,不如趁机将他除掉”如出一辙,比后世“莫须有”三字狱还要厉害。背地里黑人,从没有这样阴毒的手段。六,中国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俗语,其实不过是骗人的鬼话,用人疑人才是常规,只有这样,不仅能预防不测,也能够对人才扬长弃短。担心彭羕有不臣之心,不使他掌握重兵就能避免,没必要预先剔除。七,诸葛亮一生强调人才的忠顺标准,这同曹操特别选拔“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⑤”的那些人和“唯才是举”的任人标准,何其不同!

 在毫无依据前提下,采取阴谋手段贬黜彭羕,无法排除诸葛亮假借刘备之手挤兑、排斥益州籍将领的用意。

 彭羕太狂傲,
“也是老兵糊涂了,和他说什么?”竟对马超说,“你在外打仗,我在内策划,夺取天下很容易⑥,”马超在走投无路中投奔刘备,常怀着畏惧之心,听了这话,哪敢寝匿?彭羕一走,立即上表向刘备汇报检举,彭羕被逮捕下狱。

 狱中,彭羕曾写信给诸葛亮,一方面自责反省:“我辜负了像慈父一样的刘备,犯下杀一百次都不为过的罪行⑦,”同时解释骂刘备老兵是酒后失态,脱口而出。所谓的“内外之言”,是想让马超北攻凉州,为主公事业做出贡献,根本没有其他含义。写信的目的,无非想通过诸葛亮向刘备解释消除误会。彭羕却不曾料到,他的处境,正是诸葛亮背后作祟的结果。

 彭羕终被刘备杀掉,死时只有三十七岁。

 ①原文为:“斋今足下弃父母而为人后,非礼也;知祸将至而留之,非智也;见正不从而疑之,非义也。自号为丈夫,为此三者,何所贵乎?以足下之才,弃身来东,继嗣罗侯,不为背亲也;北面事君,以正纲纪,不为弃旧也;怒不致乱,以免危亡,不为徒行也。”见《三国志·刘封传》

 ②原文为:“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同上)

 ③原文为:“屡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见《三国志·彭羕传》

 ④原文为:超问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宁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同上)

 ⑤见《三国志·武帝纪》《求贤令》

 ⑥原文为:“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见《三国志·彭羕传》

 ⑦原文为:“负我慈父,罪有百死”。(同上)

 二,妨碍荆州籍帮派体系形成的廖立

 廖立字公渊,荆州武陵人,刘备夺取荆州后,先被任命为从事,二十多岁时出任长沙太守,是刘备占有的六郡军政长官之一,对割据一隅之地的刘备来说,廖立算是一路诸侯。长沙被吕蒙夺取后,廖立逃回成都,刘备不仅未追究失地责任,更迁为侍中。侍中地位虽然不高,但与皇帝十分亲近,显然,刘备十分器重廖立。诸葛亮对廖立评价更高,孙权派使者询问荆州人才中,谁最为出类拔萃?有经天纬地才能时,他点评道:“庞统、廖立,楚之良才也,当赞兴世业者也”。庞统才能后人熟悉,如不是中箭身亡,其在蜀汉政权的地位及影响将举足轻重。能将廖立与庞统等量其观,可见其才能非同一般。

 诸葛亮率兵“北伐”时,身为长水校尉的廖立,对来访者李邵、蒋琬讲了一段话,大致有以下几层意思:第一,大军就要出发了,你们都喜欢听从,却不肯据理加以劝阻。第二,当年先帝就发生战略失误,不能在夺取益州后,立即北上夺取汉中,却同孙权争夺南三郡(指长沙、江夏、桂阳三郡),结果是空手而还,徒然劳苦了将士民众(这都是不听忠告的结果)。第三,由于没有及时夺取汉中,曹操后发先至,更以汉中为依据,派夏侯渊、张郃南下小巴山,几乎使益州得而复失。第四,直到后来才夺得汉中,但付出关羽荆州失败,上庸孟达投敌,刘封被杀的惨痛代价。第五,关羽恃勇蛮干,领军作战没有方略,只知道一味冲杀,前后多次打败仗,造成众多将士无谓牺牲。第六,向朗、文恭十分庸俗。文恭身居侍中,但做事缺乏纲常法纪;向朗过去就吹捧马良兄弟是圣人。让这样的阿谀之人做丞相长史,当然会言听计从。第七,中郎郭演长(即郭攸之)只会跟在后边摇旗呐喊,根本没能力与商大计,但今天却占据侍中高位。第八,王连是个俗不可耐的人物,就是能残酷地剥夺搜刮,致使益州民众贫困不堪。

 将廖立八条内容归纳起来是三点。

 其一,先帝刘备时,曾发生过战略错误,主要是轻启战端,徒然造成重大损失。言下之意是,要接受这个教训,不应该贸然“北伐”。

 其二,批评诸葛亮使用提拔官员发生偏差,使用了一批德寡才拙的庸俗人物。

 其三,应该体恤民众不堪承受的负担,再不能像王连那样剥夺搜刮百姓了。

 李邵、蒋琬并没有从廖立尖锐批评中清醒过来,而是看作不协调声音,回去后向诸葛亮作了汇报。诸葛亮上奏刘禅,弹劾廖立三大罪状:

 其一,“信口开河贬低群臣,公然说国家不任用贤达而使用庸俗官吏,身居高位的都是卑鄙小人①”。其二,诽谤先帝。其三,“将军队兵众简练,部伍分明”的训练成绩,斥之为不足一提。

 这三条“罪状”需一一剖析。

 第一条,批评诸葛亮任人标准发生偏差,是以事实作依据的,向朗、郭攸之、文恭等已盖棺定论,他们确实很平庸,平庸得无可圈点。王连对民众的苛刻与否,已是后世评论者的立场问题,见仁见智的分岐,全在于此。诸葛亮不等于国家,把国家作挡箭牌,只能表明手段的拙劣。廖立批评用人不当,是实指,都有具体人,并没有一概否定。“万人率者皆小子”是诸葛亮强加于他的极端之辞,先把对方推到荒谬绝论的地步再加以挞伐,很失公正。

 第二条,廖立对刘备并没有无中生有地横加指责,而是针对东三郡争夺战、汉中争夺战和襄阳争夺战三次失败总结教训,不能说是对刘备的诽谤。以这些教训做借鉴批评诸葛亮“北伐”,恰好反映了廖立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战略目光。夷陵之战失败后,诸葛亮对其他人感叹地说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这段感慨除批评其他大臣无能之外,更包含了对刘备决策失误和指挥无能的指责。如果廖立有诽谤刘备的嫌疑,那么诸葛亮又是什么?当然是同一性质的罪行。

 第三条,军队不是放在桌面上刺激胃口的“看菜”,是打仗用的。其训练有素与否,需放在战争实践中检验。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确认识已方军队的实力,并与敌方相比较,是三军统帅必备的素质。然而人们普遍存在自我感觉良好的弱点,容易夸大己方优势而漠视对方。诸葛亮“北伐”五战五败的历史,正验证了这一点。廖立对诸葛亮训练的军队不甚看好,既是正视蜀军本身的不足,更包涵对战争双方军力的比较,他较为客观冷静。

 廖立是荆州人士,具有同庞统相匹的才能,更拥有年龄优势,应该成为诸葛亮重用的非常人物。只是廖立不仅不肯加入荆州籍帮派体系,还对诸葛亮提出了尖锐批评,一是批评他蓄意提拔重用荆州籍官员;二是批评他贸然进行不可能胜利的“北伐”,所要终结的,则是诸葛亮登上皇帝宝座的意图。这两点击中了诸葛亮要害,自然引起他的恼恨。

 在《诸葛亮集》中,陈寿又收集了诸葛亮弹劾廖立的另一份奏章,显然是同李严一样,刘禅对第一份奏章没有批复,故而又有第二份罢免流放廖立的奏章。

 由于对现实“罪行”弹劾未能奏效,诸葛亮又对廖立
“历史旧账”进行弹劾,共列举五条:

 其一,奉先帝无忠孝之心,守长沙开门就敌。其二,任巴郡太守期间,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众人有意见,瞧不起②。其三,任侍中时,曾在皇宫持刀杀人。其四,跟随大将军则诽谤讥笑大将军。其五,嫌将军职位低下,曾找我要进入五校尉之列,列入五校尉(任长水校尉)后,仍然怏怏怀恨。

 细究弹劾廖立的理由,都难以立足。

 第一条弹劾廖立丢失长沙郡地盘的过失。诸葛亮杀刘封,贬彭羕两个建议虽理由不正(担心“刘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担心彭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也能让刘备加以采纳,说明他的建议很有份量。对廖立丢失长沙的过失,诸葛亮无非是两种态度,一是要追究责任,二是主张不予追究。如果诸葛亮当时主张处分廖立,从结果看,是刘备将他否定了,刘备认为责任并不在廖立,故不予处理。如果当初诸葛亮曾为廖立说情辩护,那么,这时更不能出尔反尔。无论是说情辩护或力主处分而未被采纳,都是刘备做的主,刘备做出了最后决定。在处理过几年之后,没理由重新翻出来重新清算。

 第二条弹劾廖立任巴郡太守时“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众人有意见,瞧不起”更荒诞不经。同后世“莫须有”(或许有吧)三字如出一辙。说不清就不能说,强说只能是瞎说;众人有意见得看是什么意见,既有是与非之分,也有原则性与无原则纠纷的区别。没弄清乱说一气,对意见不分是非曲直,只能说诸葛亮在无中生有,罗织罪名,排斥异已。

 第三条弹劾廖立侍中任上在宫中持刀杀人。同第二条一样,都发生在刘备时候时期,刘备还是以不予追究处理过的,没理由旧事重提。

 第四条弹劾廖立品德。以内容看,大将军大概指的是前将军关羽。关羽任襄阳太守董督荆州时,廖立是长沙太守,两人有隶属关系。如指廖立在长沙时诽谤、讥笑关羽,以关羽傲视士大夫的骄狂态度和狭隘心胸,断不会轻饶廖立,不会留给诸葛亮清算。如指与李邵、蒋琬的谈话中批评关羽,则是在总结教训,谈不上诽谤讥笑。关羽死后,在诸葛亮的主持下,追赐其为壮缪侯(勇武而荒谬),这是对关羽最为严重的批评讽刺,要比讥笑严重多了。如果讥笑关羽能成为罪名,正式追赐壮缪侯该当何罪!

 第五条弹劾廖立讨官要官。发生在诸葛亮、廖立两人之间的事情,原本难判断是非曲直,没有自己主张自己举证的道理。既然廖立是可与庞统匹敌的经纬之才,就应该像重用马谡、费祎、杨仪那样破格重用,没理由论资排辈加以压制。不肯重用廖立的原因,只能从廖立不肯加入荆州帮这方面理解。

 五条理由都不能成其理由,然而却一再上奏,无非表明诸葛亮必欲除去廖立的决心,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诸葛亮在弹劾廖立的第一份奏章中,已明白宣示了目的:“羊群被一只羊扰乱,都能为害,更何况廖立身居高位,中等人之下,哪里能识别他是在妖言惑众③!”就是说,诸葛亮最担心廖立在朝堂扩散批评他组织荆州籍帮派体系和“北伐”决策,从而使自己的皇帝梦化为南柯。

 诸葛亮造成不处理不行的局面,刘禅只好对第二份奏章作出批复:将廖立流放到汶山郡不毛之地。

 陈寿在为廖立作传时两为其难。一方面,他要维护诸葛亮高大形象,所以将责任尽归廖立;另一方面,他难以泯灭是非观念,所以在诸葛亮死后,记述了姜维到汶山同廖立见面的一节,引用姜维的话说:“廖立意气不衰,言论自若”,并且追记了一句,廖立最终死于流放之地。也就是说,因为廖立的意志并没有因流放受到消磨,姜维又缺乏心胸气度,不敢对他加以启用,遂使西蜀这一少有英才终究埋没,总算以曲笔宣泄了胸中块垒。

 ①原文为:“臧否群臣,公然宣称国家不任贤达而任用俗吏,又言万人率者皆小子”

 ②原文为:“领巴郡则有暗昧阘茸其事。”见《三国志·廖立传》注释《亮集》

 ③原文为:“羊之乱群,犹能为害,况立托大位,中人以下,识真伪邪?”

 以上史料未曾注明出处的,均见《三国志·廖立传》

                        
(未完待续)

     

2014-12-19 17:52:05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4e9540102v9bm.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