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很多人包括我,是喝三江水长大;很多人包括我,是逛老街成长;很多人包括我,是爬黄桷树成人……。这些儿时的历练和成长经历,像风像雨又像光,瞬间从记忆里渐渐消失。当你从遥远的城市走来、当你从喧嚣的街市走来,也许你已经蹒跚着脚步,也许你粉色的面庞爬满了皱纹,正是这些历经沧桑的岁月磨砺,才勾起你往事的无边思绪。那轻涩的石板老街、缓缓流淌的三江河、还有轻轻摇曳的黄桷树……,无不留下儿时成长的记忆。
綦河、蒲河恰好在三江汇流而下,滋润和抚育三江的山山水水。不知多少次,我爬到对面山上,站在黄桷树下,登高远眺,江河环绕,半岛小镇,风景优美,仿佛是重庆朝天门码头的缩影,更像是渝中半岛的翻版。三江得天独厚,舟辑便宜,交通发达,历史赋予了三江辉煌与沧桑。在高耸的烟囱和袅袅炊烟中,清晰可见重庆冶炼厂、重钢四厂、重庆钢丝绳厂,三大厂几乎支撑起三江半壁江山。有过辉煌,有过灿烂,也有过伤痛,也有过失落。曾经的职工们引以为荣,也跟随着起起落落。曾经的辉煌,无言的伤痛,时时勾起三江人记忆的深处。
高耸的烟囱已停止了冒烟,堆砌的厂房已破败不堪。岁月蹉跎,人生荒芜,好在生命尚存,回望还是叹息。眺望远方,路漫漫其修远兮,快乐地活在当下,才是生命的唯一选择。视线渐渐地转移到依河而建的老街上,与其说是老街,倒不如说是历史悠久的古镇。唐贞观年间设置三溪县,距今也有1400余年的历史。而所谓现今的古镇,能有多少可与之相比,只是没落而已,保护不力而已。弯弯的老街,青涩的石板,两边相拱的灰墙黑瓦,构筑成了老街独有的风景。不知穿行过多少年?多少次?唯有那乡政府所在地、狭小的书店还有街口的粮店记忆尚在。
每当穿过原三江乡政府所在地,无厘间陡然升起一种莫名的敬畏。端庄的铭牌,仿佛显得庄严与神圣。国家政权下最底层衙门,貌似蹩脚小不点,却统领着三江地区的衣食住行。漫步中我总是无间的审视着,是敬畏?是向往?还是不屑?总有一种无言的愁怀。而今,原址已经破落,改作它用。乡已变成镇,升格一级,雄伟地耸立在三江开发区正端。
长长的老街,汇集了三江所有。而只有下街上的那家小小的书店——新华书店,成为了我儿时的最爱。书店不大,背靠綦河,简陋得无法想象,河对面就是原来的第六人民医院。上街赶场,吃的、穿的、玩的,似乎都不吸引我的眼球,只有那小小的书店是我始终要去的地方。几乎每周都要抽时间去书店逛逛,看见中意的书,总要叫服务员拿出来翻翻看看,苦于囊中羞涩,看的多买的少。不知书店现在还在不在?总之原来的书店位置好象搞成了茶馆。
街口原来的粮店,再早是电影院。大概在上世纪60年代,我在三江小学读书,学校组织去看电影《三打白骨精》,就是在粮店位置看的,至今还记得坐的位置。后来改成了粮店,每次去买米时都要到那里去买,米都是陈米,常常会看见米虫,当时的米价依稀记得0.138元/斤。现在这个地方已经变成了商铺,乱七八糟的。
远远的看见对面山上那棵黄桷树,蓬松而宽厚,凋零而苍老,显然没有60年代那种苍翠而青春。周围布满了红砖瓦房,侵蚀着黄桷树生存的空间。环境的恶劣连这棵百年老树也在鸣冤叫屈。每天上学几乎都要经过这棵树,或者爬上树杈悠闲自得,或者倚靠大树静观人来人往,黄桷树见证了我们学识的起步和成长。每当回到三江几乎都要来到黄桷树前,发出声声感叹。
黄桷树旁就是原来的三江小学和三江高中。而今,已没原来模样,变得高大上了。漫步在学校,用洞悉的目光搜寻着当年的足迹,激发出记忆深处那根敏感的神经。然而,物是人非,昔日小学大门前的石梯下,是一个小小的操场。每当“六一儿童节”时,少先队都要在操场举行庆祝活动。“我们都是少年先锋队……”队歌飘扬在上空,而此时的我,走在队列前,高举队旗,指挥着少年先锋队接受学校领导的检阅。回忆起来少年得志啊。而今,操场变球场,黄土变塑胶,无论你怎么搜寻再也找不到当年乐土了,那些小时的碎片只能从记忆中慢慢搜寻……。
拾阶而上,飘扬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这是现在的初高中部,原来的三江高中后来的重庆冶炼厂子弟校,面目全非,鸟枪换炮,几乎是推倒重来。要想找到原来的校舍、要想找到原来的小礼堂、乒乓室,几乎不可能。不知道现在的校舍是什么时间建设的,不知道塑胶操场是什么时候铺设的?当我走进学校大门前,轻轻地触摸墙垣和门窗,墙壁已经脱落,裸露出墙体,不由得发出一声叹息。百年大计,百年树人,我们将怎样接受历史的审判?!
风儿轻轻地吹,思绪无边纷乱,一声汽笛将思绪拉回到现实中。腾云驾雾,火车从老街拱桥上急驶而过,我伫立街中,聆听着轰隆的声响,凝视着升腾的烟云,三江,故乡,老街,黄桷树,青石板……,还有那些记忆中沉积下来的碎片,随着风、随着云消逝了,又回来,就像回忆人生的影片,发黄却弥足珍贵!
三江,是个好地方,有太多的记忆……。
2015-01-11 01: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