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一个中国女留学生的巴黎观察记之廿七
★ 王文菁 ( 巴黎,«日本新华侨报» 专栏作者 )
不久前,我在荣军院附近的一处家庭旅馆中参加聚餐,听几个华人大朋友聊工作感想,进而带出对比中法两国人思维差异的少许话题。简而言之,朋友们清一色抱怨戏谑欧洲人“死脑筋”,不如中国人灵活与务实。因其谈话内容涉及工作领域,我不甚了解,在席间也就没怎么发言,全程聆听,更多时候是在思考: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么说?
当然,这种结论我绝非第一次听到,难道真的是法国人的“死脑筋”与中国人的“灵活变通”之差那么简单又绝对?应该不是的。这让我联想到一件事:去年夏天跟一位华人朋友一起去赶早市。走到蔬菜区时,朋友驻足,我站在一旁等,只见她拿起一颗菜花又放下,挑来挑去好不容易选定一颗,然而让所有人汗颜的是,她趁老板忙着招呼其他客人之际,把菜花上的根叶全部拔掉以减轻重量少算钱,并把不要的部分丢在人家的案板上……其实,那位老板完全目睹了整个过程,几次想开口又憋回去,最终还是忍无可忍地说了出来:“您看看周围所有客人,有哪一位像您这样拔光根叶,还把我这里搞得乱七八糟?”那一刻,站在一旁的我都感到脸红,不禁低下了头。朋友这才尴尬地一把抓起所有被丢掉的根叶问老板:“有没有垃圾桶?”老板窝火又无奈地拿来一个已腾空的纸盒子……
中法两国人思维的差异,似乎还体现于“公平第一”与“利益第一”方面。那天聚餐结束后,与一个在某慈善机构供职的华人女生一起乘地铁,我们聊了少许,其间她不忍抱怨:法国人就是脑筋不会转弯,那些教授学者的总是坚持着博物馆不能绝对性一律收费啊什么的,并给出一堆“权利、公平为首”云云之理论加以说明。以咱中国人来看,这是完全不务实的理想主义啊,没有利益不赚钱,谈何经营?听罢我笑了,心中倒是大为赞许那些法国教授学者近乎偏执般的“固执”。要知道,公平第一与利益第一引发出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公平第一决定了我们不止想到自己,还会替他人着想,人们也愿意遵守规则;而利益第一则往往导致以自我为首、肆意妄为。
其实,在我看来中法两国的思维差异还体现在“过程第一”与“结果第一”上。这个,可以从教育模式中不难看出,法国教育里对学生的分析能力之考核,往往要求学生:给出观点、分解、深度剖析、举例说明、反例对比、完善总结。而中国,则习惯拘泥于大堆数据与理论的堆砌。我记得刚开始学习写材料分析文时,老师经常在我写的观点、例举的段落下划横线,并给予批复: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这些专业词为何物?这些全部需要深度解析。如果是给出一个宏观的问题,让你从无数微观方面进行解析,亦或者随便一个社会现象的举例让你从至少三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往往苦于没有思路与多方视角。比如给出一题,让你从经济学分析:某节庆期间,某网购公司营业额突破新高说明了什么?我们能想到的总是单一的、已给出的尽人皆知的结论:说明网购取代实体店消费,成为新兴购买方式。或:说明我国网民购买力强大破新高……殊不知这其中漏洞百出、毫无逻辑、本末倒置。且不说这些结论是否合理正确,关键是我们忽略了一步步推理的过程,漏掉了许多外因内因、长期及短期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就像学数学公式,我们都不在乎这个公式是如何一步步推导出来,知道那么回事儿即可,背过公式能做出来题能拿分才是关键……这体现了一种思维模式的单一、懒惰与跳跃。其实不难看出,这三方面的差异其实是相通的,我们常常少了一份扎实与“傻傻的执着”。然而,这又是契机,可以让我们不断学习他国,取长补短,以得到更大的进步。█
2015-01-08 2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