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柴静热后的冷思考
柴静女士的《穹》片轰动了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她以美国家属和持有美国绿卡者的身份,自掏百万之巨,为了全中国人民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做了一件大善事,值得点赞;我身为从业23年的媒体人,浑浑噩噩无建树,面对柴静女士高水准的制作,羡慕不已。
但是,碧华先生依然有话要说——
《穹》片为何引起轰动?
毫无疑问,《穹》片达到了它最初的预想,即全民关注。为何会引起全民关注?A、环境污染问题令国人深恶痛绝,人人都期盼碧水蓝天,极易引起共鸣;B、新闻调查使用了许多煽情画面或煽情语言;C、大多数胸怀新闻理想的媒体人终于有了一个令他们感到爽心的样板,觉得解气,于是推波助澜。
《穹》片的硬伤在哪里?
A、不该借患病的女儿来导出全片,这种煽情有悖新闻伦理,也有违科学常识。柴静的女儿在子宫中就被诊断出有“良性肿瘤”,于是她以母亲的身份要为天下更多的孩子争取更好的成长环境,母爱,是最易引爆泪水的词语,但柴静将女儿的病因轻而易举地引导到雾霾上来,有失科学。众所周知,疾病有环境因素,也有遗传因素,特别是母体的健康与否十分重要!据北京知情人士透露,柴静是37岁的高龄产妇,并非最佳生育年龄,柴静是大烟枪,还经常熬夜,这些不良生活习惯是否也是胎儿患病的诱因之一呢?
B、有“马后炮”之嫌。雾霾的事儿,国民早已知道,所以并非柴静首次提出,只是再次提出。事实上是,为治理北京雾霾,北京周边已拆除或迁走上千家企业,中央已明确“不要带血的GDP”,正要求各级政府调整经济结构,产业转型升级,环境保护力度空前加大。柴静若是在中央做出这些决策之前抛出此片,则具有更大的震撼力和推动作用。
C、有“空炮”之嫌。如此大成本的制作,如果仅仅只为轰动效应,那么轰动之后一切又归于零。最好是有解决中国环境污染的良策,如果进行一次民调,你看了《穹》片之后知道如何治理雾霾了吗?估计脑子里一片空白。也就是说,该片只有感动,还是感动,国人却不知如何行动。
D、有“烂炮”之嫌。有人会替她辩解说,她又不是决策者,又不是科学家,怎能提出良策?不,她提了几条,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将国有企业私有化。造成污染的企业主要是能源企业,国有能源企业如果被私有化,很可能被外资控股,外资控制了中国的能源企业,后果是什么?
《穹》片的价值是什么?
A、引起全民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具有科普意义;
B、成为普通媒体人业务学习的样本(但学不到,受学识、资金、时间、背景等因素制约);
C、柴静本人身价倍增。
柴静的真正动机与背景是什么?
这是一次精心的策划,抛出的时间是全国“两会”前几天,试图以此影响高层决策,让环保力度更大——这是高尚的动机;但也不排除个人动机:愧对自己的孩子,只有完成这样一件积德的事才能减轻内心的负疚感。那么,谁授意?有人说,昨天新任环保部部长肯定了她,于是推测有着最高官方背景。如果是这样,我倒觉得没必要费此周折,直接让央视组成一个团队制作、其他官媒铺天盖地跟进就是呀。至于有人因为柴静在该片中致谢“美国福特基金会”,便认为有美国背景,我不敢妄自揣测。
是否完全是自掏腰包?
国人被柴静感动,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她自掏百万元制作此片,我相信她掏了这么多,但完全是私费么?不一定。既然她从央视辞职,那么她不再具有合法的采访身份。但一年中,全国有许多机构和人士接待了她,凭啥接待她?一个贩菜的女人别人会理睬么?那么,柴静还是沾了“央视记者”给她带来的知名度的光,使她运用了许多公共资源,得以顺利完成采访。一年中的吃住,若是有人接待,算下来也是笔不小的数目。既然鸣谢“福特基金会”,是不是该基金会资助了柴静一笔资金呢?如果有,也就不能算全是个人自掏腰包了。
柴静怎样做才算最高境界?
A、
站在道德的高地振臂一呼,很容易赢得美名,但于事无补,谁都会嚷“还我碧水蓝天”“造福子孙万代”之类的话,但扯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人人具体为环保做点实事。如,柴静请你戒烟,请你尽量行走或驾驶电动车,别再坐那4.0排量的丰田霸道车!13亿人都想开4.0排量的丰田霸道车的话,雾霾永远不会消失!
B、
一个媒体人,若只报喜不报忧,不对;若只会报忧而不会报喜,同样不对。现在的现状是,许多媒体人一听到灾难就弹了起来,无比兴奋;而对现实中处处都存在的真善美视而不见,或即使报道也显得不精彩。柴静同样如此,《穹》片完全是揭露性报道,不是不能揭露,问题是揭露了又不能解决问题的话,只是吸引眼球而已。柴静若是选一个原来污染严重如今成功治污的典型的话,我相信更具样板价值,它会提振人们的信心,再大的污染也是可以治理的,我相信中国大地上这样的成功例子是存在的,如果柴静自掏腰包拍了这样的片子,我一定建议推荐她为2015感动中国的候选人。而现在,她个人成功了,但留给世界的印象是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事实上,中国大地上既有污染严重的地方,也有美得醉人的地方;既有因污染而百姓身体受损的情况存在,也有中国人人均寿命跃居世界前列的事实。
柴静的行为隐含了什么巨大信号?
国人只看到了环保问题或柴静的水平与奉献精神,却不知她的举动隐含着一个巨大的信号,她以非记者身份从事新闻调查,作品得以顺利播出,是否是一次破冰行为,意味着中国的新闻宣传管理将有重大改革?如果中宣部对此没有解释,那将会引发一场思想混乱,人人都可以仿效之。
结语:
A、
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曾存在严重污染,发展与污染是可以调和的矛盾,但一定是经济和科技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能达到;
B、
把矛头一味指向政府和企业有失客观,每个人都是污染的制造者和受害者;
C、
名人影响国家决策这样的风气不可助长,一个国家要健康发展,须靠集体智慧,靠稳健的制度设计;
D、
地方政府发展经济要调结构,产业要转型升级,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也要转型,一味追求物欲的满足,只会制造更大的环境压力;
E、
这场事件最终聚焦到柴静本人身上去了,而不是全民思考如何治污,这是柴静始料未及的,从这个角度说,这场策划没有获得预想中的成功。
最后,向柴静致敬,毕竟你辛苦了!
2015-03-01 16: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