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一个中国女留学生的巴黎观察记之卅一
★ 王文菁 ( 巴黎,«日本新华侨报» 专栏作者 )
海明威曾经说过:“假如年轻时你有幸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这句话已经成为巴黎最好的“一张名片”。有人说,年轻时最大的梦想是周游世界,其中巴黎是一定要去的,因为那是浪漫之都、爱情圣地。
巴黎承载了太多人的梦想与幻想。我们往往赋予这些“魔法”般的念头太多意义,甚至会为之跟自个儿较劲儿。就像我到现在都还没登上埃菲尔铁塔,就为了三年前初到巴黎时大伙告诉我的那句:“要与挚爱之人登上铁塔顶端,才不负此生。”
两年前,第一次结识23岁的俄罗斯女孩奥乐卡,对她印象颇深。我记得特清楚:那天赶一大早的课程,在7号线最后一节车厢靠门的位置,奥乐卡优哉游哉地翘着腿在看报纸。车厢内的灯光打在她那棕色马靴上,忽明忽暗,像极了未知的生活与前程。她一边瞥着免费报刊上的头版头条,一边与我打趣。我夸赞她橘红色的长发美极了,她冲我眨眨眼坏坏一笑:“亲爱的,那不是天然的,我是少白头,为此特意染成最喜欢的橘红色。”说着,右手食指抵在红唇上,“嘘,绝对要保密哦!”我认真地点了点头。当老师问及她为何会选择来法国、为何是巴黎,行为举止一向散发着独立老练气息的她突然激动起来,手舞足蹈地扯着嗓门道:“我在俄罗斯的时候就喜欢读法国名著。其中,大仲马、小仲马的作品尤为喜爱!书中对巴黎的各种描述,情节逼真如历历在目。那时候我便对法兰西这片土地产生了极大的热忱与幻想,不禁对自己说:啊,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去法国、去巴黎!”
我还想起了那个高大英俊、温柔随和的意大利男生萨维里欧。他是我接触过的所有意大利学生中唯一不同之人。太多意大利学生,尤其男性,给人以过于热情、随性的感觉,甚至不免一身轻浮之气。萨维里欧是个例外,他彬彬有礼、亲切和蔼到任何人与他相处都感觉到温暖,仿佛“移动的小太阳”。暑假前夕快要结课时,我们一帮来自各大洲的学生围坐在轮船酒吧上喝着葡萄酒与香槟,问彼此当初来巴黎的初衷与梦想。一番聊侃下来,我与萨维里欧交谈的时间最长,因为相比其他老外,他是唯一一个对梦想、目标有清晰构思与规划的那个,也是唯一一个在本国历史系毕业,对亚洲历史(比如日本侵华史)有所了解的那个。对他的满腹诗书,我一脸的惊愕,有种捶胸顿足、悔不当初的懊恼。自责大家在一起上课那么久,我竟然没发现一直想找寻的友人、“高手”就在身边!于是我像在抓住最后一个机会般地问他,梦想是什么。他相当认真地告诉我:“我希望成为一名国际记者,报道最前沿的消息。我不知道为什么,像是天赋的一种使命感在催使我前进。”那时我很天真,讲话的格局也很小,几句话就离不开“中国”,遂满眼期待又喜悦地说道:“太好了,你可以来中国啊!”他笑着点头:“是啊,中国的确是新兴大国,越来越强。我确实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机会去那里看一看。不过我最想去的地方是非洲。我希望到非洲做记者。非洲那里真的很美,相信她的重要性会逐渐为世人所发现、变为世界课题抬上日程。我想我未来会想法子学非洲当地语言,以便更好地研究那里的人文……”“非洲当地的语言?那应该很难啊!”“是啊,可是为了我的目标,我一定要这么做。”我呆呆地看着他半响说不出话……
时至今日,想想我再也没有遇到像他们二人那般为了心中一个单纯、纯粹的梦想,而倾注一切学当地语言、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学生。就连我自己,当初的那些“纯粹”与热忱,也在世人的眼光、说教中逐渐被撕碎掩埋了…….一想至此,心头不禁吹过丝丝悲凉。感谢巴黎这场“流动的盛宴”,不论她是你的中转站还是归宿,她总是给你机会让你明白:一切都还来得及,带上灵魂,与梦想、勇气并行!█
2015-03-06 23: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