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一个中国女留学生的巴黎观察记之卅四
★ 王文菁 ( 巴黎,《日本新华侨报》 专栏作者 )
说到法国人的“嘴文化”,大概被划分为这三部分:美食、香吻、谈话。人们经常从网络、杂志报刊中了解到前两者,相对来说,对法国人的谈话艺术与特征则关注不够。我经常听到身边的亚洲朋友,尤其同胞朋友抱怨法国人太多话、口无遮拦。即便在法国生活了十几年、几十年的亚洲人,绝大多数也是不明缘由的,只能无奈道:“他们一向如此”。然而,倘若因此认为法国人讲话没有原则并缺乏艺术感,就只能说是没有抓住谈话内容的本质喽。例如,法国人虽侃侃而谈,却不轻易涉及私生活、也不喜欢传播隐私内容。
那么,为什么法国人如此多话呢?我从一部讲述法国大革命前夕凡尔赛宫里贵族们的生活的影片《荒谬无稽》(1996)中觅出部分答案:谁能在一片唇枪舌剑中胜出,谁就是真正的强者,进而获得崇高的地位与国王的青睐。言谈中的犀利与锋芒是最好的武器与钥匙,因为这使得人看上去机智聪明、博学多才。虽然宫廷时代早已远去,但这种“使自己看上去聪明”的民族特点被“顽固”地延续了下来,以机智而犀利的言谈作为实现方式是最普遍存在的。我相信大多数时候遇到的大多数愿意同你讨论有关中国、中国人话题的法国人,无论观点是否统一,皆出自好奇求知之心。当然也有许多留学生遭遇过被少数法国人言语为难,比如对方就以政治、民生为主的敏感话题(法国人不觉得敏感)或过于主观、极端的误解对你的国家加以讥讽嘲笑,如果你保持沉默,或以和为贵的风度拒绝“以牙还牙”,对方会变本加厉。跟法国人打交道,口头上占上风是必要的。
第一次见到文森特是我参加某中法协会集体野餐活动的时候。那天中午,我匆匆忙忙抵达,跟一个戴眼镜的黑人男生在公园门口同时遇到华裔组织者,在其介绍下相识并一同寻找众人所在地点。在围坐的一圈成员面前,有个茶色头发黑眼睛、英俊精神的法国男生主动向我打招呼,在场的一个人我都不认识,遂羞涩地回打招呼后,便走到黑人男生身边坐下了。没有想到,这个举动深深刺伤了文森特那强烈的自尊心,他竟然单纯理解为身为白人男子的他在受欢迎程度上竟然输给了一个黑鬼。同时也向我投来“真没品味与水准”的埋怨眼神。于是,在那之后他向我如机关枪扫射般接二连三地抛出一连串尖锐问题:“我真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不爱说话?!总看上去胆小如鼠、一点都不聪明!”我忍不住嗤笑一声,轻轻地摇了摇头:“并不是那样的。我觉得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聪明人,不是单凭外在就可以判断的。‘看上去聪明’跟‘真正的聪明’,是有区别的。您知道区别在哪儿吗?试问什么是聪明?您如何定义与判断?”文森特觉得这是些蠢问题,立刻得意洋洋答道:“这还用问吗!二者没有区别。聪明就是聪明,意味着比别人更快地完成一件事。学得快、成功得也快!”我笑着继续说:“多言还是寡语,无非源于两国文化差异。中国人崇尚‘隐忍’与‘喜怒不形于色’来隐藏实力。到了一个新环境选择沉默寡言、隔岸观火是很正常的表现,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少惹麻烦。我们相信‘少说话多做事’。所以我建议您不要单纯以为我们面无表情甚至看上去呆头呆脑就意味着我们愚蠢。我倒是觉得,自作聪明才是真正的愚蠢。”说完,用意味深长的笑容看了看文森特。周围几个华裔成员不禁在一旁偷笑。文森特涨红了脸。“当然,法国人的沟通表达能力整体上比中国人强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你们讲话的时间总是很长,且带有分析模式,也就是表达主观看法‘我认为……’‘我觉得……’
这也是为了满足法国人不安分、多样性之需求,不是吗?对此我表示欣赏。高卢人终究是可爱的民族。话说,我对高卢人发展的历史了解得不算全面,您愿意讲讲吗?”我深知法国人是喜欢插话并且也允许别人插话的,所以才卯足劲儿一口气讲完不留空隙。就在这几分钟之间,文森特的脸由阴转晴。
最终,大家展开了“高卢人”这个历史话题的交谈……█
2015-03-29 23: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