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日本天天“蒋”【3月30日(星期一)篇】
一次又一次地放行。近年来,篡改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屡屡被日本文部科学省放行,已经成为扭曲青少年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大毒草”。虽然在国内外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日本政府曾做出过“倾听他国意见、更正错误”的表态,但是不少歪曲历史、充满谎言的教科书依然在日本校园登堂入室,我行我素。人们不禁要问,日本教科书究竟是如何编写又如何进入校园的,到底有没有“规矩”呢?
说起来,是有法律依据的。1978年,日本颁布了教科书《发行法》(全称为《教科书发行相关临时措施法》),并实行至今。该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教科书是指小学、初中、高中及中等教育学校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材。公立学校的教科书必须经过文部科学大臣审核后,才能投入到课堂使用。
好像领导人有任期制一样,日本教科书也是每4年审核一次。在审核之前,文部科学大臣会公布上一年度提请审核的教科书名单。教科书可以由民间出版社编辑,甚至可以由个人编撰,但是,能不能使用却由文部科学大臣一人拍板算数。当然,审核如此数量之多的教科书,文部科学大臣一个人肯定是忙不过来的,因此采取“分身术”,由专家组成的“教科用图书选定审议会”来协助审查,最后由大臣一锤定音。
此后,日本文部科学大臣会将审定的教科书目录,发送给各都道府县的教育委员会,由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询问“教科用图书选定审议会”并开展答辩。整个过程完成后,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将审定教科书目录送达市町村教育委员会,并提供建议。但公立学校具体采用哪种教科书,最后由市町村教育委员会决定。
不难看出,日本教科书实行自上而下的选用体制,而“总开关”握在文部科学大臣手中。一些歪曲历史的教科书能在日本校园登堂入室,根本原因还在于文部科学大臣及“教科用图书选定审议会”的选用倾向。
此外,根据《发行法细则》,教科书发行者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出资或资产总额在1000万日元(约合53万元人民币)以上;配备5名以上的专业编辑人员;拥有相当的图书出版经验;没有在图书发行上的明显不当行为。
说到底,一句话,日本教科书并不是像日本媒体所说的那样“表现自由”,而是层层立卡,处处设关,不断地收紧,不时地强化文部科学大臣的审批权,从而为日本的现实政治服务。█
2015-03-29 21: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