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一般也称宋代四大书院,即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的应天书院、湖南省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省九江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省登封的嵩阳书院(或湖南衡州石鼓山下的石鼓书院),是后人对宋代著名书院的颂扬。对“四大书院”的说法历来不一,除了四大书院,还有六大,八大之说。其中唯一受到各种说法公认的是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下,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
11月16日一早我们就来到了岳麓山。湖南11月份的天气总是阴沉沉的,由于水气重,大山脚下雾气飘渺,天色昏暗,加上岳麓书院内的建筑均为暗色,更给人以凝重的感觉。
岳麓书院创自北宋开创以来,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科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除大门外,还包括二门、讲堂、御书楼、半学斋、教学斋、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各部分互相连接,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观其结构及建筑乃是游览岳麓书院的看点之一。
岳麓书院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很多对联、碑匾都出于名家之手,寓意深刻,因此阅其对联,赏其碑匾乃是游览岳麓书院的看点之二。
大门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采用南方将军门式结构,建于十二级台阶之上。门额“岳麓书院”为宋真宗字迹。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下联出自《论语·泰伯》,源出经典,联意关切,道出了岳麓书院英材辈出的历史事实。
进入大门后迎面就是二门,始建于明代嘉靖元年(1527),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人炸毁,1984年重建。门额正上方悬有“名山坛席”匾,原为清同治七年(1868)所置,撰者不详,抗战期间被炸毁,现匾为1984年复制,集清代著名湘籍书法家何绍基字而成。两旁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出自《尚书·舜典》,下联出自《汉书·司马迁传》,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撰联人为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程颂万。二门背面有“潇湘槐市”匾,原为清代学监程颂万撰书,毁于抗战,现匾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楚图南补书
继续前行就来到了岳麓书院的中心位置,称作讲堂,是书院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著名理学家张栻、朱熹都曾在这里举行过“会讲”。院子不大,最为醒目的是檐前高悬的“实事求是”匾,为民国初期时任湖南工专校长的宾步程撰。“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校长将其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此校训使得曾在这里读书的毛泽东深受教益。
大厅中央悬挂两块鎏金木匾:一为“学达性天”,由康熙皇帝御赐,意在勉励张扬理学,强化自身修养,原额被毁,1983年依康熙字迹重刻;二为“道南正脉”,由乾隆皇帝御赐,它是皇帝对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最高评价,表明了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地位,此匾为原物。大堂正面是曾任书院主教、著名理学家张栻在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撰文的《岳麓书院记》,这是岳麓书院培养人才的基本大纲。
讲堂壁上还嵌有许多极有价值的碑刻文物,最为耀目的是大堂两侧壁上由宋代大儒朱熹手书、清代欧阳厚均篆刻的“忠孝廉节”碑和大堂外侧廊道上清代欧阳正焕书、欧阳厚均篆刻的“整齐严肃”碑。不知后来毛泽东书写的抗大8字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否就是从这里得到的启发。
讲堂的后身是御书楼,这是岳麓书院藏书的主要场所,原名藏书阁,与岳麓书院同时创建,后由于宋真宗皇帝赐书而更名为“御书楼”。岳麓书院御书楼是我国民间一座较大型的图书馆,在清末时藏书已达14130卷。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古籍图书馆供书院教研人员使用,藏书数量已逾五万卷,大型工具书如《四库全书》、《续解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等均有珍藏。此庭院是岳麓书院内最为庄重华丽的,无论是正殿还是两旁的亭阁都显示出一股与“御”字相匹配的皇家气派。
讲堂两旁有南北二斋,分别为教学斋(办公教学区)和半学斋(宿舍区),过去学生大量的活动时间就是在这里自修。书院建斋历史悠久,自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始建斋舍52间,现存建筑多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时改建,定名教学斋、半学斋,以适应教学、办公、住宿需要。千年以来,很多名人志士在这里工作、学习过,包括青年毛泽东,不愧是“三湘弟子遍天下,百代弦歌贯古今”。
教学斋中辟有许多用以纪念书院元老、教师和杰出学生的祠庙,这些被辟为祠庙的房间多为相关者曾经工作或学习过的地方。
船山祠:专祀明末著名学者王夫之。原为书院的经堂,光绪元年(1875)辟为船山祠。祠前悬有清代岳麓书院著名学者、外交大臣郭嵩焘所撰名联。上联为“训诂笺注,六经周易犹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下联为“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上联大意为王夫之在阐述注释经典中最专六经,善于吸取伏羲、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圣人的思想精华,就连汉宋诸儒在他的面前也只有洗耳恭听;下联大意指王夫之的节操义行和治学行文,终生都以理学思想为准绳,是继周敦颐濂学、二程洛学、张载关学、朱熹闽学之后,元明两代自成体系的一代学术大师。师以教为重,人以才为能,王夫之不愧为人师表。
崇道祠:又称“朱张祠”,专祀朱熹、张栻。元延祐元年(1314)建诸贤祠于讲堂左侧,合祀朱张及书院建设有功之臣。明弘治七年(1494),始建于讲堂后,后毁。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布政使觉罗敦福重建于今址。
四箴亭:专祀程颢(1032-1082,字伯淳,洛阳人)、程颐(1033-1107,字正淑,程颢之弟)。程颢、程颐均为北宋教育家、理学的奠基人,曾问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明天启四年(1642),推官林正亨重修,改名“四箴亭”,自此专祀二程。亭内现存清刻程氏《视》、《听》、《言》、《动》四箴碑。
书院内最大的祭祀建筑肯定是文庙。文庙位于书院左侧,自成院落。由照壁、门楼、大成门、大成殿、两庑、崇圣祠、明伦堂等部分组成,岳麓书院祀孔子始于书院初创时期,现所见建筑是明天启四年(1624)修建的,并称为文庙,其规格与当时各郡县文庙相当。2014年初学府岳麓书院中的一棵古树突然齐根折断,巨大的树体倒向文庙大成殿,导致大成殿一半左右的建筑垮塌,造成了人员伤亡。文庙目前正在重修,不开放,外面的建筑以及国内修饰一新,但门楼大门紧闭。我们自行推开大门,向里面望了望,倒塌的大成殿还没有建起来。
岳麓书院最南面是一座屈子庙,隐秘在参天古树、潺潺溪水、楼台亭阁之中。
从书院南门出来,就是被旺盛植被覆盖的岳麓山。半山腰清风峡中有一座亭子,这就是著名的爱晚亭,红底鎏金“爱晚亭”匾是由原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所书手迹而篆刻。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求学于湖南省第一师范,常与同窗一起攀登岳麓山,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与好友蔡和森聚会爱晚亭中,纵谈时局探求真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不能吃辣的,就不能革命,毛泽东的口头禅。我这个在北京长大的江苏人肯定吃辣的本事不济,但走南闯北多年的我不妨去试一试,为此我们来到了座落在长沙坡子街中段的“火宫殿”。火宫殿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以经营湖南风味小吃成名。这个可与北京天桥、南京夫子庙媲美的地方,据说是青年毛泽东非常喜欢来的地方。
这里时时都门庭若市,客人坐下来吃什么端什么,服务员就盖个章,与在广州吃早茶一样。炸臭豆腐、姊妹团子、馓子、神仙钵饭等名小吃是肯定要尝尝的。大概是已经改良了,好像这里的辣味还能接收。
待续: 峰奇谷幽的张家界-天门山-2014湖南行(3)
2015-03-21 05: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