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焦山碑林
【级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三】,1988年立
【年代】:南朝——清
位于焦山西侧崖壁上的摩崖石刻是来焦山必看的景点之一,这里也是焦山能找到的历史最悠久的地方,也是一副书法历史长卷,从千余年前到近代民国大大小小有近百方石刻位列其上。
至于焦山崖壁上到底有多少方石刻,我也不是很清楚各种资料上记载的都不太一样,有说200多方的,有说100多方的,有说80余方的。据我自己一一拍照记录的有67方,其中包括了有字和没字的,从三诏洞开始一直到国保碑的地方。加上那块我至今没有看到的雷轰岩上面的大概是接近80方的样子。其中那个江中礁石上有不少明代的精品。
在现在能看到的石刻里有一方唐朝的,有七方宋朝的,这写高古石刻里只有两方不是很清楚的,倒是蛮难得的。但是剩下来的中就有不少不清楚的了。而剩下的60方中绝大多数是清晚期到民国的。但是明朝的几方石刻也是很不错的。而且从资料和现场来看有不少前朝的石刻被后代重新刻画过了。
焦山摩崖石刻位于焦山西侧的崖壁上,由东折西向北全长约
150米。主要分布在西南的浮玉崖与罗汉崖(又称巨公崖),摩崖题记历史上不少崩入江中,现尚存百余处。题记时代自六朝始,历唐、宋、明、清至民国。书体真草隶篆俱全。重点题记有瘗鹤铭,现置于碑林保护。唐人仿瘗鹤铭题刻,在壮观亭旧址左崖壁上,惜下部已被明代人凿平,上部存题记石刻已模糊。唐贞观和尚题刻金刚经四句在罗汉岩上,全文20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落款刻题“唐僧贞观书”。北宋米芾题记刻于元祐六年(1091年),纵刻“仲宣法芝(金山寺、甘露寺住持)米芾元祐辛未孟夏观山樵书”。还有南宋陆游、吴琚游焦山观瘗鹤铭题记。在西南转角处崖上“浮玉”二字,系为北宋汴京(今开封)人赵孟奎题,赵为当时著名书画家之一。另有宋人题记于附近,有崇宁元年(1102年)等时代,内容有“普济禅院”字样。明代题记有正德十四年(1519年)丛兰题记,兰字廷秀,官至兵部尚书,来镇督理江防,登焦山刻石以记。还有正德年湖广副使方豪题记。
清代题记尤为多见,有嘉庆七年(1802年),嘉庆十三年额勒布题刻,嘉庆年间张问陶、道光年间陶澍等题名石刻,洪亮吉篆书“巨公崖”三字,光绪年间陆润庠题寄越尘诗等。
民国年间题记,另有民国19年全国律师协会吴迈号召废除不平等条约等题刻
国保牌牌,很明显这个上面的名字是不规范的,从省保开始就只有焦山碑林这一个名字。摩崖石刻是包含在碑林里的,但是其时期也是不一样的,碑林只到清,但摩崖石刻是到民国的,具体我不是很清楚。
这是焦山摩崖石刻里唯一一块被亭子保护的岩石。这块岩石上一共有3块摩崖石刻,一块陆游的名篇,一块晚期状元陆润庠的,还有一块我没能看清。
陆游与游人踏雪寻访《瘗鹤铭》留下的题名石刻,最为引人注目。全文为:“陆务观、何德器、张玉仲、韩无咎,隆兴甲申闰月二十九日,踏雪观《瘗鹤铭》,置酒上方,烽火未息,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薄晚,泛舟自甘露寺以归。明年二月壬午,圜禅师刻之石,务观书。”
可以注意到石刻的下方有个马蹄形的石洞,不知是一个小佛龛还是踏脚用的。
陆润庠寄越尘诗.”坐隐茅庵愿未偿,十年归梦绕江乡,鼎铭估屈思周汉,崖刻迷离记宋唐,帝里风光多阅历,海天云影入微茫,丹青绘就劳相寄,郑重,旃檀一瓣香。
陆润庠清末一品大员,著名书法家。因为他是苏州人所以,在江浙一带还是很著名的一个人物。在石刻的左边还有两列小字,看到不是很清楚,就不写了。这方石刻也是少数有莲瓣纹座的石刻。
可以明显的看出上方还有一块成矩形的石刻,但是我是在是看不清,而且也没看到相关资料。
南宋 赵孟奎
“浮玉”。是赵孟奎极少的留存之一,在浮玉的左边还能看清有“汴赵X奎书”几个字。焦山岛古代称浮玉,所以这也是焦山石刻中比较重要的一块。
石刻高146厘米,宽90厘米,楷书。刻字大如斗,字径达60厘米,结构稳健,丰腴圆润,宽博雄放,布局匀称严谨。赵孟奎精于书法,此石刻是其难得的传世之作。赵孟奎,字文耀,号春谷,宋宗室,南宋宝佑年间进士,官至秘阁修撰。
清道光十八年的摩崖石刻,比较清楚,只是中间有几个字我不认识。。。
内容已经看不清的石刻一方。
民国五年 周蕴辉
“松鹤精神”
周蕴辉,我也不知道对不对,只是搜不到这个人,而焦山上有两方他的石刻,从这方上看,有可能这是一名武将。
明
弘治十八年。”监察御史安肃郑阳,南太仆丞无锡华昶,登浮玉放观天海,越宿乃去,
弘治乙丑秋七月十有九日题.”
郑阳
字宗干。安肃(今徐水)人。弘治进士。歴监察御史,按河南。刘瑾纳赂,夺民田而归之宗藩。阳执法拒之,遂系狱。谪旌德主簿。瑾诛,累迁陜西巡抚都御史。以平葭州盗功,诏赠三世如其官。
这两方是在比较高的地方的上面一方虽然能看到字,但是也不是很清楚我只看到一个人的名字,是吴大澂。我以前只知道他是清末的官员,而且书画很出名,然后搜了以后才知道官至封疆大吏,而且在军事方面也很厉害。
吴大澂,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人。、金石学家、书画家,民族英雄。清同治七年进士。授编修。出为陕甘学政,官至广东巡抚,湖南巡抚。善画山水、花卉,精于篆书。皆得力于金石鉴赏修养。
下面那方虽然看得到字,但是确实是看不清楚。我也是从一些字里看到了,对比资料才找到的。
清 道光十三年
“道光十三年四月朔,
仁和严娘,婺源王凤生,桐城方勤,丹徒杨铸,会稽陈祖望,高邮王钦同游.”
王凤生,字竹屿,安徽婺源人。嘉庆中,入赀为浙江通判,屡摄知县事。补嘉兴府通判。署嘉兴知府,迁玉环同知。调凤生乍浦同知,擢河南归德知府,濬虞城、夏邑、永城三县沟渠。寻擢彰卫怀道,道属河工五?,岁修糜费,春秋防汛,虚应故事,凤生力矫积习,事必躬亲。以岁修有定例,另案无定例,在任三年,力删另案以杜弊。寻以疾乞归。
这方也是在比较高的地方,而且是篆书而且照糊了。
这方能看清一些字,但是大部分都看不清。还是对比资料才找到的。
清 光绪十二年
张士珩题名.”光绪丙戍,……从者
幸舍,客松,滋能,佐虞甥倩,瑞安孙贻绩也.”
张士珩,字楚宝,晚年自号因觉生。安徽合肥人,与护军统领张文宣都是李鸿章的外甥。李鸿章兄弟经常依靠张家接济度日,连婚事之需也是靠张家资助,因此李鸿章兄弟对张家非常感激。因功保为花翎二品衔分省补用道,总办北洋军械局,兼办武备学堂。曾因功获“鼓勇巴图鲁”勇号。张士珩为山东补用道,清政府因他创办武备学堂出力,将他交军机处存记,升二品衔分省补用道。又因为他筹助巨款,赏头品顶戴。
癸丑四月福州。。。。下面的字看不清楚了,也是一方游焦山题记。上面好像也有一方,但是更不清楚。
明·“独往生”三隶字。石高60厘米,宽24厘米。刻石在焦山浮玉崖。隶书。
独往生,生卒年月及生平不详。《焦山志》载:“独往生未详何人,明曾清有,妙高台同独往生夜坐诗》”。此题笔致古朴浑厚而富于变化,结体平稳俊俏。虽字数不多,却为明代隶书之佼佼者。
清
咸丰二年 黄文涵题名.”咸丰二年十二月,澧州黄文涵五度来游题名。“
黄文涵,字子湘,澧州人。历官广西知府。有《忆琴书屋存稿》。
明 正德十四年 “正德十四年七月十六日巡抚江北直隶右都御史山东文登丛兰,因江西
宁王反叛。亲诣沿江督理防御,率淮安府通判盛时
雍,扬州府推官刘一正,淮安卫指挥张柱,扬州卫
指挥姜继勋,宿州卫指挥孔山等,各领军江中操
演,遂登此山.”
这方石刻记载了明朝宁王叛乱,丛兰率众练兵的事情,也是焦山众石刻中少有的题材。
丛兰(1456-1523),字廷秀,号半山,山东文登人。山东省文登市城关人,弘治三年,登进士,官至明朝南京工部尚书,谥赠柱国太子少保。
这是一块上面刻了两方石刻,左边的貌似是一首诗,右边是道光年间的一方游览焦山石刻。
清 道光二十一年
“道光己酉仲春下浣,
邗江胡景庵礼,武林唐楚珍宝善,山阴徐樨村应
斗,……两淮分转判官吴兴周孟博鸿庆书并识.”
清 光绪二十五年
窦镇山焦山怀古诗“绝顶登临得大观,江山休作画图看,焦山险要屯色港,元宋兴亡战夹滩,世乱遁名尚隐易,岂危固围将才难,古今胜败分明在。对此茫茫感百端”
明 正德年间的一方石刻,其他不清楚了。
这方虽然能看到一些字,但是还是没有找到资料。
北宋 建中靖国
这是一方北宋末年的石刻,由于石头风化和字体本身较浅的原因,已经看不到多少字,索性在右下角能看到“建中靖”三个字,贺铸,广陵等字。
贺铸北宋词人。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出生于卫州。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明 正德十四年
“正德十四年冬十月十九
日,刑部主事棠陵方豪公干江南,暂署金山,因至焦山寻三峰故迹,金僧惠銮从行,睹壁有成石,因
请题名,焦僧妙如行殉刻.”
方豪,字思道,号棠陵,浙江开化人。正德三年进士及第,在刑部四川司办事二年,历任昆山知县、沙河知县、刑部主事、湖广等处提刑按察司佥事、福建得刑按察司副史等职。 这块上有两篇,上下篇均为清末名臣上篇赵舒翘曾任江苏巡抚,下篇彭玉麟曾任两江总督都是江苏地区的封疆大吏。
清光绪二十一年
”我与名山有旧盟,高僧相遇恰同庚。逃禅便觉风尘远,住世须将宇宙擎。江寺懒寻铭瘗鹤,海隅愤指浪翻鲸。彼苍未许林泉福,解缆匆匆负此行。“乙未季夏 游焦山赠山僧越尘 赵舒翘。
赵舒翘,字展如,号琴舫,晚年号慎斋。陕西长安人。清同治十二年中举。翌年又中进士,朝廷任命其为刑部主事。光绪八年后,历任刑部员外郎、湖广司郎中、安徽凤阳知府、浙江温州道、浙江布政使。光绪二十一年升任江苏巡抚。光绪二十三年内召入京,任刑部左侍郎兼礼部左侍郎,次年晋升为刑部尚书。光绪二十五年升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兼管顺天府尹事。他刚直不阿,不畏权贵,多次平反冤案,“直声震天下”。
清 光绪六年
“红羊劫火已全销,惟有焦山土不焦,最好云林看北固,绝佳风景
忆南朝.山僧六游嘱书疥壁.庚辰秋,彭玉麟.”
彭玉麟,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生于安徽省安庆府。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封一等轻车都尉。
一方已经风化的石刻。
上面两方能依稀看到一点刻字的痕迹。
这方石刻在比较高的地方,可能上面依稀有字刻的痕迹。
明 正德六年
监察御史谢琛,国史编修陆深游焦山的题刻。谢琛只查到在江苏有当过官,具体不清楚。
陆深,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南直隶松江府(今上海)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陆深书法遒劲有法,如铁画银钩。著述宏富,为明代上海人中绝无仅有。
清 道光八年
道光八年戊子十一月江苏巡抚陶澍苏松粮道,镇江守,丹徒令同游焦山的一方题刻。
清 宣统元年
”铜梁王瓘闽县王仁东蒙古松墀 江州黎锦诰 海丰吴崶 南皮张彬 临川李瑞清 南陵徐乃昌 福山王崇烈
卢江刘体乾宣统元年六月二日同游王瓘书之。“
王瓘字孝玉,字孝禹,书法家,四川铜梁人,由举人官至江苏道员。工篆、隶书,精鉴别,富收藏。山水苍浑秀润,多得力于娄东二王(王鉴、王时敏)。
李瑞清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字仲麟,号梅庵、梅痴、阿梅,晚号清道人,玉梅花庵主,戏号李百蟹。江西抚州人。清光绪十九年考中举人,光绪二十一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徐乃昌,字积余,晚号随庵老人,南陵,出身望族。光绪十九年中举,二十七年任淮安知府,特授江南盐巡道。曾主办积谷、厘捐、赈捐和督察通海垦务。约于光绪二十八年受命考察日本学务,回国后提调江南中、小学堂事务,总办江南高等学堂,督办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前身)。
民国五年 周蕴辉
“尚古风”虽然描出来是”古“字,但我觉得应该是”右“字,左边明显有一撇的刻痕。
民国十九年
“为废不平均,呼号满神州,来此暂偃息,行作世界游。”民国十九年全国律师协会执委兼宣传主任江西馀江良翰吴迈书。
这是一方北宋绍圣三年的碑刻,也是一方比较珍贵的北宋石刻。刻字比较清楚,我就不写了。在石刻的左上角有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
北宋
崇宁元年:”胡师文元质,张相知常,刘逵公达,同游焦山普济禅院,崇宁元年
三月九日.”
宋 治平元年
:”郡太守河东裴煜如晦率上党鲍安上子和东莞徐亿仲,永兴郏修辅景臣,晋
陵丁宝判元珍,武功苏洞大雅同游焦山普济院治平甲辰岁仲春十八日洞题.”
裴煜:生卒年不详。字如晦,河东(今太原)人。庆历六年(1046),试礼部第一。嘉祐二年(1057),任吴江知县;熙宁间,任润州知军,后知扬州。曾参与编撰《新唐书》。
清
光绪三十六年陈任旸的一方石刻。
陈任旸,字寅谷,号耐叟,宜兴人,清代秀才。为人好学深思,词章、考据、金石、书画都颇精通。著述有《京口三山志》、《孙子十三篇直讲》、《焦山六上人诗》等。
根据有的资料上的照片,在焦山江边的这些礁石上是有碑刻的。但是要在江水退下去的时候,才能看到,我去的时候已经是12月了,但是江水也没有退多少所以没有看到。
清
梁敷题名.”庚寅九日,同修滞上人,寻洪北江,巨公崖题名梁敷记.”
清 嘉庆
右边不是很清楚,左边比较清楚,我就不写了,有的字我看的不是很清楚,看到了一个吴兴郑祖琛
郑祖琛清浙江乌程人,字梦白,嘉庆十年进士,分发江西。历任广饶九南道、直隶天津道、两淮盐运使、福建布政使等职。鸦片战争爆发后,奉命赴镇海军营帮办军务和粮台事务。后任陕西布政使、广西巡抚等职,道光二十五年任云南巡抚兼署云贵总督。道光二十六年(1846),督兵助攻湖南新宁起义,并先后镇压湘黔边界的天地会起义和苗民起义。道光三十年加太子太傅衔。咸丰元年(1851)太平天国起义,他以防范懈怠,被革职。
清 嘉庆七年
洪亮吉题记.”巨公住持此山者十五
年,今岁抉剔沙石复得此崖,即土人所云罗汉洞
也.余适与缪微君镔,于徵君宗林,张学仁,卞萃文,王豫三文学,……”
洪亮吉,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人。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清
道光九年,陶澍来焦山看瘗鹤铭的一方石刻,由于刻的浅,我看不太清楚。
陶澍,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髯樵,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后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任内督办海运,剔除盐政积弊,兴修水利,设义仓以救荒年,病逝于两江督署,赠太子太保衔,谥文毅。
清 光绪十六年
“余居焦山海西庵,门人层述经习经。谒余留数日去天寒有忆题石记之。光绪十六年九月,梁鼎芬书。”
清
同治十年的一篇提及,比较清楚我就不写了,书者是姚正镛,字仲海,盖平人。治金石,嗜收藏,书法六朝,画山水、花鸟、梅花,饶有古致。
李根源题刻:“民国十五年八月三十日偕冷御秋、陆小波、胡建春、陈绍五、马贡芳、卢润州来游金、焦,腾冲李根源书。”
民国的一方石刻,刻的比较清楚,应该也是一方游记石刻。
有民国7年(1918年)康有为题刻:“戊午四月康有为四游焦山,烽火遍地弥欧亚,吾经劫后乃与陈默偃息林石也”。
唐刻《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贞观书
”
民国七年
周蕴辉
“江X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那个字我是在是不认识。。。
清 嘉庆十五年
“嘉庆十五年四月二日大理寺卿巡按两淮盐漕察院长白额勒布同长沙张X明会稽张驭先游焦山观瘗鹤铭X宿松廖门寺僧觉灯刻石”
额勒布,宇履丰,号约斋,出生在官宦世家,满洲正红旗人。额勒布自小喜爱读书,仕途不顺,以八旗子弟的身份入仕,从笔帖式起步,历任营缮司员外郎、主事、戶部郎中、两淮盐政、鸿胪寺卿,直到官居总管內务府大臣。
北宋 大观三年
“陈廓彦明,
范柔中元翼,道人则从同游.大观己丑季春七日”
陈廓,字彦明,江苏镇江人。神宗熙宁九年进士,历句容主簿,知长社、吉水、楚丘县,擢知处州。后除广东转运判官,移提点刑狱,改利州路。徽宗大观四年卒。
”鹤山”二字行书,字大如斗,字径为94
厘米,石高155
厘米,宽122
厘米.
其右侧有《陈任旸为鹤山题识》:”鹤山非焦山,乃
自然庵主持僧也,僧名曷,为镌于山,因洪海如访此公不得见,书而镌之,将与山并垂千古也,同治十二年八月朔宜兴陈任旸识”.此识说得很清楚,
洪海如访鹤山僧未见,遂书此二字留赠.后来僧人镌刻于岩壁,目的是”与山并垂千古”.
民国十年
纪盛耀 ”佛海流经“
清末宜兴陈任旸的一方石刻。
焦山西崖三诏洞下南侧,系乾隆第四次游江南到焦山所作。正面刻文“乾隆乙酉暮春朔自丹徒跋马至象山渡口驻焦山作”,行书。碑身、碑座通高1.58米,宽2.3米,厚0.28米。
我觉得我这篇博文应该是网上所有写焦山摩崖石刻里最全的一片了,集中了现在能看到的摩崖石刻里的绝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