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喆与陈平,也即琼瑶与三毛,两个八九十年代时在大陆风靡一时的台湾女作家,前者将男女之间的爱情写的通俗易懂又惊天动地,《彩云飞》、《失火的天堂》、《六个梦·婉君》等,让人在命运的千折百转里唏嘘;而后者则偏向于个人的经历或情感感受,《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等是很多文学青年的至爱……记忆中的九十年代初,周围的课外书传阅的便主要是她们俩的作品,或者金庸、古龙,如果说,金庸古龙满足了不少男孩子的侠客梦的话,那么,陈喆或陈平则是很多女孩子在少女时代的“知己”,而绿妖的短篇小说《少女哪吒》,及李霄峰改编的电影版,则都是属于很“三毛(陈平)”的作品。
绿妖的原著小说是对于一个少女时代的好友的记忆。转校而来的李小路被安排与王晓冰同桌,两个人因为写纸条传阅“秘密”而成为了好友,尽管一个是“坏学生”一个是“好学生”,两人经常是在小城的周围漫步,并认识了武术队的徐杰;李小路再次转校后,王晓冰便一直的给她写信,诉说那些隐秘而琐碎的心里话,即使是在王晓冰考上了中专院校学习护理之后,两个人虽然很少碰面但李小路依然不时的收到王晓冰的来信;后来,成年的李小路再次回到家乡而碰见了王晓冰的母亲王老师,她带着李小路回家,送给她王晓冰留给她的礼物,也希望她能劝一下女儿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结婚生子,只是李小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绿妖在最新的散文集《沉默也会歌唱》里也为这个故事讲了“后来”,也即王晓冰回家后得到家人的谅解,但依然坚持着自我而再度回到石家庄,并事业有成。
同样是文艺青年出身的李霄峰以一种很“三毛”的方式改编了这本小说,借用影片的台词,便是“你喜欢三毛吗?”、“你先去看三毛”。琼瑶阿姨的作品走的是通俗情感小说的路线,虽然也会穿插一些古典化的、文艺气息浓郁的诗词,但非常的大众化。相比之下,三毛虽然也有像《滚滚红尘》这样的通俗文学作品,但更多作品是有如她的那张填词音乐作品集《回声》般,是一个女子的独自呓语,关于友情、爱情、成长、人生等。
影片基本上保持了是从李小路的视角看待王晓冰的成长、变化,带着点女性化的隐秘与细腻,又像另一位文艺导演侯孝贤般留下了不少的想象空间(绿妖在回忆自己当初来北京时,经常参加各种文艺青年的饭局,便是聊三毛、罗大佑等)。所以,影片节制的没有再表现离家多年后的王晓冰会如何(王晓冰在后来的成功,或许在一些人看来会是一种心灵鸡汤式的俗套,尽管真实),而是节制的通过李小路与王老师见面的那场戏,表现了王晓冰与母亲之间的战争、隔阂,及隐隐约约的母女情,还有王晓冰与李小路之间的淡淡的友情,至于王晓冰的坚强不息与自立奋斗,则被编导有意的隐去,只留下些许的回声,以及更多的想象。
至于影片与小说的不同,除了开场时是安排李小路独自拉着课桌转学(小说里是李小路的父亲骑自行车带着课桌来的)之外,主要集中在王晓冰与她的父亲、母亲还有那个李教官的关系上,应该说改编的也比较合理。就以新增加的那场家庭会议发生争执的那场戏来说,在小说原著里王晓冰对于李教官是一种朦朦胧胧的少女情,也是李教官主动写情书追求她的;但在影片里王晓冰的主动性增加了很多,包括她想要入伍从而更接近李教官,于是有了那场充满了火药味的家庭会议,并充满了各种潜台词,丰富了影片的元素与内涵。
对于一部导演处女作来说,李霄峰不仅是努力保持了小说原著《少女哪吒》的文艺化风格,使得那种三毛式的呓语以影像的方式逐渐的呈现出来,也增加了一些家庭戏(集中在王晓冰与她的母亲、父亲上),折射出当代家庭、人际关系的一些横截面,点到为止的留下了不少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