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二十多年前,蔡明亮拍过《青少年哪吒》,我一直以为《少女哪吒》是对前作的某种致敬,不过《少女哪吒》乃是改编自一篇同名短篇小说,创意动机并非直接来自蔡明亮,但“哪吒”作为一个与父母有着深刻鸿沟的叛逆形象,在两部电影里都是同样的指代。
对大多数人来说,提起“哪吒”恐怕最直观的印象会是三头六臂脚踏风火轮的无敌少年形象,柔弱的孩童身躯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由此形成哪吒的最大特点(《十万个冷笑话》正是在此点上无限夸张来塑造哪吒的形象);但对一群生来敏感的创作者来说,他们看中哪吒的却是那份“割肉还母,剔骨还父”的决绝——《青少年哪吒》《少女哪吒》,取的都是这层含义,《青少年哪吒》里有着明确的“哪吒”意象,甚至是片中角色的自谓,而《少女哪吒》则没有直接表露,一切都隐含在节制的影片“留白”里。
“留白”也成为《少女哪吒》在电影语言上的最大特点,从影片中的故事背景来看,这两个女孩应该是1970年代末生人,故事从她们十六岁成为同学开始,一路演绎到她们高考结束,这算是影片故事的主体。与市面上那些常见的青春片不一样,《少女哪吒》没有刻意的洒狗血,两个小姑娘也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就是简单的相遇、相知、成为闺蜜,然后偷点老师的便当,跑到河里游泳等等,既不打架也不打胎。
随着叙事的推演,我们逐渐发现一位女孩正在遭受家变的巨大冲击,这也使得她的家庭环境变得十分压抑,背叛妻女的父亲和躁郁痛苦的母亲让小女孩变得十分叛逆,影片的后面大部分都在直接叙述这位小女孩的故事,甚至抛弃了前段对于两位小女孩之间情愫的描摹——家庭的原因给了这个小女孩足够的反叛理由,看得出来,她对父亲极端厌恶,对母亲也“怒其不争”,她对这个家庭几乎毫无眷恋。
有些孩子在跟父母的矛盾无法调和时,只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此时,“割肉剔骨”的哪吒就成了终极的解决意象——“受之”你们的,再还给你们,从此便不再有任何亏欠。《少女哪吒》的少女,外表柔弱,内心刚烈,虽是“水做的”,身体里却好似包裹着一团火焰。
男性永远理解小女孩之间那种复杂微妙的情感,《少女哪吒》的男导演坦承他也不理解,但电影不是心理分析报告,《少女哪吒》本来讲述的就是敏感女孩的微妙情感,就像那匹可能有可能没有的马,那份克制的敏感,只能“留白”在电影里。
(刊载于《新民晚报》)
【微信公号:moviedianying】
2015-07-09 18: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