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唐代韩滉的《五牛图》,深入刻画了牛劲和牛品
Monday, August 3, 2015 16:03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有地头的人:有中华民族的牛品】

“头拱地”是山东农村很流行的口头禅,指在田间地头牛拉着犁头拱地往前走的牛劲和牛品,也指嫩芽拱开地墒露出尖尖角的劲道。推展开来,是指在公司现场或地头发力、解决问题创造绝活的地头力。答案永远在现场,问题一冒头就把它解决掉,千万不能让问题成为信息。

唐代韩滉的《五牛图》,深入刻画了牛劲和牛品,有地头的人,还真得有点牛品:

一、勤劳精神:老牛终生面朝黄土背朝天,朝耕暮耘,汗洒田间。

二、奉献精神:奉献不惜力,活时献奶汁,死时献骨肉,但不求索取,又有何物能比。

三、低调精神:牛儿以自己辛勤汗水,赢得了世人的恭慕,然而,牛儿从不居功自傲,从不斗胜争强,一生默默无闻。

四、忠诚精神:牛儿是农民的忠诚朋友,对主人俯首帖耳,忠诚老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五、淳朴精神:老牛貌不惊人,淳朴无华,脚踏实地,默默奋蹄,憨厚善良。

六、开拓精神:牛儿不畏荒山野岭,荆棘乱石,总是奋蹄前行,不畏艰难,永不放弃,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一片片新的天地。

七、专注精神:聚精会神头拱地,两耳不闻耳边风。大山大海横不吝,走出一片大丰收。

——王育琨记

唐代·韩滉《五牛图》


【作品名称】五牛图

【作        者】韩滉

【作品类别】绘画

【创作年代】唐

【作品材质】纸本 设色

【作品尺寸】20.8cm*139.8cm

【文物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牛在农耕时代是非常宝贵的社会财富。牛对中国人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生产、习俗方面,更体现在对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塑造上。古人以牛为榜样,学习牛的精神,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牛文化及勤劳、踏实、沉稳的民族个性。

 

韩滉画牛的传世作品有《五牛图》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中的五头牛,动作神态各异,造型准确,极为生动。韩滉有过农村生活的经历,对牛十分熟悉,他把牛画出了人格化的魅力。画面中的牛憨厚、驯良、朴实,它们的眼神和神态,有的活泼、有的沉静、有的爱玩、有的庄重,画得活灵活现。



 

《五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麻纸本,纵28.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


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韩滉 唐·韩滉《五牛图》 (723-787)〔唐〕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师休之子。




那时,韩干以画马著称,韩滉以画牛著称,后人称为“牛马二韩”。这幅《五牛图》,是韩滉最为传神的一幅。5头健硕的老黄牛,在这位当朝宰相笔下被“人格化”了,传达出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精神信息。




它问世后,收藏者包括赵构、赵伯昂、赵孟頫、乾隆等著名人物。在明代,它几易其主。清兵入关后一度下落不明,直到乾隆年间,才从民间收集到宫中珍藏。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上个世纪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发现。




1950年初,周恩来总理收到这位爱国人士的来信,信中说,唐代韩滉的《五牛图》近日在香港露面,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币,自己无力购买,希望中央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周总理立即给文化部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并指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文物安全。文化部接到指示后,立即组织专家赴港,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五牛图》回到故宫时,画面洞孔累累,残破不堪。故官博物院组织专家,用了几年时间,才将它修复完好。




今天我们终于有幸看到这幅《五牛图》,其用笔之细,描写之传神,牛态之可掬,几可呼之欲出。它的珍贵还在于,中国古代留存今世的多为花鸟人物,以牛入画,且如此生动者,《五牛图》堪称孤品。



从牛身上转化来的人文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倡导和追求的美德。

一、勤劳精神:老牛终生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朝耕暮耘,汗洒田间。


二、奉献精神:牛儿尽管用自己的辛劳赢得人间的丰收,并活时献奶汁,死时献骨肉,但不求索取,又有何物能比。


三、低调精神:牛儿以自己辛勤汗水,赢得了世人的恭慕,历代文人和书画家无不大加颂扬。然而,牛儿从不居功自傲,从不斗胜争强,一生默默无闻。


四、忠诚精神:牛儿是农民的忠诚朋友,对主人俯首帖耳,忠诚老实。鲁迅先生有诗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已经成为忠诚于人民的代名词。


五、淳朴精神:老牛貌不惊人,淳朴无华,脚踏实地,默默奋蹄,憨厚善良。


六、开拓精神:牛儿不畏荒山野岭,荆棘乱石,总是奋蹄前行,不畏艰难,永不放弃,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一片片新的天地。




 

唐 韩滉 五牛图卷(全图)

纸本设色 纵20.8厘米 横139.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赏析:


《五牛图》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别无其它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韩滉通过对它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的描绘,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乖僻的。 在技巧语汇表现上,韩滉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比起曹霸、韩干画马、周昉、张萱画仕女,似乎在线条独立性展现方面有更多的追求。由于其线条茁壮如此故尔五牛姿态虽有平、奇之不同,但在审美趣味上是同样的厚重与生拙。


《五牛图》中所绘五头神态各异的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可贵的是,画面上没有背景衬托,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如果不是对牛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对牛的造型描绘有十足把握的话,是万不敢涉此绘画风险的。勾勒牛的线条虽然简洁,但是画出的筋骨转折十分到位,牛口鼻处的绒毛细致入微,目光炯炯的眼神体现了牛儿们温顺而又倔强的性格。在鼓励农耕的时代,以牛入画有着非常的含义。


画中五牛,形象各异,姿态迥然,或俯首或昂头,或行或驻,活灵活现,似乎触手可及。中间一牛完全画成表现难度极大的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韩滉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浑然天成;笔法练达流畅,线条富有弹性,力透纸背;刻画精准且不失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循着中国卷轴画从右到左的习惯展开观赏,五头牛列为一行,似乎缓步行走于田垄之上。右边的第一头牛,把路旁一丛小草咬了一口,正咀嚼得津津有味,它低侧着头得意地瞧着观者,露出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第二头牛则昂起头向前瞻望,并加快步伐往前赶,似乎是要追上前面的伙伴。第三头牛却端端正正地站在画卷的中央不动,它面向观众,张口“哞哞”地叫,好像在呼唤前后面的同伴,又像是对前面的路途和方向发出疑问。第四头牛正举步踟蹰,回首顾盼,它半伸着舌头舐着下嘴喘息着,犹豫着,眼里露出惊奇的神色。最后的第五头牛,穿上鼻环,带着缨络,神色异常严肃庄重,缓缓地向画外的天地走去。五头牛中每一头既可独立成图,而相互间又能首尾连贯,前呼后应,彼此顾盼,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整幅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无背景衬托,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不愧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神品。


作品典故:


据民间传说:有一次,韩滉与友人谈论绘画之事,友人问道:“近 来论画者谈及驴、牛和马,皆认为是常见之畜,最难状貌图形,不知吾兄有何高见?”韩滉稍加思索后回答说:“此话有一定道理,因牛马都是人们熟悉的家畜,平日所常见,画家稍有不慎,或者偶有误笔,人们就能发现,所以一般画家都不涉及此类题材”。说到这里,他停顿一下继续说:“不过,我以为自古迄今,农事为天下之本,而耕牛则为农家之宝。只要画家能够细心观察,还是可以画出特色的。”友人听了非常佩服他的独到见解。


在一个天气晴和的日子里,韩滉带领随从来到郊外田间小道上,迎着和暖的春风,心旷神怡。看到几头耕牛在低头食草,二三牧童在嬉耍,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逍遥自得。远处又见一头耕牛翘首而奔,另有几头耕牛纵趾鸣叫。有的回头舐舌,有的俯首寻草。在开阔的田野里,有几位农夫正在田间用牛耕地翻土。韩滉看得出神,连忙命随从取出画夹,他全神贯注地速写出一幅幅耕牛图景。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改,终于绘出状貌各异的五头牛。一头牛在低头慢慢地食草;一头牛翘首向前奔驰,仿佛是撒野的猛兽;一头牛在回顾舐舌,露出一幅旁若无人的样子;另一头牛则纵趾而鸣,好像在呼唤着离去的伙伴;还有一头牛在缓步跂行,似乎走向田头,又仿佛耕地归来,令人回味无穷。整个画面,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显示出农村古朴的风俗。韩滉对这幅画的创作非常满意,取名为《五牛图》。


作品传奇:


《五牛图》卷一经问世,便成为收藏的热点。


按明朝人的著录,《五牛图》卷在北宋时曾收入内府,宋徽宗还曾题词签字,但这些痕迹都因后人的挖割而不复存在了,只有“睿思东阁”、“绍兴”这些南宋宫廷的印记表明它南渡的身世。


元灭宋后,大书画家赵孟頫得到了这幅名画,如获巨宝,留下了“神气磊落、希世明笔”的题跋。


到了明代,《五牛图》卷又陆续到了大收藏家和鉴赏家项元汴与宋荦的手中。清代乾隆皇帝广诏天下珍宝《五牛图》卷被征召入宫,乾隆皇帝非常喜爱,并多次命大臣在卷后题跋。


清朝末年,名画被转到中南海瀛台保存,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


20世纪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发现。1950年初,周恩来总理收到这位爱国人士的来信,信中说,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在香港露面,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币,自己无力购买,希望中央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周总理立即给文化部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并指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文物安全。文化部接到指示后,立即组织专家赴港,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名画虽然回归祖国,但经历了颠沛流离,画面上蒙满了尘垢,伤痕累累,更有大小洞蚀数百处。


1977年1月28日,《五牛图》卷被送到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由裱画专家孙承枝先生主持修复。经过淋洗脏污,画心洗、揭、刮、补、做局条、裁方、托心等步骤,接着补全了画心破洞处的颜色,再经镶接、覆褙、砑光等,以宣和式撞边装裱成卷。八个月后,验收的专家组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图卷在补配处全色及接笔不露丝毫痕迹,与原画保持了统一,裱工精良,裱件平整、美观,达到了较高的装裱修复水平。装裱修复完成的《五牛图》卷旧貌换新颜,名画重又焕发生机。



——来自网络——

 

     

2015-08-03 16:00:09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9bb690102vy5w.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