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幸福的福,幸福的幸
○许石林
七夕那天,朋友圈各种晒幸福和开玩笑。
次日清晨,才女小胡晒出了一组七夕夜晚独自读书的照片,配了一段文字,大意是说,今天七夕,是男女情人约会的日子,常见的朋友们都各自约会情人去了,她自己一个人深夜品茗读书,反倒觉得更加清静,幸福感油然而生云云。
我刷屏见之,玩儿性大起,不由想起《望江亭》中谭记儿为避狂徒骚扰,躲藏到寺院读书的情景,因而将唱词略加修改评论道:“独守空帷暗长叹,芳心寂寞有谁怜。单身愁苦泪洗面,强晒幸福遣忧烦……”作为一个超龄剩女,小胡见我这样评论,虽没有生气,但很快就向我私晒两位向她求交往的男性资料,表明自己并不是没人追求,还让我帮着参谋一下。我说;哪个都好。小胡大概理解成:能嫁出去就是万幸。我怕她误会,就说:这两个人的条件的确都不错,难以取舍。小胡说:为了自己的幸福,还是要仔细对比选择一下。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赶紧收了话题。
其实我还想给她说很多话——劝人婚恋这事儿,我平时没少干,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我想起李笠翁说世间婚姻:“天公局法乱如麻,十对夫妻九配差。常使娇栖老树,惯叫顽石伴奇花。”也就是说,自古以来,夫妻之间罕有匹配得完美如意的。这就是人间常态,所谓“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所以,人生要学会并适应这种不完美、不如意,通俗地说,学会凑合、对付着过日子。将彼此和彼此的关系,都当作修炼,修炼中生活,生活中适应,慢慢地就合卯对缝了。最后,人发现,凑合着、对付着,就对了。
现代人自主,人人都自主,绝不凑合、对付,不向外人让步,也不向自己让步,结果,越是欲望决绝,就越把自己朝绝路上逼。
看见当代人每天不停地抱怨生活,又以同样的频率晒各种幸福。我将其理解为,学然后知不足,福而后多抱怨。在飞机上,我想着“幸福”两个字,神驰思飞了很久——
想起几年前的事儿:过年民俗贴“福”字,因为许多人不懂为什么贴、怎么贴。新华社当时发了一条消息:当代某民俗学家解释“福”的文化含义,将传统的“五福”省掉一“福”,并且说:“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俗专家还说:在今天,“福”的含义又有了新的拓展和升华:一心为公是福,乐于助人是福,团结友爱是福,邻里友好是福,尊老爱幼是福,夫妻和睦是福,宽容是福、吃亏是福,平安是福等等。由敬神求福到着眼于个人的主观努力,体现了中国人民在“福”字上的与时俱进。
按照民俗学家这么理解,也基本上都是好话,没有什么错,也的确都应该是幸福。可是,如果梳理一下中国文化中“福”的原始含义,就发现,民俗学家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一个重要文化程式、一个精密的精神系统,粗疏地解释乱了,解释得狭隘了。传统中华文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善于化繁为简、高度概括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民俗学家一解释,硬往现实上贴,断章取义,释简为繁,让本来极其容易理解的概念,变得让人不好掌握,难于理解。
中国人对“福”的理解,即民间通常祈愿的“五福临门”。源于《尚书·洪范》,简称“寿、富、康、德、考”的五福,民俗学家漏掉了第五福即“考”,大概是过年,有意不说这个。但这样一来,就将一个完整的文化概念切割得不全面,不能自圆其说,对公众也可能误导。其实,“考”恰恰是一个吉祥字、一个吉祥概念,不必在过年的时候回避和忌讳。
至于后面的一大串时尚话语的解释:这也是福,那也是福,把人看懵了!
《尚书》所说的“五福”,完整地解释了“福”的文化含义,也不存在什么与时俱进不与时俱进,因为它一直就很先进,反倒是现代人,根据自己的感受,胡乱解释。
《尚书》之“五福”——
曰寿——短命鬼儿还谈什么福?为什么这么强调长寿?古人用孝的文化责任和道义使命,迫使你爱惜自己的身体,因为你有很多事要做、有很多责任要承担。你爱惜自己,才会滋生爱惜他人和爱惜外物的爱心,才会有科学发展观,绝不会有俺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这种败家玩意儿的念头!所以,爱惜自己,争取长寿,为了长寿,该围绕什么、高举什么、坚持什么,你就自然清楚了。
曰富——长寿是长寿了,但穷得要死,八九十岁、须发皆白还跪在马路牙子上,顶着寒风要饭,这算什么长寿?一点质量都没有嘛!所以要富,要有钱,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要想方设法致富发财,只要能发财,“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而“不义富且贵,与我如浮云”——靠腐败发家、靠玩弄垄断从股民手里吸金发家等等,在我眼里都是狗屎!这种致富理念要打翻在地,并踩上一万只香港脚。就是说,要致富、要有钱,还要取之有道。那么,为了富,该围绕什么、高举什么、坚持什么,你就自然清楚了。
曰康——长寿了,有钱了,可是钱大部分都拿来吃药打针住院化疗了,这算个什么福呢?所以要身心健康愉快,即身心康泰。健康愉快可不是光靠有钱就能做到的,财大身子薄可不是一句没根据的话。有钱有势,身体壮得像牛,可是动不动就猥亵小姑娘,这是心理不健康;有钱但极吝啬,铁公鸡瓷仙鹤玻璃耗子琉璃猫——一毛不拔,守财奴,“不仁者以身发财”,这也是心理不健康;整天想着用钱搞定这个搞定那个,这也是心理不健康……身心康泰,必须的,但的确挺不容易。为了康,该围绕什么、高举什么、坚持什么,你就自然清楚了。
曰德——长寿了、有钱了、健康了,有权有势,牛逼哄哄,到处横着走也没人敢拦着,但整天被人背后指戳脊梁骨,一骂就骂到祖宗八辈,缺德带冒烟儿地。许多人碍于威势,也会当面虚意逢迎,背后却咬牙切齿,在台上威风八面加八面共十六面,一下台立马变成狗不理。这算什么有福?因此要有德,即厚德,受人尊敬、爱戴、欣赏和亲近。德之修养,是更不容易中的大不容易,因此为了进德,该围绕什么、高举什么、坚持什么,你就自然清楚了。
曰考——长寿、有钱、健康、德望高,但是不能寿终正寝,死得很难看,死得很窝囊,死得很不甘心,不踏实,人死了,钱没花够,带着遗憾一步三回头地走了,也不算什么福!所以说为了死得好,即考终命,该围绕什么、高举什么、坚持什么,你就自然清楚了。
以上五福,又是互相联系的,相互因果,少一个即不能完成其他的,形成一个完整的精神指引和文化程式。
请问:古人所说的这“五福”,这哪一点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哪一点不是极其先进的?哪一点不是高度概括、简洁全面、还需要你用时尚用于解释的?所以,对于文化概念、文化程式,不必做过多的稀释型解释,更不用添盐加醋式解释,所谓“为往圣继绝学”,首先要学会尊重往圣原典,不必为了迁就不懂的人而乱解释。
这是福。
我要重点说的,却不是幸福的福,而是幸福的幸——
你领着孩子过马路,前面是红灯,可是,左右两边却都空荡荡地,并没有汽车飞驰而过,就是说,此时此刻,闯红灯虽然犯规,却没有出车祸的危险。但是,我劝你最好不要闯红灯通过,你要等绿灯。这样,你在别的成功闯红灯的人看来是是迂阔,但在孩子眼里就显得有规矩,你此时可以指着闯红灯的人给孩子讲:这正是圣人说的“小人行险以侥幸”,即他犯规但没事儿,但这对他的危害是隐性的、潜在的,这样的闯红灯、占便宜成了习惯,侥幸心理积攒得多了,就很危险,很可能未来遇上车祸。而咱们,看似迂阔地等绿灯,那绿灯是咱们的时间和机会,咱们在自己的时间和机会里通过就永远没有危险,这就是圣人说的:“君子居易以俟时”。
这里,侥幸的幸,就是幸福的幸。
那么,什么是幸?《小尔雅》的解释最为切当:“非分而得谓之幸”。其他古代工具书也有别的解释,但仔细参详玩味,其意都应源出于此。
非分而得谓之幸!就是说,常分是没有的。
那么幸福,就是非分而得的福——如果这样简单理解,就是吃一斗拉十升,没有消化。也很让人沮丧。中国人传统上说话为文,多用比兴手法。将“幸”字加诸“福”之上,组合成一个让你成天叼在嘴上的词:“幸福”。意思是;一个人的福,稀罕得跟非分而得常分没有一样。所以,你得到了,就值得你万分珍惜它!同时,你没有得到福,即没有幸。这是常分,不要抱怨,不要忌妒,也不要奢望,不要妄图。
仔细想想,五福齐全的人,世界上有几个?正因为稀罕不易见,所以才要谨慎修养,耐烦培育。
正因为非分而得谓之幸,所以,荀子才主张,“朝无幸位”,即朝廷不要给那些侥幸谄进,无德无行的小人以官位。历朝历代,每欲改革鼎新,忠直之士上书谏言,必有“开言路,塞幸门”之说。
正因为非分而得谓之幸,中国人才谦虚地说:荣幸如何如何。意思是我本不该得到你的爱赏关照云云。
正因为非分而得谓之幸,古人才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沈从文人生最后一句话是:我对这个世界没什么可说的。有人见拙作《桃花扇看前朝》自序,文末有两句:“人间正道沧桑里,多少楼台烟雨中。”读后有感触,问出处,这是一生遭遇坎坷非常的苦命诗人聂绀弩的两句诗,每想起这两句诗,眼前就是诗人强撑病体,抬首远望的那张照片,那一双眼睛,深邃而明亮,机警而迷惘,对于这个世界的人和事,他的眼神里分明有洞悉和谅解。
理解了幸福的幸,才能懂得幸福的福。非分而得谓之幸,因为幸,福少得跟没有一样,跟非分一样——这里不是哀叹和悲鸣,而是珍惜之意。将幸福的理解不是落在“福”上,而是落在“幸”字上,人才能减少奢求和妄念,降低获得欢喜之心的门槛,变得容易知足。
至此,我实在弄不清,我怎么也写了一篇类似鸡汤的文字……
2015年8月25日晨于西安交大
2015-08-26 01: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