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要成长,很大一部分要靠思考、发问来解决疑惑,这既是成长的一种方法,也是成长的一种态度。我发现很多年轻人在工作中特“闷骚”,憋死也不张嘴求助,像在朋友圈、朋友群里在线“潜水”者,泡都不冒一个,长期处于隐身状态,时间长了他的存在也相当于“可忽略不计”。
我不只一次地在公司会议上,明确地培训大家:要善于思考,善于提问,抛开胆怯、爱面子、怕被笑话问题幼稚等等陋习想法,勇敢地表达你的疑惑,向比你强的人学习,因为我尝到过爱提问的甜头,享受着思考的好处,并且在“互联网+”时代,了解客户需求和客户共同成长,更需要你与客户之间不停地沟通沟通沟通,提问提问提问,挖掘挖掘挖掘……这种模式甚至已上升到我们的企业战略来对待了。
提问的好处,可从经济收益和思想修炼两方面来体会:
从经营角度上来看,套用最俗的一个逻辑,你的提问会使你的投入和产出比大大提高。我印象最深的两次提问,都让我获得极大的收益,一次是我大学毕业后的出国预备部学习。当时为学英语我在镇江报了一个英语高级班,是一位七十多岁从南洋回来的蔡老师授课,他英语功底很好,但学费不菲,我当时的工资是四十三块五,它的学费起码顶我半年的工资,我觉得很舍不得,但又不能不花,就只能从多吸取知识上来平衡经济投入,真是“知识就是金钱”数字化的具体体现! 我每次都写四五十个问题,列在好几张纸上,在蔡老师到之前我来的最早,就等他提问,课常上提问,中间休息也提问,课后也提问,目的就是把我不会不明白的四五十个问题问完,问的问题太多了,有时老师也挺烦,但到最后老师说我是他最好的学生,到处夸我。这种情况未必说明我学到的水平最高,但老师的印象最好,当然我的进步也最快。
还有一次是我请德国门窗专家侯恒斯坦博士到皇明做咨询,1200欧元/天咨询费(相当于人民币一万多),我用了两天两夜三个工作日来换他昂贵的咨询顾问费。除了睡觉,我全天侯跟随在侯恒斯坦先生旁边,提了N多问题,解除我们在节能玻璃制作中的难点及困惑。这位德国博士不仅工作作风严谨,而且讲起来眉飞色舞,眼睛发亮,把相关提的问题各种细节都讲透了,确实让我们避免了一些自己未知的灾难。在这次咨询中,我的提问和翻译,一方面使我自己受益,同时还带着相关部门的员工学习,花了这么多钱请专家做咨询,听的人越多,员工受益越多,平摊下来的投入成本越小,这是投资知识的商人思维。
从自身修养的角度而言,“不耻下问”都是一种美德千古流传,何况“向比你知识多的人学习”呢?我们知道“不耻下问”的由来,说的是卫国大夫孔圉(音yu)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非常聪明,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而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明白了。
其实明白的,不仅是二千多年前的子贡,我们都应该有这种除好学之外,还要有这种学习甚至工作的态度。我想告诉大家什么?如果你没有疑问的问题,说明你在一件事情上没有深入研究没有思考,没思考你就不可能进步。到处提问题,表明你有强烈的求知欲,是在进步。怎样在领导心中留下好印象?比如什么创新都没你的份,什么错事也和你无关,基本你就出局了。企业不是明哲保身的地方,老板的包容在于容忍犯错,只要你干事,犯错也理解。我知道干事的人他本意是不想犯错的,但他想干事有些错就是试错,这是创新中最珍贵的探索,企业就要大胆地包容和支持!
我们在用人上的价值观——不怕犯错的干事,就怕不犯错的不干事。在工作中那些只“潜水”不“冒泡”的隐形人,那些怕犯错误躲事不做事不犯事的人,那些不创新不担责任没输出的人,是被时代淘汰的人,我们公司也应该永远没有他们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