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如歌如血的桃花瓣
——读许石林的《桃花扇底看前朝》
○寇 丹
一滴水映出一个太阳,一本书显示一位才子。太阳只有一个,一本书未必会显示一位才子。
我是个不可一日无书和不可一日无茶的人。看书一多一杂就有了比较,有的看完不知所以,有的像吃了什么美味老是惦记,过些日子再看一遍解馋。深圳的许石林就是常让我惦记的作者,他写的杂而轻松,语言平实中又冷不丁的会让你一愣或会心一笑。一件最普通的事或一碗再日常的菜经他那么一写,就感到沉重厚实或者是怪自己怎么会没体验到和尝到那个耐嚼的味呢?也许不少人都这么想,他才拥有不少读者和书一出来不久就再版的原因。
我认识许石林十来年了,他也到太湖南岸的湖州来看我,我长他一半的年龄却很投缘。记得我请了当地新闻界的朋友在一条船上边吃边聊,过了几年,好多女记者还念念不忘地问,许石林在哪忙啊,怎不再来玩呀!真的,许石林长得帅气不说,他说话的那种神态潇洒,语流的俏皮幽默,内容既大又微的新鲜,像给我们小地方的人打开了一扇窗户,送来了难忘的新风。最近,他又寄给我一本新书《桃花扇底看前朝》,正巧,我第四遍地看了以前他写的《饮食的隐情》,我就是在琢磨他对观察人和事的角度、思维方式、文字表达的睿智,以及为什么别人评论他“石林是才子、是汉子、有激情、有血性、有骨气、有见地”,这些都体现在哪儿好让我咂吧完了味儿再好好学学。先举个吃的说吧,他把他老家陕西关中农村的吃食风情掌故做法特点都写得就是那个味儿,然后再加几句他自己的话,例如《吃相》,他说关中农村人的吃是讲礼仪的,“共饭不泽手”的古训犹存,表现出人对土地,粮食的尊敬感情。现在一些农村题材的电影中的吃喝,那种吃相哪有什么礼仪,就是吃面时嚼不嚼的习惯与感情和信息也不一样,庸俗无稽的宴会上的规则和潜规则,无非是势力逢迎,借机吹嘘自我,再奢华堂皇也难掩饰其本质的粗俗鄙陋。交际无规则,往还无礼仪,与文化无关,吃相是难装出来的,它是身世、习惯、性情、文化的自然流露。他最后说:讲究吃,人人都会;讲究吃相,今人则罕能意会。人之所以是文化的人,就在于注意吃相。又如他写《青菜》,写了一位1935年活到257岁的人,这个人的养生之道无外乎慈、俭、和、静四字,而做到吃得简单却是不容易的。他说过去酒席上来一盘青菜是很寒碜的,现在的大厨要能炒好青菜也是很难的。徐悲鸿曾问一位七旬做过大厨的模特儿,最难做的菜是什么?老人答:炒青菜。徐一听感慨愕然说:此话近乎道矣!这一件小事许石林不加评论,留给读者的却是一道难答的题目。
中国历代文人有一种欧美文人没有的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情结。也往往要拿历史借鉴评说今天。因为欧美没有中国那么长的历史积淀,没那么浩如繁星大小长短的故事,那多的分合兴衰欢喜悲泣成王败寇……一句话,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教训和财富。可如今的一些文人浮躁趋想名利,下笔就谋划爆发力,夺眼球,描写场景刺激和故作惊人之笔。可许石林笔下淡然,不是朴实地写故乡关中的吃喝拉撒、吆喝买卖中的黄土韵味就是从古书堆里找出一点“教训”说点情理道德。如他最近出版的《桃花扇底看前朝》,它像鱼肉腻味之后的一杯清茶,让人口味一新,头脑一醒。我拿书到手竟一口气看到天明,像在看一部震撼不已的电影。有时看了一半还抬头看看四壁,证实一下自己是生活在当下的时空里。为什么呢?都说历史不会重复,可是有的古今一对照竟又严丝合缝,事件中的人物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正如他在自序中说“…那日渐黯淡的扇面上,前人留下的斑斑血迹,犹如殷红的桃花瓣。轻轻摇动这把扇子,仿佛桃花纷纷在春风中飘摇欲坠。”许石林在提取前人优良文化基因并使它复活。他希望这些桃花重新盛开,发散着中华美德的气息,那怕它的憨笨仰或天真。他从古书中撷取几百个故事以鉴今日社会的一些弊端,以他善于观察和忧患之情,在嬉笑怒骂的笔锋中,让读者像咬了一瓣生蒜、一口辣椒那样胃口一振,大喊一声“啊!痛快!”
也许会有人说,当今盛世怎可拿古代的封建黑暗相比较?错了,有好多是不可比的,但中国人的道德传统古今一理是可以比的。美德不分古今,立德立功立言就是古今一贯的对做官者要求,换成今天的话说就是为人民服务得怎么样。许石林以他的智力才气手拿一把尺子,仅仅把古今可比的量一量,比一比,用他特有的语调说道一下当下,让你出点汗而已。在书里他说了古代秉公执法不怕死的官,退休了的官的不同,在位官员的自杀与嫖娼,官儿们的假文凭与要脸不要脸,古代城管和官们的应酬,古代的秘书与官场中的混混儿骗子……他从古书中查证了明代初期查办贪腐机构的办案者只有205人,可是到中期用1700人还忙不过来。好像立朝之初的核反应堆发出的正能量慢慢变成一根蜡烛。那怎么会失修、泄露、救不了了呢?他说不从根本上解决老虎是怎么被养大的本质问题,就会一只老虎打下去,成百只老虎站起来……他又说到了古琴,古人说:“琴者,禁也。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对照今日古琴热他说:琴弹得太随便当成一种娱乐是不符作为琴的“义”的。但也不是说古琴一弹贪官就不贪了,流氓就不流氓了。而是要明白一张琴它正在哪儿,也像茶文化一样,喝茶的一说文化人人就变成了“精行俭德”的君子,社会就太平安宁和谐了……许石林就是像陕西油泼辣子式的这样说这么写古往今来的皇帝大臣、太监宫女、萝卜白菜、风水谣言等等,在他笔下都变得风生水起,令人发笑,教人沉思,一时猛醒,一时同忧,真是五味杂陈,什么人读了品出了什么味。我只在想,眼下作家的群体是如此庞大,一大群诗人忙着出版他们的热情,杂文作者又卖着他们的悲愤,就是少了几个轻摇桃花扇,冷冷静静不温不火的抖落一些传统道德花瓣来的人,让大家来嗅一嗅,看一看,清醒清醒。
2015.9 淡茶斋
2015-09-23 18: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