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为什么在名胜古迹上刻字留念的现象屡禁不止?为何那么多人对刻下“到此一游”有着共同的爱好?这种现象怎样才能被制止呢?
今天的深圳卫视《正午30分》“午观察”,特邀时事评论员陈冰先生,来说说这个让人头疼的“到此一游,刻字留念”。
“到此一游”留在心里 但别“刻字留念”在此!
出名没啥,但别杵名。这后一个“杵”,“木”字旁加下午的“午”,就是用长形的工具戳,用尖锐的器具刻的意思。有一个故事发生在意大利,一位俄罗斯游客在罗马斗兽场上刻下自己的姓氏,被罚款2万欧元。出名是人性,东西方人都一样,都想在芸芸众生中高出半截头,而杵名则是低级趣味,甚至是犯罪行为。用在文物或古迹上刻下名字的方式来出名,得到的结果是臭名远扬,为人所不齿。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到名胜古迹游览,看到游手好闲者把“到此一游”刻在铜缸上、墙壁上、树木上,还敢签上自己的臭名,都会轻蔑地说上一句“这啥素质嘛”!
“刻字留念”源于占有欲和出名心理
那么为什么说东西方人都有“刻字留念”的癖好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首先这是占有欲的表现,表明自己曾经来过此地,留下点印记来显示“我曾拥有”。其次是出名心理,在名胜古迹这样专门让人看的载体上,刻下自己的名字,以便被别人记住,获得永生,或者被自己的相识相知事后看到,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于是,就形成一种很有趣的现象,那些出名的大家,是被别人请来题字作画,他们的作品用来珍藏或展出;一些无名之辈,不请自到,用木棍、石头或者刀具,在文物古迹上直接刻字,这样杵名让人唾弃。
西方法律对于文物破坏行为处罚更严苛
东西方人对刻字留名虽然有共同癖好,但我们还是看到东方人留下的臭名比西方人要多。那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反差呢?不是说东方人一定比西方人素质差,而是西方的法律非常严格。
你比如说,2014年底,一名42岁的俄罗斯游客曾在意大利斗兽场的墙上刻字,先是判4个月监禁,然后以缓刑交罚款2万欧元来了结,这个案例公开后,谁还敢乱写乱刻?2万欧元啊,几乎可以游完欧洲大陆了。那么中国呢?对刻字留念的处罚就太轻了,情节不严重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以10天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看看,情节严重的罚款,也不过是一顿饭的饭钱,才500元,70欧元。这样的处罚就不叫处罚,话说难听一些是纵容,罚与不罚一个样。因为对文物古迹的认识不同,法律制定的宽严度也不同,因此便出现中国人刻字留念的人数要远大于西方法治国家。
提高国民素质 法治是杀手锏
但是平心而论,中国人到名胜古迹刻字留念的陋习,还是改观了不少。随着人们不断到海内外见识,一些好的素质或者习惯,还是逐渐渗透到中国,并且内化成国民素质,对文明对历史、对古迹古人予以敬重。不过,还是有不少“没素质”的游手好闲者,居然敢在故宫的文物上乱刻乱写,这就说明素质有待提高。提高素质,教化是柔性的,法律是刚性的,有素质就是讲规矩,而规矩就是法律。你的法律严格,明确哪些事可做,哪些不许做,犯规就要严惩,并给他人警示。想一想,那对在故宫铜缸上刻下名字的一对儿,如果罚款2万元,20万元,必定成为大新闻,以后谁还敢乱写乱刻?
所以我特别说一句,要提高国民素质,法治是杀手锏,比教育要有力得多,有效得多。
9月15日深圳卫视《正午30分》“午观察”
THE END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到朋友圈。
请长按上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或者搜索newsreading
2015-09-15 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