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春节后15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如果央行不对冲,那资金的紧张状况将是可想而知的。实际上,货币市场短端利率(6个月以下期限)节后已经出现上涨,而上周四,交易所市场国债回购利率更是出现了300%以上的涨幅。与之相伴,市场开始怀疑券商流动性出现问题,怀疑券商为解决流动性问题而抛售部分股票,从而构成对股票市场构成严厉的压制。那天,A股市场再度出现千股跌停的惨状,总体跌幅达到6.41%。而本周一,股票市场再跌2.86%,且盘中最大跌幅达到5%,恐怕同样有货币市场短端利率攀升的原因。
为什么货币市场利率会如此敏感地大起大落?这说明流动性处于紧平衡状态,而单凭短期流动性释放,不仅会引发商业金融机构对未来流动性的担忧,同时也会大幅增加中央银行控制市场利率的难度,而且全社会流动性管理的成本会因此而大大提高。正因如此,此时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结合央行以新换旧滚动采用流动性便利和逆回购,舒缓市场流动性压力,当然是必要举措。
我认为,不管央行是否有此用意,降准必然导致另一个我们非常乐意看到的结果:长期流动性释放。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央行紧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数量”是否足够,而很少考虑另外两层、在我看来远比商业银行流动性更为重要的问题:第一是总体金融市场流动性是否足够?第二是流动性期限结构是否良性。
为什么我要关注上述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它关系到中国股票市场的总体健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必须由央行出面解决,而证监会只能解决非系统性风险的问题。如果中央银行只关心商业银行流动性数量的多少,而不关心其他金融市场对流动性的需求,那势必出现一个很麻烦的问题:短期流动性挤出长期流动性,导致资本市场流动性严重短缺。
第二,它关系到我们对“央行意识改革”的观察。历史地看,中央银行号称“银行的银行”,这的确是央行的一个重要形成过程。但现代金融对央行职能的要求已经发生了改变,它绝不仅仅是银行的银行,而更应当说整个金融市场的中央银行。比如在发达国家,为什么其央行货币政策出台之前必须与所有金融市场的所有参与者沟通,而不是只和商业银行沟通?关键在于它们懂得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尤其是美国,一个以直接投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美联储与整体金融市场沟通的必要性显得十分重要。
因此我认为,中国央行也要学会和整个金融市场沟通,而不仅仅是商业银行。因为中国正在试图从以间接金融为主转向直接金融为主,所以加大货币政策透明度十分重要。这是避免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关键所在。中央一再强调,央行及全体金融监管和管理当局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但我们到底有多少人明白,中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正在频频发生,而且将成为未来的主要风险?没有其它选项,请中央银行认真对待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问题。
我认为,降准有利于股票市场发展,因为它释放的是长期流动性,是有利于资本形成的流动性。而中国股市系统性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长期资本的严重稀缺。金融市场上,6个月以下的短期金融商品爆炸式增长,占用了大量资金,而长期金融商品无人问津。这是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的一大扭曲。当然,现在情况开始出现好转。比如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开始逐步长期化,至少一年期以上的理财产品开始增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短期品种的收益率越来越低,投资者为了更多一点的收益,而更多地原因选择期限较长的品种。
还有另一个系统性风险,就是央行为了稳定汇率而不得不经常使用利率工具,而利率的频繁起落,让股票市场的投资收益失去判断的基准。受此影响,股市更加关心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担心人民币发生攻击性贬值。一旦发生攻击性贬值,央行势必与之对抗,而对抗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拉高利率;拉高利率,股市就会很惨。所以,保持人民币在稳定的基础上“有序贬值”,而非攻击性贬值,这同样是央行的一个重要任务。
当然,完成这一任务最有效的方法是:一定程度地隔断资本跨境流动的通道。让中国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产生距离,让外部市场的恶性变化不至于影响内部市场,从而让货币政策更多地满足本国经济需求,更好地发展国内经济、内需经济。
就目前情况看,中国央行正在这样做。第一,拒绝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过度影响国内市场,让货币政策更加贴合国内经济的实际需求;第二,释放长期流动性,让金融市场更加有利于资本的形成,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有了这两点,中国股市应当会有不错的未来。
2016-02-29 23: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