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产油国当然希望石油价格上涨,但用油国的立场显然相反,多空争夺之下,谁将占据上风?终于我们看到了一个阶段性的结果:OPEC成员国与其他产油国在多哈举行的“限产磋商”,但磋商未能达成一致。随之,全球油价暴跌6.8%,从新回到每桶40美元之下。
如果我们关注国际经济问题,我们应当看到,10年来,石油价格是金融市场上最折腾的价格。以纽约油价为例,当年爆炒“中国需求论”,油价两度超过140美元,最高达147美元一桶;金融危机爆发,石油价格跌破80美元,但2009年之后,市场再炒美元贬值,石油价格再度涨至100美元以上;但2014年之后,全球需求减弱、新能源替代效应成为市场炒作借口,而石油价格一路下跌,2016年1月,最低跌破30美元,创下12年低点。此后,石油价格反弹,并随着“限产多哈谈判”失败,止步于40美元。
值得注意是:在石油价格大起大落的10余年间,中国一桶石油都没少用,就在经济很不景气的2015年,中国石油进口依然增长了8%。所以我们说,不要相信国际市场上的“鬼话”,“中国需求论”只是炒作的借口而已。如果中国需求真能决定石油价格的高低,那石油价格的定价权不是属于中国了?如果我说中国拥有石油价格的定价权,你相信吗?至少,我不相信。
据报道,“限产磋商失败”的原因是伊朗和利比亚拒绝出席会议,与会者不能准确获得这两个重要产油国的信息和态度,所以各国担心自己限产,会给伊朗和利比亚等其他产油国增加产量的机会。据尼日利亚石油部长称,各产油国可能会在6月再举行会议,就冻产问题再次举行磋商。由此可见,各产油国并不死心,而会继续就提高油价问题进行能力。
其实,在油价问题上多空争夺从未停止过。但这次很不一样,因为世界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什么变化?
第一,全球经济正处于严重的衰退期,为了抑制衰退,发达国家正在实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甚至不惜以负利率为代价。在此背景下,如果石油价格上涨,让全球货币泛滥显性化,那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将立即陷入“滞胀”过程,这是比通胀和通缩更难治理经济状况。我坚信,这个时候发达国家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这样——最糟糕的经济状况变成现实。因为,它们的财政能力根本无法应对“滞胀”。
第二,全球经济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以美国为首、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进程正在推进。各发达国家把自己的利率压得极低以吸引实业资本,如果此时以石油价格为主的能源以及工业原材料价格暴涨,必将大大提高制造业成本,严重对冲利率与货币优势,使它们吸收实业资本回归的努力化为泡影。
第三,全球能源结构也确实出现了巨大变化。新能源无论是技术还是产能都在日新月异,而并未因石油价格暴跌发生改变。这与上次石油价格暴跌时的情况完全不同。上世纪80年代,因中东战争结束,石油价格出现暴跌。这次暴跌的结果使得大量新能源技术研发中断,甚至胎死腹中。但这次,因为100美元一桶的石油价格持续时间太久,各国新能源开发投入巨大,而且产业规模暴涨,技术几近成熟,所以就算石油价格很低,也不足以撼动新能源进入实质性应用的脚步。这其实也是让传统产油国十分恼火的事情。过去,沙特等国低油价而决绝减产,原因也有打压新能源意图,但现在看,几乎无效。所以,再度回到积极限产,提高油价的努力过程中。
尽管如此,中国无论如何都要堤防,因为我们毕竟是实体经济为本的国家,我们当然不希望石油价格暴涨。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各种情况的应对预案。比如,美联储拒绝加息而使美元走弱,石油价格因此上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这件事不由中国需求而定,重要的是:国际金融巨头如何炒作,以谁为借口。换句话说,石油价格高低取决于国际金融巨头的意愿,它们是炒货币竞相贬值?还是炒作全球石油供求关系?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也是无奈的现实。
2016-05-08 19: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