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在斯德哥尔摩和中国的远古遗珍劈面相逢
Sunday, January 19, 2014 21:42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斯德哥尔摩东亚博物馆素以收藏和展出远东国家文物和艺术品著称,又以中国古代展品为最多(达10万件之多),其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令人瞠目的程度。上图是展馆“中央之国”部分入口的中国最美最迷人的宋代淑女雕塑。

   
  

   
 坐落于市中心绿树环绕的东亚博物馆,是全世界知名的东方史前文物博物馆之一,虽说外形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没有任何华丽的造型设计,直通通的如同一座仓库。但当你走进这座橙黄色的建筑,你定会被它丰富的东方文物、艺术品馆藏所惊呆。看来我们那些只喜欢“驴粪蛋子表面光”的某些国人们又着着实实上了一课。
   
 作为中国人的我在旅途中也十分关注中国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因为近代的中国有那么多屈辱的纪录映在脑海里;在古代的中国有那么多朝廷的更迭而消亡的记忆;我们如今自己找不着我们自己的祖宗了,因为历史上有太多的“焚书坑儒”事件在中国上演,直至今日“大拆大建”也同样不能幸免。确切的说至少不能完整的了解我们的祖先在他们那个年代的生活景象。真不敢相信在这异国他乡你却可以观赏到中国历朝历代的大量出土文物、出土艺术品。品种之全,数量之多,罗列之系统,让你以为是在中国的博物馆里参观。我的心情很复杂。
   
  
   
 这是博物馆的大门,金属做成,几何造型的门胫骨显示出这门的坚固,旁边圆筒状的小窗可看出墙壁的厚重牢固。虽说这一切也只是“防君子不防小人之举”,增加点难度也无可厚非。

   
  
   
 室内博物馆的前台,由于是免费参观,就一个工作人员热情接待,言谈间露出的笑容绝对朴实真诚,这是大多数瑞典人的那种微笑,沁心抚肺,更何况还是一位金发美女呢?

   
  
 
 前台的对面是一个商品区,有许多东亚国家的商品琳琅满目地摆在那里供游人选购,中国的商品居多。

   
  

   
  
     
大红黑底的“道”字在柜内格外醒目,汉字历来被瑞典的艺术家当作创作元素而尽情发挥。
   
  
     
前台的背面是一个咖啡厅,可供游人小憩和小斟一会儿。

   
  
     
墙上挂满了历史图片,据说曾经展出过4万张中国的图片。
   
  
     
这是这座博物馆的创始人著名的考古学家、地质学家约翰·安特生先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
安特生从中国带回大量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器皿,成为该馆的第一批收藏品。此后,该馆中国古代文物藏品数量不断增加,品种也扩展到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骨器、石器多种。

   
  

馆内还陈列有安特生当年来华时的护照、农商部的聘书,以及中国方面接受交还彩陶所打的收条。安特生的工作不是不道德的劫掠,而是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就凭着安特生在中国的这一系列重大发现,称他是中国考古学的拓荒者、北京猿人之父和仰韶文化之父都是无愧的。安特生原来的专业并不是考古,他是瑞典的一位地质学家。他出名很早,到过南北极考察,曾任万国地质学会秘书长。他在1914年应邀来中国,在农商部任矿政司顾问。当时的北洋政府延聘这位洋教头的本意是想实业救国,雇他来找矿采矿。但安特生却在找到几座富矿之后,无意间从龙骨中发现了北京周口店的地层里有动物的化石。他通过发现的两颗猿人牙齿在中国发现了新的人类,这是在亚洲第一次发现人类的化石,这就是北京猿人。以后陆续发现的北京猿人化石证实了他判断的正确,他是北京猿人化石的发现者。

     

就是这个发现使安特生的工作性质发生了改变,北京猿人使他从一位地质学家转变成了考古学家。安特生最大的贡献是教会了中国的科学家如何通过田野考古的方法去分析地层,如何去分析出土文物。他从科学的角度给中国人一个方法,他的发现是对于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也是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安特生之后的无数次考古发现已经证明他对中国彩陶的推测和判断是正确的。

   
  
   
  安特生得知在河南一带也有大量的龙骨出土,结果在渑池县的仰韶村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后,出土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器和工具,安特生将它命名为仰韶文化。这是在亚洲第一次出现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仰韶文化的出现填补了中国史前史上的一个空白。安特生又继续前往甘肃和青海地区进行考察,一次,他在兰州为一群学童做彩陶的讲解,随即就有人拿来了几只完整的彩陶让他买下。几个月后,他雇了整整25辆马车来装运他收购的文物回京,从此,蕴藏在西北厚土之下的彩陶文化之谜被他揭开,在那里发现了大量彩陶,蕴藏量更加丰富,制作更加精湛优美,而分期也更多,一共有50多处遗址,有仰韶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齐家文化,为中国古代的陶器提供了多种形式。

   
  
这是距今已有4500年前历史“半山人头像”陶罐盖,1924年安特生发现于甘肃广河县半山遗址,是中国史前人类制作的器皿之盖。设计之巧妙,制作之精美让人感叹。

   
  

   
  
     
这两件价值连城的孤宝是这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让我们有机会同4500年前的古人进行一场柔美的对话。对于瑞典人来说,这是一个充满东方文明的巡礼,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在中国出土的文物远在异国他乡扎根,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唏嘘感慨的遗憾……

     

   
 安特生带回的史前文物,成为该馆的第一批收藏品,以后又收到许多文物,不可否认这不是他掠夺的文物,而是当时的中国民国政府允许的结果。让国人更加汗颜的是后来的事态表明,如果不是这一决定也许我们今天就看不见这精美的中国远古时期的遗珍了。

   
  
   
  安特生一共发掘出了大约3万件未经修复的陶片陶器,由于在这些考察中有瑞典皇家的经费资助,也有瑞典的科学机构和科学家参与研究分析,更由于当时的中国缺少研究的人才和条件,所以中国政府和瑞典签定了协议,同意安特生把他发现的彩陶运回瑞典进行研究,在研究完成后,再把其中的一半归还给中国,两国共享发掘成果。对于这一切,安特生都照办了,他回国后任新成立的远东古文明博物馆馆长,整理出了400多件彩陶,对它们进行建档、保护、修复和定名,然后在9年中分7次将同样数量的彩陶归还给了中国,现在远东古文明博物馆里的这些彩陶就是他留下的那一半。其中,标有“P”字母的文物被送还了中国,而标有“S”字母的则留在瑞典。现在馆内陈设的彩陶底部,有些还能看得到暗淡的“S”字母。而送回中国的那一半则经过半个世纪的战争劫难之后,则片陶无存了。


     
我们是该庆幸呢?还是该责备呢?我认为这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其它的我是真他妈的不好说了!!!!

     

 
 
  
远东古文明博物馆里面藏有中国文物10万件之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彩陶器,它是除中国之外的最大收藏,全是安特生的发掘所得。

     
 
一件马家窑型的敞口彩陶钵,赤红色的陶,器内用黑彩画着一只青蛙,蛙身上是网纹。器外也有纹样,是简化了的蛙腿,在波状图案中隐现,当中还有表示蛙卵的黑点。
用它来说明古代人用蛙来作为生殖崇拜的象征,因为蛙的生殖能力特别强,生存能力也特别强,既能生存于陆地,也能生存于水中。在陕甘一带至今还有画蛙来求子祈福的习俗,因为“蛙”是“娃”的谐音。柜中的另一只双耳彩陶壶上也画着青蛙,但那只蛙却是没有头,只有屈曲着的四肢,就像一个人形。比起上一只蛙来,它已经年轻了500岁,是马厂型的代表器,那只蛙是古人眼中的“谷神”,是希望青蛙那无穷无尽的生殖力能使田地中的谷物丰产。还有一只画有双龙纹太极图的双耳壶更是珍贵,那是中国最古老的太极图,周围缠绕的双龙实为交尾的伏羲和女娲,这件陕西出土的彩陶已经有6500多岁的年纪了。

   
  

   
  

   
  
     
 在安特生之前,中国人对彩陶一无所知。重文轻科的中国人习惯通过典籍来阅读历史,从来不通过文物来发现历史。历朝历代频繁的更迭,由于无知毁坏了许多中华民族文化的遗产链条。中国有文字的历史只有3000年,人类的早期史只能附骊于神话,封建时期的中国人甚至视从墓葬中出土的陶瓷器为不吉。眼前,一只红陶的双耳尖底瓶就静静地横卧在橱窗里,细长的器身,微有起伏,光滑得如同瓜匏,上面还留有细密的篾划纹,这是史前古人留下来的痕迹。两只系耳安装在靠底部,古人就把它悬挂在三叉枝上,架在火上烧开。水的重量集中在瓶底,就能保持直立状态,打水或倒水时,只需要轻轻一按,瓶口就会轻巧地倾斜,从而达到省力的作用,这是古人巧妙地利用了杠杆原理来作的发明。连渊博多识的孔子见到这种尖底瓶时竟茫然,不知这是上古太初之器,便主观地称它为“欹器”,将它誉为“中则正,满则倾”的道德良器。

   
  

   
    

  此后,该馆中国古代文物藏品数量不断增加,品种也扩展到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骨器、石器多种。1916年,当时的古斯塔夫王太子访华,安特生乘机请他宣布发现了北京猿人的消息,并陪他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参观。

 
 古斯塔夫是个中国文化的狂热爱好者,还是个考古爱好者。他在去看望为中国京沪铁路工作的瑞典人时,意外地发现在工程师卡尔贝克的库房里堆着大量青铜器,这些都是在铁路工地出土的。古斯塔夫便出钱买下了这
700多件青铜器,以后,他又让卡尔贝克和其他在华工作的瑞典人搜集购买到很多商周到汉时期的青铜器,运回国去,把它们尽数捐赠给了远东古文明博物馆。以后古斯塔夫登基成为国王,更是加重了对远东古文明博物馆的投资和建设。瑞典在1919年成立了一个中国委员会,就是由他任主席,这个委员会给安特生在华的考察和发掘提供了资助。在国王的带领下,很多瑞典人热爱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化,形成了一种很好的风气

   
  
     
这是九个多采多姿的龙组成的一尊墓葬品,混身上下嵌满珍贵的孔雀石,据考证为春秋战国时期文物约为公元前770年--481年间。

   
    
     
经过瑞典几代考古学家细致认真的甄别,严谨科学的工作,使这批文物完整系统的保留下来。
   
  
   
 这是青铜器中动物形状的“觥”,如同河马造型,十分精美珍奇。看来远古历史中国也有类似河马的动物。这件文物据考证为公元前1200年前商代国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墓冢里的随葬品,十分的珍贵。
   
    

   
  
     
柜中的大鼎名为“吴王子鼎”,是春秋时期楚国吴王子墓冢里的随葬品,距今近3000年,攀绕着此鼎全身的雕刻着的抽象式的龙图案,震惊世界,这种工艺当时在世界上是首创。

   
    
     
这里陈列的是夏、商、周朝代的各种精美珍奇的青铜器皿,各个都是价值连城的文物。
   
  

   
  

   
  

   
  

   
  

   
  

   
  

   
  

   
  

   
  

   
  

   
  

   
  

   
  
展馆的地面上嵌刻着各个中国历朝历代名号,使你很容易就能找到你所需要的年代,整理系统,清晰简便。
   
  
   
  
   
  
   
  
   
  
   
  
   
  
   
  

   
  
     
秦朝的青铜器
   
   
   
   

   
  

       

   
  
     
汉、西晋、南北朝、隋、唐朝时期的各种文物
   
  

   
   
   
   

   
  

   
  

   
  
   
  

       

   
  

   
  
     
辽、宋、元朝时期的文物,可见钧瓷演变的清晰过程。
   
  

   
  

   
  

   
  

   
   

   
   

   
  
   
 明清时期的瓷器,图中上部的几只大明成化青花宫盌,各个都在上亿元的拍卖价格。
   
  

   
  

   
  

   
  

   
  

   
  

   
  

   
  

   
  

   
  

   
  

   
  

   
  
   
 这些是瑞典王室当年委托中国加工的王宫专用瓷器,筹办博物馆时国王捐赠的文物。

 
    1916
年,当时的古斯塔夫王太子访华,安特生乘机请他宣布发现了北京猿人的消息,并陪他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参观。古斯塔夫是个中国文化的狂热爱好者,还是个考古爱好者。他在去看望为中国京沪铁路工作的瑞典人时,意外地发现在工程师卡尔贝克的库房里堆着大量青铜器,这些都是在铁路工地出土的。古斯塔夫便出钱买下了这700多件青铜器,以后,他又让卡尔贝克和其他在华工作的瑞典人搜集购买到很多商周到汉时期的青铜器,运回国去,把它们尽数捐赠给了远东古文明博物馆。以后古斯塔夫登基成为国王,更是加重了对远东古文明博物馆的投资和建设。瑞典在1919年成立了一个中国委员会,就是由他任主席,这个委员会给安特生在华的考察和发掘提供了资助。在国王的带领下,很多瑞典人热爱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化,形成了一种很好的风气

   
  

   
  

   
  

   
  

   
  

   
  

   
  

   
  

   
  

   
  

   
  

   
  

   
  

   
  

   
  

   
  

   
  

   
  

   
  

   
  
   
 博物馆二楼东侧,我发现了一个中文的图书馆,珍藏了从中国公元2000年前至当代许多典籍,让人震惊!

   
  

回国后查资料得知此图书馆名为东亚图书馆,如今已成为瑞典汉学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汉学研究者借阅中文图书、查阅研究资料的借阅场所,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也定期在此举办研讨会,世界各地的汉学家也经常到此访问。这所由瑞典皇家图书馆、远东文物博物馆和图书馆收藏中文书刊合并到一起而形成的东亚图书馆,是北欧最大的汉学图书馆,其汉学藏书也享誉欧洲。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瑞典几所大学的中文系学生和汉学研究者。该馆馆藏以人文科学为主,约有中文书籍十万多册以及大量中文报纸刊物,其中有不少珍贵的中文典籍、善本图书和大型工具书,如《文渊阁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馆内还收藏不少中国文革期间的书报和油印传单,如各种版本的《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诗词》、《文化大革命文件汇编》,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的重要社论以及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等文章的单行本,红卫兵各种小报和传单等。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将自己早年在中国蒐集的一些文学作品手抄本也捐赠给这所图书馆。高本汉也将自己的大量中文图书捐赠给了该馆。

   
  
   
 世界上最早的佛教中文书法作品
   
  

   
  

   
  

   
  

   
  

       

   
  

   
  

   
  

   
  

   
  

   
  
   
在一楼的阅览室一角,陈列着一些中国和南亚国家的雕塑文物。
   
  
   
  

       

   
  

       

   
  
   
 韩国的陈列馆很小,展品也很少。
   
  

   
  

   
  

       

   
  
   
 日本的馆藏也很少,我不知是什么原因。也许在近代他们已是强国了,流失海外的文物很少的缘故吧!

   
  
     

2014-01-19 21:39:05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90a8a30102dzln.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