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政治家吹捧起来的诸葛亮忠臣典型
Monday, August 18, 2014 17:15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政治家吹捧起来的诸葛亮忠臣典型

 有三个原因,使诸葛亮的忠臣形象巍然耸立。

 其一,刘备永安宫托孤时明确表示:“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见《三国志·诸葛亮传》)这类诏书在历史上难得一见。有此诏书在,诸葛亮已拥有取刘禅而代之的有利条件,但诸葛亮终没有取代。后世大多难以理解取代的艰难,难以看到诸葛亮处心积虑取代刘禅的准备,更没有看到五次“北伐”给诸葛亮带来的羞辱和打击,始终看不到诸葛亮的权力欲,看不到权臣和皇帝之间难以预见的变数,看不到和谐背后隐藏的血腥,看不到诸葛亮宦海多年,早已对宫廷杯葛留有预手,以为诸葛亮具有常人未有的高风亮节。

 其二《出师表》中,那句
“此诚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的表白,在政治和道德上有极强的欺骗作用,很符合中国人知恩图报的美德标准。其实,因为感激先皇帝,所以要忠于新皇帝是没有是非曲直的愚忠,愚忠与报恩之间又有了严格区别,有恩的报恩,有冤有仇的又该怎么办?当然是有冤的伸冤,有仇的报仇,如果这样,整个社会会在没有法律,没有道德,没有任何制约的无序状态下运行,只留下阴谋与诡计,血腥和屠杀。更何况,普通人之间的报恩,是以牺牲自己利益为前提;假如因报恩而牺牲社会或他人利益,则为法律所不容。政治家手握国家权力,回报私恩时,常会以民众利益作礼品,当然没有可取之处。虽不可取,但最高统治者需要愚忠,需要臣下的报恩。所以诸葛亮这句根本不能成立报恩逻辑,却成为后世的行为典范。

其三,病死五丈原的悲剧结局,原是诸葛亮追求人格完善的策略,借以掩盖五次失败的责任,掩盖同刘禅之间的恩怨是非。后世不察,从而使他获得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殊荣。

有如此资质,历代统治者和士大夫当然要把诸葛亮美化拔高,树立成一面忠臣贤相的旗帜。

忠臣是一个腐朽概念。在专制社会,皇帝借助民众力量夺取了政权,立即将社会公权攫为己有,同时理屈气壮地公开宣布:君权神授,朕即国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这种强盗逻辑指导下,构成了以皇帝为顶端的金字塔等级制度。不管皇帝如何好大喜功、战争频仍,穷奢极欲、腐化堕落,残暴寡恩、肆杀成性,无视民瘼、昏庸无能,全体民众都必须为他而生,为他而死,稍有懈怠,就是不忠;稍有不满,就是逆天;敢有反抗,就是罪及九族的叛逆、谋逆,本人须杀3337刀。

 专制制度是最大的黑社会组织,皇帝是黑社会龙头老大,为了维持其专制统治,不仅要靠军队威慑镇压民众可能产生的反抗,更需要一批忠实的鹰犬,忠臣就是应运而生的鹰犬类。过去将臣下划分为忠臣、佞幸等,其实二者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他们都是为皇帝个人利益作谋划,区别仅在于前者为皇帝考虑的比较长远,后者仅只是满足皇帝的眼前利益。从这里观察,佞幸也属于忠臣,他无疑忠于皇帝!

 国无分大小强弱,都有资格林立于地球,一切恃强入侵者,都是侵略,都应该受到谴责。人无分贵贱贫富,都有自己合法的权益,依仗权势对之实行剥夺者,都是强盗。那种豢养强盗的制度,是野蛮的吃人制度,都应该抛弃。

 民主理念民主制度不是到今天才忽然诞生,只是过去的闭关锁国,国人还没有发现而已。有了近代文化精英的启蒙,有了现代民主制度的召唤,越来越多的人们,逐渐认识到专制社会是一种野蛮的丛林社会,是弱肉强食的强盗社会,是应该毅然抛弃毫不吝惜的社会。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随着新文化的迅速普及,现代社会不需要忠臣,需要亲民爱民服务于全体民众的社会公仆。公仆理论建立在社会公权属于整个社会整个民众的基础上,只要承认这一理论,皇帝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忠臣概念自然就成为历史垃圾。

 经常听到一种教师爷式的教诲:要历史地看待这样看待那样。历史地看待问题原没有错,但是人文精神没有时效性,属于永恒。关心最普通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切身权益的道德标准,几乎与人类同步产生,不是现代才有的概念。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观念在不断更新,陈腐的“忠君”等道德标准,应该毫不客气地作垃圾处理。不能把“历史地看待”变成历史垃圾的庇护所,人都进入了现代社会,头脑还留在几千年之前,夹在门缝中多不好受!

 尽管忠君思想与孟子民贵内容有很大区别,但是,中国历代最高专制统治者,总要阉割孟子而强调忠君,帝王标准遂成为几千年中衡量臣民的最高标准。而此时,中国专制制度下的政治文化,已进入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之中,一方面,将商汤推翻夏桀,周武推翻殷纣,统称之为汤武革命;另一方面,又把曹操、司马懿、司马昭等取代腐朽政权称为奸贼,把曹丕、司马炎等称之为“篡汉”、“篡魏”。称谓的混乱,表明精英文化人——专制制度的辩护士,已经沦入二元化道德的泥坑。

 诸葛亮之所以受到晋武帝推崇,是因为幻想有诸葛亮之类的忠臣,能辅佐他那个傻瓜儿子做皇帝。陈寿秉承“当今”皇帝的意愿,将诸葛亮拔高为最高统治者十分器重的忠臣、贤相、廉吏,塑造出来亘古未有的三者一体的样板,亘古未有更显得难能可贵。

 在专制社会士大夫眼目中,权臣异化走向君位都是叛逆,都应该讨伐。在讨伐叛逆中,更应该树立正面形象。周公辅成王而不曾篡位,这是有口皆碑的,但后世不察众多亲贵对周公的监督掣肘,而将他视为圣人,推上了儒家始祖的至尊地位。圣人只可以学习不能比拟,已被高悬于天际,可望不可及。西汉霍光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而且曾有废立皇帝的惊天之举,却没有取而代之的意图萌动,应该说,他是旷古少有的不贰之臣。遗憾的是,他的子孙不争气,不仅招来杀身之祸,连其亲属也成为失火城头之下的池鱼,并给霍光形象蒙上了一层厚重的污垢——这个形象难以树立。管仲是春秋时代大权在握、出将入相的重臣形象,并使齐桓公成就了九合诸侯的丰功伟业,但国君齐桓公是一道难窥就里的铁幕,管仲受制于铁幕。相比之下,诸葛亮是圣人周公最好的学生。

 刘禅是一位玉玺皇帝,军权异化为皇权不仅已有了可能,而且刘备的临终遗嘱,又成为诸葛亮顺理成章登上皇帝宝座的铺路石。然而,由于受派系力量的制约,更由于益州民众对蜀汉王朝的依附心理,诸葛亮不敢贸然行事,而是谨慎地,隐蔽地逐渐推进。凑巧的是,取代意图尚未公开,他已命终五丈原,从而完善了自己的人格。这在专制社会中既难能可贵,又是整个社会之最需要,在几千年的专制统治下,篡权往往同内战联系在一起,而社会需要安定祥和。

 再与同时代人曹丕、司马炎相比。他们父兄辈为之奠定了坚实的权力基础,当他们握有军政大权后,就立即使军权异化并最终取而代之。其先祖曹操、司马懿、司马昭等虽持重一些,也都有逼宫、弑主等宫廷政变。两相比较,更彰显了诸葛亮完善人格的魅力。《后出师表》虽是出自张俨《默记》的伪作,但其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那句名言,确实符合世人对诸葛亮的表层认识。

 在忠贞标准上,诸葛亮几成完人,而其子孙亦无瑕疵,其子诸葛瞻虽然不是将帅才具,率兵到涪城(今绵阳)抵御邓艾时,不能采纳黄崇依山拒险,“无令敌得入平地”的正确意见,致使邓艾部长驱直入包围绵竹。但是这只是才具。更重要的是,他继承了乃父的“忠贞”衣钵,曾经拒绝了邓艾表封“琅邪王”等高官厚禄的引诱,斩了来使以示决绝,并以壮烈战死为先父名节划上了完满句号。其孙诸葛尚带着负罪心情踏上战场,临出发时感叹道:“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于是“乃驰赴魏军而死”。(见《三国志·诸葛瞻传》)诸葛尚之死,又为祖父“忠贞”名节锦上添花。有如是不贰忠臣及其后代,后世当权者当然要大加推崇。所以,诸葛亮就成为统治阶级标榜推崇的一面旗帜。

 至于炮制《隆中对》并游说孙权,造成国家重新分裂的罪责,历代统治从来漠视民众的基本利益,更何况诸葛亮高举着“兴复汉室”的政治旗号。但是,这面旗号经不起推敲,国家不姓刘,兴衰更替司空见惯,刘姓皇室气数已尽,理所当然得改朝换代。“兴复汉室”不能成为制造分裂的借口。

 还有人为之辩解说“各为其主”。历代统治者都是这样,对发生在本朝本代的分裂活动严惩不贷,十恶不赦的重罪之重,首恶就是谋逆罪,是要夷其三族以至九族的。而对发生在前朝前代的分裂活动,都可以忽略不提或加以肯定。表面看来,这是道德二元化。之所以产生如此矛盾的标准,是他们始终坚持实用主义的利益原则。对本朝本代的分裂者残酷镇压,是为了确保皇位不发生动摇。对之前的分裂者加以肯定,是取其对主人的“忠诚”。他们希望臣下都能像诸葛亮忠于刘姓皇帝那样忠于自己。所以自古以来,大都把降官降将列入贰臣,尽管他们对夺取江山作出过巨大贡献。对不肯投降的前朝文臣武将,虽担心后患须得杀掉,但还要厚葬并隆重祭奠。更由于专制统治者视民众为草芥,是帝王将相这些整正数后边的一串零,独立存在时没有意义。所以对因分裂国家,或因穷兵黩武给民众带来灾难的行径,都视而不见,忽略不提。

 陈寿写《三国志·诸葛亮传》时,虽有拔高之嫌,但仍将传主作凡人看待。所以也写了缺失。论及才能,陈寿写了:“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这是对五次“北伐”的考评,唯见其轻,不见其过。在论及其子诸葛瞻时,也有瞻工书画,名过其实的判词,这也是有根据的。

 然而,统治阶级既然要高举诸葛亮这面旗帜。就必须洗刷掉旗帜上面的少许污点;要洗涮污点,就得推翻陈寿的结论。陈寿的结论不是那么好推翻的,他毕竟是位严肃的史家,结论建立在凿凿事实的基础上。如就事论事,尽管陈寿已经作古,但有白纸黑字的史实作依据,结论当然难以推翻。

 深谙官场尔虞我诈鬼域伎俩的唐代名相房玄龄,避实击虚发一支“奇兵”,从陈寿人品入手进行否定。在他监编(相当于今天的主编)的《晋书·陈寿传》中,以道听途说作依据记述了两件事情。其一是,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陈寿对他们儿子说:“送千斛米过来,我会为你父亲写一个很好的传记。”因为其子没有送米,所以未给二人写立传。其二是,陈寿父亲是马谡参军,马谡被诸葛亮斩了,其父受株连处以髡刑;更加之诸葛瞻看不起陈寿,所以在为诸葛亮父子立传时,就写下诋毁的结论。以一代名相身份,要“诛杀”史官陈寿,犹如以榔头砸蚂蚁;又是从人品入手的,更具说服力。

 中国人历来把人品操守放在首位,人品丧失了,还有何脸面说话!即令所说的都是凿凿有据的事实,谁也不敢再相信。房玄龄何等人物!他的唾沫星溅在墙上,也像钉子钉在木板上那样牢固。自索米说见诸《晋史》之后,当时甚有影响的史学家刘元济、刘知几都深信不疑。刘知几在《史通·曲笔篇》中,说陈寿是“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宋代史学家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也说:“乞米作佳传,以私憾毁诸葛亮父子,难乎免物议矣。”

       
此后,虽有众多史学家如崔浩、朱彝尊、钱大晰,赵翼等为陈寿辩诬,且证据充分,但仅限于被动地洗涮罪名,已无力也没有胆量再次确认诸葛亮的缺失了。房玄龄及其他史学家、政治家树立这面忠臣旗帜的政治目的,已经达到。

     

2014-08-18 17:13:05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4e9540102uzpz.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