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木牛流马是早已淘汰的四轮推车
Sunday, September 21, 2014 19:42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木牛流马是早已淘汰的四轮推车

 《三国演义》将木牛流马①描写得神乎其神,它不吃不喝,不拉不尿,仅凭转动舌头,就可以行走自如。如不谙机关,则推不动又拉不动。正因为木牛流马的投入使用,才解决了蜀军粮饷不济的困难,又利用它的玄机,以及司马懿急于缴获的心理,还取得了意外的胜利,即不费吹灰之力,拿来了敌方军粮。这是美丽的神话,没有理由相信它。

在一些诸葛亮遗迹景点可以看到,馆方将木牛流马复原成手推独轮车,这是想象出来的样式,太缺乏依据。还有许多学者和能工巧匠在孜孜不倦地研究仿制木牛流马,希冀能从历史中淘出宝货。稍有常识的人就能知道,这是重复制作永动机的清秋大梦。

 按照《诸葛亮集·传运》记载,木牛有“一脚四足,转动的就是牛足②。”即是说,木牛有四只脚,靠四只脚转动行走。显然,这是一辆四轮车子。每只车轮周长多少?记载又说“车轮转动四圈,人行走六尺③”。照此换算,一圈是一点五尺,一点五尺是车轮周长。那么,车轮直径为五寸左右。

 车轮如此尺寸有它的道理。车轮太大,中心就提高,载着四百斤粮食在山路行走,容易翻车。直径太小也不行,车身容易擦着路面阻碍行进。

 木牛在第四次北伐中使用了一次就被淘汰,第五次北伐使用流马转运粮草。流马是木牛的改良品,区别是在木牛腰部装上了两个木箱④。装木箱使流马本身重量增加,非出于无奈,决不做这种蠢事。装着粮食的木牛十分笨重,也不能抄山间小路,遇到天雨时,更无法躲避,粮食极容易淋雨霉坏,装进木箱要好一些,这就是将木牛改为流马的根本原因。

 发明木牛流马的动机是什么?成年男子担一百二十斤粮食,一天可走一百二十里。木牛流马的运力如何?按照记载,木牛载大约四百斤粮食④,三个人推拉只能行二十里,相当于一个人肩挑运输能力的五分之一,还不能抄山间小道。效率如此低下的运输工具,何以能应运而生?

 这需要考察西蜀总人口和劳动力。西蜀灭亡时,共有二十八万户数,九十四万人口,不及现在的一个大区县,这是西蜀灭亡时呈报给魏国的官方数据,此前应该略高一些,军队还有十五万。以总人口百分之四十计算劳动力,西蜀男女劳动力应为三十七万六千人,男女劳动力各为十八万八千(诸葛亮时,总人数略高一些,成年男子数也应略高于此数)。除去军人十五万、官吏四万,及皂隶、医生、轿夫、教师、奴仆等不下于万余名男性职业者之外,成年男子所剩无几,农业劳动,自然由妇女儿童和老人担任。诸葛亮动辄率领十万军队在前方作战,每役至少需十万以上的劳动力支撑运输,劳动力从哪里来?木牛流马被用于转输粮草,其本意在于,由负重肩挑变为推车辆向前平移,劳动强度小多了,可以大量使用妇女儿童。

 至于木牛流马制作尺寸中牛头、牛角、牛舌、牛领、牛齿⑤等,是非常形式的仿生学。在古代,仿生学已运用于器械制作,船身如鱼,船桨如蹼,箭镞如鸟等。原始仿生学是从动物身体性能得到启发而运用于工具、兵器的制造,其优越性显而易见。而木牛流马的仿生,则十分形式,不仅实践中毫无用处,而且徒然增添了制作工序,并成为车身的累赘。之所以这样设置,大概是为了调动推车儿童的好奇心,使在长途运输中不太枯燥。

 木牛流马是谁的发明?《三国志·诸葛亮传》确定为传主,有说是督运廖立、杜叡、胡忠等发明制造⑥,也有的说是西曹掾蒲元发明制造⑦发明者莫衷一是,只能存疑。

 诸葛亮五次北伐给益州妇女儿童带来的灾难点滴,看看栈道就可以略见一斑

 从四川翻越巴山到汉中共有三条栈道,分别是荔枝道、米仓道和金牛道。从汉中翻越秦岭进入关中共有四条,分别是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陈仓道。栈道沿着河流的一边修建起来,即依着河水冲刷的痕迹略为凿宽,以便车辆与行人通过。河水的冲刷难如人意,很多地方属断崖绝壁,需要依石壁架起侧桥,或者利用热胀冷缩原理,火烧水激开凿山洞,褒斜道南段的石门和鸡头关,就是这样开通的。山间栈道很少平坦,坡路居多,更有陡坡须凿成石阶。车辆在栈道上行走已十分艰难,台阶更增加了无穷艰辛。遇到台阶,只能将粮食口袋扛下去,到了平缓的路上重新装车。

 机械动力产生于近代,之后又有了电力、磁力、光能、核能等。三国时,让物体位移的各种动力都不曾开发,木牛流马能自己行走之说,只能是天方夜谭。

 木牛转换为流马,当然是被发明者本人淘汰了,流马和诸葛亮同时死于五丈原。此后,不仅费袆、姜维不曾继承,魏、吴两国也不曾仿造,在后世更见不到它们的踪迹,说明木牛流马都十分短命。短命的发明,只能是很不成功的发明,淘汰的发明。

 说它们是淘汰的发明,还有事实做依据。木牛流马的制作,出自很多能工巧匠之手,制作方法无从保密,不像古代其他的个人发明与创造,成功后只出售结果而隐匿过程,当发明人绝代之后,这一发明随之失传。制作木牛流马的能工巧匠们不可能突然之间都绝代,他们的传人当绵绵不断。《诸葛亮集》中详细记载着制作方法,而这项发明为什么失传?惟一的理由,它是一项当时就被无情淘汰的发明,制作的能工巧匠知道它没有实际用处,后世军事家也知道没有用处,所以断然抛弃了。

 处于同一生产水平下,人们的思维大致相同。1959年,由于“继续跃进”的形势,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加之强行规定“十不种”,即不深翻一尺不种,每亩不施足十大车农家肥不种等,拉土送粪成为问题。为了应急,一时间全国兴起“小车化”,即制作出一大批简易的手推独轮车,由妇女儿童担当起青壮年男子才能担当得起的脚力。第二年冬天开始经济大调整,那批发明就被劈成木柴用以烧锅。想来,木车流马的结局也不会两样。

汉中勉县西边黄沙镇黄沙街东头,是木牛流马的诞生地,今天有纪念亭彰显诸葛亮这一“功绩”。然而,截至20世纪80年代,当地农民的运输工具,除了少数马车外,独轮木车、四轮木车都极为罕见,日常的主要运输工具是担子,一根桑木扁担,两只竹罗筐是最常使用的,运送土粪使用斗箕,麦捆捆好了,则用尖担向回挑。1969年修筑阳安(阳平关至安康)铁路,路基是用斗箕挑土垫起来的。这不是无关的废话,如果木牛流马有实用价值,自三国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间的近1800年间,当地民众何以要淘汰先进的木牛流马而使用尖担、豆萁?为什么淘汰科学而保留愚昧?因为木牛流马不是科学,很不实用。

注释:

①《诸葛亮集·传运》记载:“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著于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
;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牛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  

流马尺寸之数,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孔轴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长一寸五分),广一寸。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后轴孔去前杠(孔
)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同。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后载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与等。版方囊二枚,(版)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杠同前〕”

②原文为:“一脚四足……转者为牛足”。(同上)

③原文为:“人行六尺,牛行四步。”(同上)

④原文为:“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同上)

⑤(同上)

⑥原文为:“督运廖立、杜叡、胡忠等于景谷县西南二十五里白马山推己意作木牛流马①。”见《诸葛亮集·制作篇》注释《杜佑通典》

⑦  原文为:
“蒲元为诸葛公西曹掾,孔明欲北伐,患粮运难致,元牒与孔明曰,‘元等推意作一木牛……’”见《诸葛亮集·制作篇》注释《蒲元别传》:

    

     

2014-09-21 19:39:05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4e9540102v1ql.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