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太平轮”悲歌:除夕前夜的致命撞击
作者:金满楼
65年前的一个深夜,由于超载、未开航行灯等缘故,从上海开往台湾基隆的“太平轮”在舟山群岛海域与北上的“建元轮”发生撞击,近千名乘客随之罹难。65年后,以此为历史背景并由著名导演吴宇森执导的新片《太平轮》将于年底上映,演员阵容包括章子怡、金城武、宋慧乔、黄晓明、黑木瞳、长泽雅美等多位亚洲影视明星。据悉,为更好的还原当年的海难事件,制作方还特别邀请了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原班特效团队前来参与。随着影片的即将上映,这一海难事件或将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满载货物的延时起航
1949年1月27日,或许因为年关将至之际,昔日喧嚣繁闹的上海黄浦江码头稍显平静,不过这种景象对即将开往台湾基隆的“太平轮”来说却是一个例外。按最初计划,“太平轮”应于1月26日起航(即农历腊月二十八),如果顺利的话,乘客们还可以赶在除夕前在台湾吃上年夜饭。
时维乱世,一票难求。据台湾学者林桶法统计,1948年底往返于上海与基隆的轮船数量激增,最多的一天,竟然高达 55艘。作为节前最后一艘前往台湾的“太平轮”,坊间对此自然是趋之若鹜。据事后报道,这一轮班虽然只卖出了508张船票,但事实上超载严重,如加上船员的话,人数恐在千人之上,其中有很多人是靠关系、靠金条才得以上船的。当然,此时来往台海之间的轮船都是“无船不满,无轮不超”,这种情况已是通例。
除搭客外,“太平轮”还要载货。一直挨到27日上午,早已登船的乘客们发现轮船非但没有起航迹象,码头上的搬运工还在不停地将成箱成捆的货物往船舱里塞。事后报道,本次“太平轮”不但载有往来行商为台北迪化街商铺准备的南北货、中药材、小五金等,而且还有《东南日报》全套印刷设备、油墨、白报纸等100多吨。此外,政府机关的公文案牍如国民党党史资料又装了180箱,中央银行秘书处、国库局档案也装了18大箱,每箱需要八个壮汉才抬得动。另据《新闻报》揭露,船上“尚有陈果夫氏别克轿车一辆”。这种情形,正如时在船上的南京政府国防部参谋少校、生还者之一葛克说的,“全船无一空地,非货即人”,而最要命的是,船上还载有钢材600吨。
在漫长的等待中,“太平轮”的吃水线一步步没入了浊黄的黄埔江水面,而货物仍在持续增加,起航时间也由上午10点改至下午2点,接着又拖延至4点。因为要等待装运中央银行的一批银元,“太平轮”在4点过后才得以启航。据说,某施姓女子在看到轮船因超载严重而明显倾斜后,因为害怕而临时决定放弃登船,这才在无意中躲过一劫。最终,在长长的汽笛声中,“太平轮”缓缓驶离黄浦江码头,踏上了一条不归的航程。而这一切,是自以为幸运的船上人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
惨绝人寰的海难现场
由于当时局势紧张,国民党军方宣布上海戒严、实行宵禁,“太平轮”开行后并没有打开信号灯,随后沿黄浦江驶出吴淞口后转道南下。也许是为赶时间的缘故,船长杨俊坴选择了一条暗礁多、水道窄的近路,这大概也是引发悲剧的一大诱因。
按江浙一带的习惯,除夕前一天是“小年夜”,据船上厨师、也是后来生还者之一的张顺来回忆,那天晚上海象极佳,为迎合年节气氛,“太平轮”管事顾宗宝在上船前特别采买了许多应景的食品:咖啡、培根、咸鱼、海蜇皮、干贝、鸭蛋、冬笋、火腿、各类酒水等等,当晚船舱里的气氛非常热闹,有人打牌,也有人喝酒划拳,几乎每个人都沉浸在年节的喜悦气氛之中。但船行到舟山群岛附近的白节山海面时,忽然“砰”的一声巨响,船身剧烈地震颤了一下——出事了!
此时是27日23时45分,尚未入睡的乘客们在慌乱中冲上甲板,他们看到一艘货轮开始沉没,这就是从基隆开往上海、满载着煤炭与木材的“建元轮”。生还者之一李述文回忆说:船行约七八小时后,时当深夜,余在舱内忽听砰然一声,继有铁链急放声,心知有异,乃出舱探视,得悉“太平轮”与“建元轮”互撞,“建元轮”被撞后,立即下沉,见水上漂浮多人,太平轮急放救生工具多件,搭救上船大约二三十人。
另一生还者葛克也回忆说:砰然一声后,茶房对旅客说,“建元轮”已经下沉,“太平轮”无恙,大家不必惊恐,但是我已经放心不下,携了妻儿登上甲板,那时下舱已有水进入,只见两只救生艇上挤满了人,可是船上并没有一个船员把救生艇解绳入海。
令人遗憾的是,就在撞船几分钟后,路过事发海域的“盛京轮”在收到“建元轮”发出的求救信号后驶近并询问“太平轮”是否需要救援时,“太平轮”船长给出的回复却是:All
OK(一切都好)。收到这一讯号后,“盛京轮”随后开走,“太平轮”由此万劫不复。
仅仅几分钟后,船长就接到“下舱进水严重”的急报,在意识到“太平轮”有沉没危险后,他才匆忙发出指令:开足马力向右方海岸急驶!据其判断,“太平轮”或许不会在短时间内沉没,只要能靠近附近岛屿,就还有机会抢滩获救。但是,由于“太平轮”本就超载严重,被撞击后更是船体倾斜,在踉踉跄跄开出不到二十分钟后,船首右部首先进水,接着整个船体“轰然”一声,尚未解开绳索的救生艇也被挟裹着全部沉入海中。
茫茫黑夜,海水冰冷刺骨。轮船灭顶的一瞬间,之前甲板上声嘶力竭的哭喊声、呼救声、惨叫声,突然间全部消失,漆黑的海面上只剩下死一般的沉寂。一个巨大的漩涡,把上千名求生者无情地吞没,这一幕,和当年的“泰坦尼克号”几乎如出一辙。
据生还者之一、34岁的葛克事后回忆,在船倾倒之后,原本紧挽着手臂的妻子与幼儿立刻被冲散,他靠抓住水面上一只木箱而暂免于难。风浪吹袭下,木箱因进水而逐渐下沉,正当他感到绝望之时,正好有一块木板飘来,他赶紧弃箱就木,并在之后又救起两人。之后,三人在无尽的寒夜中端坐板上,于茫茫大海中做生死的挣扎。直到东方渐白,一艘巨轮向他们驶来,才算看到一线生机。
葛克描述的那艘巨轮,就是闻讯赶来援救的澳大利亚军舰“华伦孟卡号”。按官方公布的数字,除36人被这艘军舰救起外,“太平轮”及“建元轮”有超过900人在这场空前的大海难中罹难,其中包括国民党“辽宁省主席”徐箴全家、“监察院监察委员”邱仰浚全家、袁世凯之孙袁家艺、“琼崖守备司令部中将司令”(海南岛受降代表)王毅、国立音乐学院院长吴伯超、《东南日报》社长陆淑影夫妇、蒋经国助手俞季虞等名流,后来的美籍华裔“神探”李昌钰之父李浩民也在其中。
沉没原因:超载还是渎职?
“太平轮”本是美国Manitowoc船厂制造的“大湖型客货船”,当时船龄已近30年。“二战”期间,该船作为美军短程运输补给舰使用,而为躲避日军舰艇炮火,美军又刻意把船身改装得轻巧单薄,以便加速航行。二战后,由货轮改成客船的“太平轮”被上海中联公司租赁,1948年后主要用于往返上海与基隆。事故发生前,“太平轮”已完成35趟来回航程。
船体先天不足是造成这次海难的一大诱因,但舆论界更多的质疑在于其严重超载。对此,中联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马斯才在法庭上予以否认:“太平轮当天载重2093吨(超载仅43吨),其中货物载重1409吨,货物中含‘重量货’即钢条不到200吨,船行驶时吃水前14.02呎,后16.01呎,各尚有一呎富裕。”对此,《大公报》随即披露称:“载重逾额的太平轮原定26日启程,因装载钢条600吨,延迟到27日下午4时多才开。当这批钢条装到150吨时,船长即声明已足额,但因公司当局已收了600吨的运费,故只得照装。”
除了超载,酿成这次大海难的原因还有很多,如军事当局的“水上宵禁令”影响到来往船只的开灯与鸣笛;为弥补因装货而延误的时间,船长选择了一条视野不良、情况复杂的近道,而在撞船事件发生后,船上驾驶人员判断失误,操作失当,最终酿成了这场空前的惨祸。
不管是超载还是懈怠、是贪婪还是放纵,用两个字来总结这场大海难原因的话,那就是“渎职”。生还者之一、船上厨师张顺来就说,他“看到船上大副、二副们也在喝酒赌钱”,以致看舵的交班没有衔接好。原来,当天晚上因为是除夕前夜,船上到处都有喝酒、猜拳、打牌的喧闹之声。或许在这种气氛的影响下,船上的大副、二副在三副并未到岗的情况下即丢开轮舵,径自交班宵夜,这无疑是引发本次海难的最根本原因。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太平轮”的船长此时也不见踪影,撞船事件发生时驾驶舱内竟然无人值守。
灾难已经发生,再多的指责也是无济于事。就这样,“太平轮”走到了本次航程的尽头,成为永远也到不了基隆的东方“泰坦尼克号”,而与此沉没的是,是九百多条鲜活的生命。(刊于《海南日报》10月12日)
2014-10-16 02: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