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日本时政评论
2014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即将于11月下旬在北京召开。毋庸置疑,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同时关系又跌至1972年邦交正常化以来的冰点,中日两国领导人能否在会议期间实现峰会已经为世界瞩目。
2012年12月安倍晋三梅开二度重新出任首相以来,对华鲜有友好言论,遏制中国、打压中国、防范中国,就是他的外交主线。他“俯瞰”地球,在上任不到两年期间走访近50个国家,实现首脑会谈200余次,创日本首脑外交之最。与此同时,他在上任不到两年期间,无法与作为邻国的中国、韩国举行峰会,同样也开创了一项历史记录。安倍晋三这种“远交近攻”的外交究竟获效如何,最清楚的应该是他自己。如果从中国周边国家来看,安倍多次面见俄罗斯总统普京,声称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但中俄关系的发展远远高于日俄盥洗;安倍抵访蒙古后,没有想到蒙古很快参加了“中俄蒙三国峰会”;安倍破格热情接待印度新总理莫迪,莫迪却拒绝参加日本发起、针对中国的双边国防、外交部长的“2+2”机制;即便是日本减少了对朝鲜的一些制裁,迫切期望日朝关系在近期内有“重大突破”,但朝鲜好像“逗你玩”一般不温不火,迈不出实质步伐。这样看来,安倍晋三的外交实在是值得重新评估的。
或许正是因为日本政府有了这种评估,安倍晋三才不得不正视现实,收下心来,准备料理被自己搞得一团糟的邻国首脑外交。近来,安倍晋三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无论是在NHK的直播节目里,还是在临时国会的施政演说中,以及在会见来访的中国对外友协会长时,都屡屡谈到中日关系的重要性,主张建立“友好安定的”中日关系,为实现中日首脑会谈高调铺垫。
对于安倍晋三欲求改善中日关系的真正动因,坊间已有许多透彻的分析,在此不再一一缕述。问题在于,安倍晋三一方面迫切希望举行中日峰会,另一方面又提出中日峰会“不要预设条件”,这本身就是一种设置“条件”,或者说是给两国峰会设置障碍。众所周知,首脑外交是一个国家的最高外交,不是一般的“过家家”外交,必须要知所谈、谈有所果才能举行。如果仅仅是见面、握手、合影、各说各话,是没有意义的。日本之所以反复要求这样做,无非是因为近年来做出了一系列损害中日关系的事情,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与“面子”而已。说深一步,这与日本历史上发动了侵略战争而又不愿意彻底认罪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一致的。对此,中方有切身的了解,将其揭穿公布于世,足矣!
值得思考的是安倍晋三2006年第一次出任日本首相的时候,对中国实行“破冰之旅”,给中日关系提出新的定位——“战略互惠关系”。这种定位也被中日两国政府所接受。经过多年来的曲折坎坷,现在安倍晋三又给中日关系提出了新的定位——“友好的安定关系”。显然,这是对“战略互惠关系”的一种倒退,也是对中日关系的一种现实关照,更是对中日未来不可能成为战略伙伴的一种评估结果。不久前,中国领导人也提出希望今后能够建立“长期安定的中日关系”,表明对中日关系也不再有过高的期待。从这个意义上讲,中日两国领导人对未来中日关系的共识是“安定”,今后中日两国关系的关键词也应该就是“安定”。
可以预测,如何建立“安定”的中日关系,有望成为中日峰会的重要话题。这其中不仅要考虑建立安定的政治关系、军事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还要现实考虑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考虑如何对此进行管控。也就是说,“危机管控”将是建立中日“安定”关系的重要内容。
安倍晋三第一次出任日本首相之际,大搞“自由与繁荣之弧的外交”,笔者将其概括为“一弧外交”。安倍晋三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之后,大搞“俯瞰地球仪外交”,笔者将其概括为“一球外交”。“一弧外交”也罢,“一球外交”也罢,热闹过后,还是要切实搞好邻国外交的。安倍晋三既然想构筑“安定”的中日关系,那就应该努力为中日关系的大厦添砖加瓦,夯实中日关系的信任基础。反之,如果小动作不断,总是对中日关系挖墙脚、搬石头,不仅损害中日关系,最后也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样的历史闹剧可以一而再地上演,但不应该再而三地出现。■
2014-10-12 22: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