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据媒体报道,日前,北京师范大学高调宣布文学院新增一个硕士专业方向——“文学创作”,并聘请格非、严歌苓、李洱等知名作家出任学生导师。
碧
华先生闻之,不禁哑然失笑:这北师大的主要领导绝对是当官的料,嗅觉特别灵敏。我为何这样认为呢?北师大虽然在今年9月新增的这个专业,但于最近高调宣布要培养作家绝非偶然,而是他们的领导层基于对政治气候的敏感把握。前不久,习近平亲自参加了文艺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北师大的领导们一定认为“文艺的春天来到了”,在他们的理解中,文艺的春天必须要有大批的作家来创作作品,作家从哪里来?将来获得各种文学奖的作家们学籍如果大都是北师大毕业的,北师大该是何等荣耀!那么,抓紧培养!
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座谈会,确实显示了高层对国民精神教育的高度重视,也确实昭示着文艺的又一个春天即将来临。但北师大的举措,绝对是拍错了马屁。
因为,作家从来无法从学校培养出来,此前,北大、复旦等名校也曾开设写作专业,但这些名校敢说他们的教学很有成果么?北师大聘请的作家导师格非、严歌苓、李洱等在大学里学过此类专业么?获诺贝尔奖的莫言是大学毕业生么?
尽管这个所谓全新的专业实行的“双导师制”——一位校内导师加一位作家导师,即校内导师负责文艺理论教育,作家导师负责“实战”型教育,但如果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就可培养出作家来的话,全国高校都可依此模式培养,那么不出三五年,中国将诞生数以万计的作家了。
而事实上,作家需要天赋、阅历、勤奋这三个要素,而这些攻读文学创作专业的硕士生们,他们出生于一个不幸的时代——从小学到中学,他们的创造性即被扼杀了。我曾经检查孩子的高中作文作业,让我大吃一惊的是,老师要他们背熟常用词语,然后背诵固定段落格式,遇到各类作文题,只需将断断续续的内容灌进去,被那些词语串连起来,制作成文。我想,应试教育下培养出的高中生考取的大学生,即使有创作的天赋,也如同大病一场之后,有些先天不足了。
其实,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这些文艺名家要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很显然,远离社会实践、远离百姓生活的大学课堂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文学创作的硕士们每周要求写一篇800字的文章,那不是作品,那仅仅是作业而已。特别是所谓一对一的培养,如果是格非,那么他的培养对象即那个硕士生将来即使创作,其作品也会打上格非的深深烙印,而真正的作家是需要个性的。用课堂教育来培养作家的过程,恰恰是扼杀个性的过程。
就连瑞典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的贺拉斯·恩达尔,都对写作课程导致西方文学不断枯竭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批评。他说,让作家变成一门职业,这对文学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而北师大的行为,就是培养一批人把作家当成一门职业,这实际上是一种历史的倒退。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们,如鲁迅,如巴金等人,他们首先是教授,或是出版人,然后才是作家,沈从文、丁玲等人饱受生活的漂泊与磨难,然后成为知名作家的,因此,社会才是最好的课堂,生活才是最好的教材,磨难才是最好的历练,创作是创造性劳动,没有模式,没有规程,如果修满学分即算合格了,那指导学生的导师该早成文学大师了!
2014-11-03 15: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