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港通将于下周一(11月17日)正式启程,A股市场也受此鼓舞而出现史所罕见的大涨。但是,所有经济事务都是利弊相依的。又该如何评价沪港通的利弊得失?实际上,这件事对每一位投资者而言都该是必须认真研究,而时时掌控的要害。在此,我仅仅是抛砖引玉,谈谈个人的浅见。
我们都知道,上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新经济的出现,股权融资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道理很简单,新兴产业公司、尤其是以信息产业为依托的公司通常都是轻资产公司,它必须更多地依赖人的智慧,而不像传统产业那样更多地依赖厂房、设备等实物资产。所以,新兴产业没有厂房、设备作为合格的抵押品,首先就不满足银行贷款的要求;同时,新兴产业所面对的风险也不满足银行的信贷偏好;更重要的是,新兴产业公司必须依赖股权的内部分配解决留住人才的问题,通过股权增值解决人才激励、创新激励的问题。
实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金融资本强势迸发。真正能够用于实业的投资资本越来越少,因为相对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在初始阶段的资本需求量远低于传统产业,而且可以依据需求进行阶梯式的融资;而金融资本借助这些新兴产业迅速积聚、膨胀,而逐步形成强势。
中国当下的积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像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传统产业开始滑坡,而新兴产业冉冉升起。正所谓“转型升级、更新换代”。因此,就未来而言,中国经济对于股权融资的依赖度将大大增长,而对信贷的依赖度绝对值不会减低,但在融资额当中的占比一定会逐步缩减。
这当然是中国股市重大的机会,但国内到底能有多少人看清这样的机会?如果看不清这样的机会,股市定价过低,整个新兴产业培育过程中的成本就会非常高,而且有效性也会非常差。如果,新兴产业的成长速度不及传统产业的滑落速度,那中国经济就会出现衰退,甚至会发生危机。因为,传统产业是贷款占用最多的领域,一旦没有新的增长点,股权价值大打折扣,银行信贷就会受到威胁,而且导致“产业营效越差,贷款成本越高;贷款成本越高,产业营效越差”的恶性循环。这个恶性循环必然导致危机。
所以,正如李克强总理前不久强调的那样,今天的中国经济必须是“双轮驱动”,不只是新兴产业发育的问题,同时还有如何让“老树发新枝”的问题。我们需要看清楚的问题是:这两个轮子都离不开股权的力量,离不开股市的力量。
这正是沪港通即将开启的一个重要历史和经济背景。首先,沪港通将使中国投资者出现大换位:成熟的境外投资者进入A股市场,而境内不很成熟的投资者出到境外,将境内外市场有限而有效地联通,有助于股权定价接轨。就当下而言,有助于中国股市复苏,修复扭曲的定价。
其次,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政府都看清了一个问题:一个国家失去了实业产业、没有坚实的制造业的支撑,而单凭金融、服务业,这会产生金融过度而威胁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所以,美国率先提出“再工业化”的主张,而许多欧洲国家也在跟进。在此背景下,目前国际实业资本的争夺十分激烈,这也是美国无论如何都要推高资本定价的关键所在。它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满足“再工业化”的资本需求;二、为已经严重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提高补足资本和利润的机会。其实,这与中国的需求基本一致。一、推动新兴产业快速而良性地发育;二、对冲已经过高的债务率。而沪港通恰恰可以帮助这一需求,同时加入国际实业资本的争夺。
第三,必须“有限”且“有效”。“有限”的原因关乎资本定价权。所以我们既要达到有效夺得国际实业资本同时,避免中国资本定价权旁落。这是一个很难准确掌控的问题,而必须加以权衡。这里有个问题需要指出来,很多人认为,只要牢牢把握控股地位,就可以避免公司决策控制。但实际未必。因为,市场定价对于经营决策的影响巨大,投资者的意愿往往会对经营决策构成很大影响。所以,中国在资本开放过程中,必须着力培育本土资本实力,培育本土投资机构在资本定价方向的话语权。实际上,沪港通的设计恰恰满足了这一原则。
第四,当沪港通开通之后,A股市场将今非昔比。许多新的特征,新的工具都会随时出现。就像股指期货的出现,它给A股市场带来过去不曾理解的过程。所以,这需要我们必须具备新的认知、新的定位和新的选股思路,建立新的操作手段和更多一份的谨慎心态。
总之,一个新的A股市场下周一开启,希望我们成功。
经过两年的精心设计和反复测试,中国证券投资放心工程“放心A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放心五道筛”(财务安全、行业安全、经营安全、市场安全、技术安全)多达26项指标,构建了整个中国证券投资放心工程的投资研究体系。
这一体系的研究逻辑及所应用的各种工具与指标全部放置在“中国证券投资放心工程‘放心A股’服务平台”之中。各位投资者可登录放心工程官网免费下载使用。网址:www.cctvfx.cc
http://user.qzone.qq.com/622004661/main
2014-11-15 01: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