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日本天天“讲”(11月11日篇)
波浪滚滚,涛声阵阵。
在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之际,我驱车前往日本神奈川县久里滨——1853年7月美国海军将领佩里带领着四艘“黑船”登陆的地方。
如今,这里沿着湾岸线松软沙滩的一侧,有着一座并不宽畅的“开国桥”,有着一条车马稀少的“黑船大街”,还有着一个几无游客的“黑船公园”,有着一所恰好赶上休息日的“佩里纪念馆”,有着一个日本明治年间第一任首相伊藤博文亲自题写的“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伯理上陆纪念碑”……
漫步在久里滨的沙滩,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日本版画描绘的情景:当年,四艘带有着68门大炮吞吐着滚滚黑烟的“黑船”兵临江户(今天的东京)城下之际,日本不但没有出现民反兵抗的事情,反而是不少民众坐在湾畔一边抽烟,一边喝茶,一边好奇地看着“西洋景”,有的人用不知从哪里搞来的单筒望远镜专注地观看,还有的渔民拉起了长长的红白相间的布帷帘,让从各地赶来看热闹的旁观者买票才能进帘观看……这里,一时成为观光胜地。
不仅仅是民众这样没有“素质”,这样缺乏“爱国心”,执掌政权的德川幕府也是如此。当年获得美国将要派遣“黑船”讯息的时候,幕府曾经虚张声势地动员力量,在江户城的台场、品川一带大修炮台,准备抵御外来侵略者。但是,当四艘“黑船”抵临这里,仅仅发出54发轰鸣作响的“礼炮”以后,幕府官员就出面谈判,几经交涉,被迫打开国门,签订了没有割地和赔款的不平等条约——《日美和亲条约》。那些炮台呢,则真的成为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漫步在久里滨的沙滩,我的思绪飞扬到1840年大清政府治下的中国。那一年,为了保护鸦片贸易,大英帝国不惜带着巨舰重炮远渡重洋,先是兵临羊城,后是沿海北上。我们这里,涌现过老将关天培率领官军的拼死抵抗,涌现过“三元里抗英”的民间战事。但是,我们没有打赢,最后是被迫打开国门,签订了割地又赔款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每每想及此事,我的内心都是百感交集。虽然我们成为了战败国,不得不接受了具有惩罚性的战败条约,但与邻国日本相比,我们曾经英勇地抗击过武装到牙齿的西方侵略者,心有所憾,同时也心有所慰。
屈指算来,在近代历史上,日本和中国都是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迫下打开国门的,时间差则为13年,中国是1840年,日本是1853年。但是,从结果上看,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被英国打开国门以后,走上一步一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泥泞之路,一次又一次地惨遭列强的战争欺辱,一次又一次地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日本在1853年被美国打开国门以后,用15年的时间进行内部调整,在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最后在1894年发动了日本近代史上第一次对外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打败了昔日被他们奉为“老大国”的中国!
漫步在久里滨,微风拂面,我的内心却狂风乱作。一个曾经抗击过外来侵略的国家被西方国家打败后一败再败。再看看不曾抵抗外来侵略的日本,好像变色龙一般地强大起来,那以后,他没有和患难兄弟中国一起共同抵御西方列强,反而是以学生身份痛打老师以后加入了帝国主义的俱乐部。这一切,令我心痛!心痛!!心痛!!!
痛定之后应该思痛,寻找致痛的原因,否则,就是“记吃不记打”。
驱车前行,在距离美国“黑船”登陆地不到40公里的横滨开港资料馆,我凝视着展示牌上的一行文字:“1853年,美国佩里舰队带有一种压倒性的近代文明的力量来到日本,打开了日本的国门。”这,就是日本人对“侵略”的认识。概括起来也就是两点,一点是对方具有“强”,拥有压倒性的力量;一点是对方足够“新”,显示近代的文明力量。
13年的时间差,给日本留存了一个搜集情报的时间——让可以靠岸的中国的“唐船”和荷兰的“兰船”都必须提供有关中国和世界的讯息;13年的时间差,给日本留下了一个思考的时间——对“老大国”都打不过的西方,我们怎么办?
13年的时间差,给日本留存了一个选择的机会——不抵抗,忍辱负重,与狼为伍,谋求自身的发展。
就这样,中日两国选择了不同的近代史的开国路径,自然也带来了不同的开国结果。
继续前行,我们驱车来到横滨中华街。熙熙攘攘,“华”味浓厚。我无心与认出我的微博女粉丝做过多的交谈,穿行在人群中回味着这段历史。拥有155年开港历史的横滨,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玄关”。在开港之前,它不过是一个仅有八十几户人家的小渔村,周围尽是一片农田和沼泽。美国“黑船”到来后,这里被迫开港。而在香港、上海的许多华人因为既懂英语、又能看懂日语中的汉字,便来到这里充当起洋货和日货的“贸易中间人”,最后竟然促成了日本三大中华街之一——横滨中华街的形成,也促使横滨成为日本的对外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成为一个显赫国际的著名港口。
在横滨山下公园,放眼望去,蔚蓝的海洋,任凭风云掠过。1873年,一艘载满着明治政府要员的轮船就是从这里鸣笛出发,历经一年时间,访问了欧美12个国家,寻找日本富国自强的道路。我又想到了那个时候的大清,1840年鸦片战争的20年后,尽管有洋务运动,却没有政府要员外访。李鸿章等中国要员首次外访,竟然是在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以后。
“黑船”开国,让日本深切感受到与外国的巨大差距。他们从1868年开始,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并提倡文明开化。由此,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向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鸦片”开国,让清朝中国感到震动,却不是根本的撼动。他们把此事视为“地方突发事件”进行危机公关,把责任追究到钦差大臣林则徐身上,整个事情的对应以及战后的处理都呈现出一种“维稳不求强”的政治态势。
可以这样说,日本的明治维新,犹如是在吃西方的饭,经过自己一番咀嚼消化,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相比之下,清朝中国在鸦片战争20年后启动的洋务运动,好似是在穿西方的衣服,经过自己挑选乔装打扮,落得个光鲜外表的结果。简而言之,日本是在学“里”,清朝中国是在学“表”。甲午中日战争则对此进行了一次验证。
历史,浓墨重彩地写下了“黑船开国”PK“鸦片开国”的篇章。
一艘艘美国主力铁甲舰上吞吐出来的滚滚黑烟,最终驱散了日本列岛上空的乌云。或许正以为这样,日本人至今仍然崇拜“黑船”。
相比之下,因为鸦片贸易引发的鸦片战争,让鸦片贸易合法化。55年以后,也就是1895年2月,眼看着甲午战争败局已定,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定远舰管带(舰长)刘步蟾都吞鸦片自杀了。我一方面为他们自杀殉国的行为感泣,另一方面也一直心存疑问:他们作为大清海军的高级将领,怎么会随身随舰携带鸦片呢?(此文为笔者甲午战争120周年随笔之一)█
2014-11-10 18: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