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养老金双轨制改革方案已经拟定,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今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将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的养老保险制度。(新京报)
“老龄化”脚步越发地近,社保基金压力日益趋大,公众对公共服务要求越发理性。如此,备受争议的机关、事业单位所实行的“单位退休养老制度”终于要被“改革”,当然是一种进步。毕竟,现行的养老金双轨制下,机关事业单位员工不需要缴纳费用,却可以享受远高于企业职工的养老待遇,显然不公。
根据相关法律,“养老金”作为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是指劳动者退休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支付的保险待遇,主要用于保障劳动者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据此,我们不难看出,“养老金”可以有差异,但主要是保障劳动者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过高或者过低的养老金,显然都背离了其本意。
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究竟如何改革?国务院副总理马凯用了“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这样的表述,并提出改革的基本思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一个统一”很好理解,但“五个同步”中,所谓的“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看起来很美,但会否有新的不公出现,还是值得注意。
不能忽略的还有: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养老制度与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双轨制”,但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城乡居民养老制度又何尝不是双轨制呢?以2013年的数据为例,当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2070元,而全国城乡老年居民月人均养老金82元……
不夸张地说:忽略了“公平”,任何的养老金改革恐怕都是耍流氓!
2014-12-23 06: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