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日前,交通运输部发布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总收入为3652亿元,总支出为4313亿元。其中,还本付息支出3147亿元,养护经费支出390亿元,运营管理支出457亿元,税费支出214亿元,其他费用支出104亿元,总体亏损661亿元。从2011年到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已连续亏损三年。(新京报)
很多年前,网络上就有这样的说法:“全世界收费公路不过14万公里,中国居然有10万公里。”时至今日,中国的收费公路总里程应该远胜于这个数字。如此庞大的收费公路里程,再加上并不便宜的通行费用,真可谓“坐地收钱,一本万利”,居然还出现了亏损,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问题出在哪里?仅仅从交通运输部给出的数据中,便足以瞧出端倪。
首先,每年高达3千多亿的本息,这固然反应了当前公路建设资金来源更多的是源自贷款这样尴尬的现实,但我们更应该追问的是:其一、为何有那么多的公路建设都需要贷款?毕竟,公路属于基础设施,公路建设属于民生服务内容,若是公共财政支出中能多给出公路建设资金份额,还会有如此尴尬的贷款修路之事?其二、政府为何还如此大胆地贷款,就不需要考虑融资成本?又如此大胆地建设,就不需要考虑运营成本?其实,各地政府若是能科学、严谨地决策,而非想当然、一窝蜂、拍脑袋地随意决策,又怎会有如此沉重的还本付息负担?
其次,养护费不敌运营管理支出的背后,清晰地说明时下的收费公路更多地成为特殊群体的“取款机”。事实上,正如审计署此前专项审计所发现的,一些地方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是高福利、人浮于事,甚至还将资金挪用建设楼堂馆所、投资理财。同样的,高达一百多亿的资金被装进“其他费用”的框中,也足以证明收费公路体系背后的黑洞!易言之,变味的“收费公路”又怎么可能不亏损!
因此,要改变这种亏损局面,单靠提高通行费用、延长收费年限等方式显然并不妥当,最好的方式还是应该通过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优化,让公路真正姓“公”。
2014-12-24 06: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