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夕阳西下,金星高照,
好一声清脆的召唤!
但愿海浪不再呜咽,
我将越大海而远行。
—节录自英国诗人丁尼生《横越大海》
渴望横越大海的旅行,是童年时代一直延伸到现在的梦想……
其实就是喜欢旅行,细究起来,喜欢去的地方有两类,一类是古迹,希腊埃及柬埔寨印度西藏,这大概和喜欢历史有关。另一类就是海边,计划要把美丽的海边一个一个呆过去。先生对此颇有微词,认为美丽的海边其实大同小异。我对他的这种说法不断加以讨伐:其实妙就妙在小异上,细节不同,风味就不同了。辩到到最后,他总是说,没办法,你有蒙古血统,喜欢流浪!
这种说法来自小说《最后一个匈奴》,里面有一个细节,写的是小脚趾的指甲形状。按书中的说法,凡是小脚趾甲裂成两半的,血统上就是有游牧民族的传承,小脚趾甲是光滑的一整片的,基本上是汉人的血统。
那时读到那里我才恍然大悟,我的小脚趾甲就裂成两半,先生的则是光滑的一片。原来这就是我们的分歧所在!
每一次我兴致勃勃地提出度假计划,先生就会问,脚后跟又痒了?然后就大发议论,说什么应该建议婚前体检要加上检查小脚趾甲的项目,趾甲两半的嫁趾甲两半的,趾甲一片的嫁趾甲一片的,婚后一起出门,或者一起呆家里,可以避免很多争执。
真是道不同不相与谋。先生好玩,打球打牌无所不及,就是不喜欢旅行,他管旅行叫四处奔波。以前以为很多人不喜欢旅行是观念问题,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小脚趾甲的形状问题。
先生常说,你幸亏生在现代,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要是生在古代,出门就是跋涉,你怎么办?
怎么办?于是先生替我描绘了一番图景:
秋收了,粮食进仓了。娃他爹披着棉袄,领着娃蹲在墙角晒太阳,娃他娘(就是我),赶着一群羊出发了。临别时,娃他爹谆谆叮嘱说,娃他娘,此去千山万水,音信不通,这群羊就是盘缠。走一程,卖一只,卖到一半时,千万记得往回走,等卖到最后一只,我和咱娃就在村头等你了…….
全家人一起大笑。
笑毕,我不屑地说,我才不赶羊出门呢。我要出海,(很向往地)要能搭上郑和的船就好了。先生嘿嘿坏笑:自古女人就不能上船啊。
真是幸亏生在现代!
说起来这些年四处旅行,和海有关的次数最多,那时候住在香港,每年必去一次海边度假。2004年印度洋世纪大海啸,全家正在泰国布吉岛度假,那天早上海啸袭来前十多分钟,我才晨泳离开海滩回酒店房间,直到现在想起来都后怕。后怕的还有本来计划当天要去皮皮岛浮潜,后来因故改变计划,而皮皮岛正是当年海啸的重灾区……那一次,切身地感受到大自然的无情和人类的渺小。
横越大海的旅行也有过几次,都是坐邮轮,夕阳西下金星高照时,扶着栏杆在海风吹拂下眺望海天相连处,最是心旷神怡时。很多人觉得遇到邮轮整天在海上的日子很单调,其实如果静下心来,就会发现每一片海域的海水颜色深深浅浅变幻无穷,每一朵浪花飞溅跳跃也不同。和大海一起,最能让人放松,变得宁静而心胸宽阔。爱海的人,必要横越一次大海,才能真正懂得大海。
回到小脚趾趾甲,关于小脚趾指甲两瓣的传说不少,另一个广为流传的是有两瓣小脚趾甲的人,都是在明代大迁徙的时候集中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被族长(一类的头领)用刀砍了一下,作为后世的记号。曾经有山西的朋友和我说过这个传说,意即我是山西移民的后代。我没考证过自己的先祖来自哪里,不过心里对此传说是不以为然的:这族长一刀功力该要多深厚,否则一刀下去或许小脚趾就没了,再说了,那么多人砍得过来吗?
我还是比较接受《最后一个匈奴》里的说法,因为我就是喜欢旅行,每次旅行都是我发起,不断推动后成行的。先生总是被我催促、敲打,每当这时候,裂成两瓣小脚趾甲就是话题,不断被提及,并且赋予新的故事和意义。如果你也喜欢旅行,不妨注意一下你的小脚趾甲!
圣诞假期又到了。夕阳西下金星高照的时候,我即将远行,召唤我的是浩瀚的大海、雪白的沙滩、美丽的珊瑚礁、激动人心的草裙舞、色彩斑斓的海岛风情……
修改于2014年圣诞节前夕 LA疏桐阁
2014-12-22 16: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