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消息说:中国政府去年已批准了七大类、400多个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今年投资超过7万亿元,开工项目预计有300个。为什么要这样干?当然是中国内需严重不足,而不得不通过这样的方式扩大有效投资,稳定中国经济增长,确保投资继续对今年经济增长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算是“强刺激”还是“微刺激”?我认为,讨论强弱问题没有意义,而关键是:我们必须找到中国内需不断走弱、以致严重不足的原因。否则我们会看到:中国经济越来越离不开政府投资,而且刺激力度需要不断加大,但伴随着边际效应递减,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会逐步减低。
因此我们一直强调:中国经济不在于应该是7%、还是8%,而最最重要的是:构成良性循环的主动性增长动力(或称内生性增长动力)。但现在有一种观点十分危险:一些人不去认真研究中国经济内需不断弱化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不负责任地把这一现象归结为“新常态”,似乎“没办法、本该如此”。在此我们明确地指出:如果我们把依赖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的做法当作“新常态”,那中国经济离崩溃就不远了。
我们认为,政府投资对经济而言属于被动式增长。它是说,因为民间资本不愿意投资,内需因此而十分虚弱,需要政府提供投资补足内需,确保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这是被公认的凯恩斯理论提供的方法。但学界一般认为,如此拉动经济的方法只能解一时之困,而不可长期使用,否则负面作用巨大。
最明显的负面作用就是所谓的“挤出效应”。它是说,政府投资会挤占民间投资空间。实际上,打从2008年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之后,政府投资挤占民间投资空间的事情已经发生。有人会问:政府投资一般都在“民生、基建、环保”等民间资本不愿进入的领域,那为什么会挤占民间投资?我们说,挤占民间投资的事情不只是投资领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金融资源的占用问题。
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积极财政政策之下,如果货币政策紧缩、或者哪怕是保持中性,民间投资的成本都会大幅提高。因为,有限的金融资源大量倾斜于政府投资,从而使得民间金融供给又少又贵。这当然会强力抑制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这是事实,所有反驳事实的理论都是苍白的。
现在又来了。据报道,目前,已经具体下发至各地方政府的项目,有些已经在去年底已经开工,而投资资金预计来源无非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自有资本金,然后大量依靠银行贷款。当然,这里不排斥有国有、私营企业、甚至外国资本的投入,但对不起?他们投资意愿与政府截然不同,企业资本必须考虑是否有足够的盈利空间。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民间投资越弱,越需要政府加大投资;而政府加大投资更多地挤占有限的金融资源,而使民间投资意愿被强力压制;于是,经济更加依赖政府投资,如此恶性循环。
破解这一恶性循环,我们必须回答一个关键问题:中国经济内需为什么这么虚弱?有人认为,中国经济虚弱是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我不以为然。我们不能用结构性问题掩饰经济总量的严重不足。这是两回事。我认为,中国经济总量严重不足,主要是货币政策——这一总量政策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而这其源头则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所带来的“货币锁长放短”效应,而“货币锁长放短”的结果是:货币机制性收缩效应。
经过两年的精心设计和反复测试,中国证券投资放心工程“放心A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放心五道筛”(财务安全、行业安全、经营安全、市场安全、技术安全)多达26项指标,构建了整个中国证券投资放心工程的投资研究体系。
这一体系的研究逻辑及所应用的各种工具与指标全部放置在“中国证券投资放心工程‘放心A股’服务平台”之中。各位投资者可登录放心工程官网免费下载使用。网址:www.cctvfx.cc
http://user.qzone.qq.com/622004661/main
2015-01-06 23: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