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英媒称,香港法官吴蕙芳6日在审理走私奶粉案件时表示,自己国家出产的奶粉,自己国民都不敢吃,是一种“国耻”。这番话在中国社交媒体成为热门话题。(参考消息网)
的确,当年“毒奶粉”事件后,不仅国人谈“三聚氰胺”而色变,对国产奶粉的信心也几乎是跌倒冰点。时至今日,许多人还是更信任洋品牌的奶粉。尤其是在婴幼儿奶粉领域,这种倾向性更为明显。但若是据此就认定国民不敢吃国产奶粉就是一种“国耻”,恐怕并不恰当。
一方面,购买何种奶粉,不管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都只是一种极简单、纯粹的商业行为。对消费者而言,其所在乎的是商品的品质、价格以及采购的方便性。如果进口奶粉、或者那些洋品牌奶粉在这些方面更胜一筹,消费者做出相应的选择,又有何不可?更何况,在全球化的今天,资本的合纵连横,物流的高度发达,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整合,国货与洋货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设若我们还是拘泥于狭隘的“民族观”,并将此沿用至商业行为中,且轻易地贴上此标签,显然并不恰当。
另一方面,根据《汉语大辞典》的解释,所谓“国耻”,是指因外国的侵略及国内的软弱或腐败而使国家蒙受的耻辱。可国人不爱国产奶粉,洋品牌奶粉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终究只是市场的结果,又哪里能与“国耻”这样的概念扯上丝毫的关系!
退一步而言,之所以出现当下这种国人不敢吃国产奶粉的怪现象,表层的原因是此前国产奶粉屡屡爆出质量问题,深层的原因则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不力。因此,倘若我们非要将此定义成是一种耻辱,那更应该是本土乳企的耻辱,甚至是政府的耻辱,而非是什么“国耻”。毕竟,在其背后,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正常消费选择,也关系到国内的相关产业发展,关系到就业、甚至政府的税收。
2015-02-09 06: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