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面对CPI上涨到2%的水平,学界的看法终于高度统一了:没有通胀,而是通缩。但这是PPI出现负增长之后42个月,而且是在跌幅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这是不是有点太晚了?当然是太晚了。早在2013年5月6日,我就在《中国经济周刊》发表专栏文章,标题就是《中国通缩》。而此前更是多次提示:如果货币政策不能及时转向,中国发生通缩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我们当时听到权威部门和大嘴学者的声音依然是:中国未来通胀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幸亏人类是健忘的,否则我们现在应当懂得:是怎样的错误政策导致中国经济内需变得如此疲惫不堪。当然,这里还包括股市为什么极弱难返?两种心态缠绕着我。一种是,算了,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想想应对之策吧;另一种,我们高层似乎并没有意识到问题出在哪了,而未来很可能还会重复过去的错误。
不是吗?现在高层依然在大谈“人民币汇率稳定”,这正常吗?如果人民币汇率稳定了,那中国货币政策是不是被捆绑?那又如何医治通缩?我们应当想想,为什么一轮一轮的财政投资会一次一次被废掉?与此同时,民间主动性经济增长动力日益疲弱?我可以肯定地讲,这恰恰是错误的货币政策导致的“内需压抑”。不是吗?中国企业融资成本是不是非常高?包括现在,贷款基准利率4.55%(名义利率),而如果我们考虑到刚刚公布的PPI数据,负增长5.9%,那企业实际贷款基准利率多高?10.45%。
吓人吗?可这是事实。如此之高的实际利率,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怎么会不大?所以按理说,中国必须尽快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但我们却对外承认人民币汇率稳定。如果人民币汇率不能贬值,那货币如何宽松?货币不宽松,如何治理通缩?当然,我们知道这就是当前的现实问题,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不要把中国经济引向通缩,因为通缩比通胀难治的多。可偏偏就有人不认这个账。现在,那些顽固的“货币主义者”你们告诉我:如果才能在“不放宽货币,保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医治好中国的通缩?
一说到宽松货币政策立即有人跳出来说“大放水”,意思就是“大放水会有通胀后患”。这好奇怪。第一,是不是宽松货币一定等同于“无节制地大放水”?第二,现在要抑制的是通缩,为什么不可用通胀手段?第三,为什么紧缩货币的时候,你们不讲通缩风险更可怕?难道中国活该承受通缩危机?中国经济就应该死掉?这就是你们的“潜台词”吗?说道这儿,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中国经济环境最恶劣的部分,就是天天有人期盼着搞垮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就是有人天天胡说八道误导中国经济政策。所以,中国经济、金融最大的风险是“坏人太多”的风险。
通缩是危机吗?当然。它已经使中国经济政策陷入更加凶险的“两难境地”。治通缩,无论如何都是货币问题,无论如何都要有货币扩张的手段。但能行吗?很危险。因为,扩张货币势必导致货币贬值,尤其是在美联储将要加息的时候,人民币货币政策扩张势必加大人民币贬值速度,势必引发人民币集中抛售,这极易导致中国经济恶性循环,贬值速度越快,人民币抛售越严重,中国企业外债负担越重,甚至迫使那些重债企业破产。在中国,什么样的企业才有能力借入外债?当然是国有大企业,它们出了问题会导致什么结果?还有,汇率的大幅波动,势必让中国的外贸订单大幅减少。因为,汇率不稳定,没人敢下订单。
当然,现在的通缩主要属于输入性通缩,但有没有内生性通缩?当然有,因为中国核心CPI已经跌破1%。2010年时我们说:面对输入性通胀,中国宜“扛”不宜“抗”。什么意思?就是中国不宜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去“对抗”,因为“对抗无用”,中国货币收缩不会抑制美国“大放水”,反而压制了中国经济内需,而恶化中国实体经济生存环境。那怎么办?扛!以中性货币政策、居民收入补贴的财政政策,以及适度的价格管制,并确保中国经济活跃、民间资本活力充沛,把暂时的困难“扛”过去。
现在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扛”。我看不行。因为,10%以上的实际贷款利率会压垮许多企业。所以,我们的主张是:允许人民币在可控的情况下有序贬值,同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压制企业融资成本。当然,还有许多配套的办法,但无论如何不能为汇率的稳定,而放弃货币宽松的选择。
2015-09-15 0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