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当“山寨罗”——奥利弗•罗斯柴尔德的真实身份被揭穿后,人们都在谴责他化妆成名流欺骗中国学界、商界、慈善界。但我们是否扪心自问:究竟是谁制造了这个“山寨罗”?为什么奥利弗在他的国家对“忽悠”、“山寨”想都不敢想,而在中国却屡试不爽?
当“山寨罗”——奥利弗•罗斯柴尔德,在中国名声鹊起、居然敢见清华校长时,一个高高的坎儿就在眼前。
2月1日上午,清华校长在古香古色的四合院见到这位“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第九代继承人之一”后,一连串闪光的头衔让人眼花缭乱,也开始让人质疑。
“国际金融投资家”、“企业战略家”、“国际慈善家”,“曾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英国红十字会等十多家公益基金会和慈善组织机构负责人”……这么显赫!高大上到可以让任何白富美含羞俯首,也可以让稍有常识的人顿生疑云。
质疑声随后而起。但令人咋舌的是,又是外国人抢先“爆料”,率先掲出这个人名不副实。古老的金融家族——罗斯柴尔德集团公开发表声明:“奥利弗•罗斯柴尔德并不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成员,他更不涉足我们集团的任何业务。”紧接着,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对他在网络上显摆的英国高校“企业会员”、“大使”等信息进行求证,发现全是编的。霎时间,大名鼎鼎的罗斯柴尔德一落千丈,沦为“山寨罗”。
国人愤愤不平,这个负债累累的英国无名之辈,居然轻而易举地成为堂堂大国的商界、政界、教育界、慈善界各种活动的“座上宾”,这成何体统!
嘿,别怪“山寨罗”装傻,是“媚外病”在发作。看看他在中国是怎么一步步成名成家的,就知道“国际化”的走火入魔是如何给他附加上光环,又是怎样用这光环来赚钱的。更应该疑问的是,究竟是谁包装了“山寨罗”?又是利用怎样的心态让“山寨罗”变现?
中国的大小会议、论坛很多,尤其是非官方活动。只要有一两个洋面孔,就可以冠上“国际”两个字;只要有洋面孔用外语作主旨报告什么的,会议和论坛的档次立马提升,至于听众听懂听不懂那不重要。还有一些企业,找一个洋面孔当花瓶供养起来,给予听起来很响亮的高管职位,其职责就是某些场合露露脸、说说话,以显示“国际化公司”或“公司国际化”。
在西方国家,找这样的角儿并不难。说一口流利英语,讲讲中国的好话,介绍一下业界新趋势、国际大潮流,说说让中国人爱听的赞词,太容易了,甚至不需要大学毕业水平。他们中脑袋机灵的,是很清楚某些中国人是特别喜欢让老外说中国的好,说自己公司的好。我们不也经常听到“只有老外说好,才是真正的好”这样的话吗?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只要听到外媒对所管地区、行业的“点赞”,心花怒放比上级表扬还高。
奥利弗就是敏锐地捕捉到这个机会的人。他先是跟着熟人混,首次在浙大出场身份模糊,权当练摊。接着就去参加什么“国际金融与产业科技创新合作座谈会”,总得有一个头衔吧,好了,发你一个“国际金融家”。这个名头在国外很平常,就和“国际金融工作者”一样,但在中国就不同了,能称作“家”的都是有实力、有地位的人。就好比,在国外“经济学家”和“经济学者”是一码事,在中国,带“家”的显然比“者”要牛几倍甚至几十倍。
对了,奥利弗还有一个很好的姓——罗斯柴尔德,这与畅销书《货币战争》的那个赫赫有名的金融家族不是同姓吗?好,来一个包装,就说是来自“罗斯柴尔德国际金融家族”,反正没有中国人去查户口。于是,《中国慈善家》杂志用白字黑纸为奥利弗树碑立传,漂洗身份。一个负债累累的英国小商贩,摇身一变成“奥利弗现在是罗斯柴尔德家族英国系的核心成员和主要管理人,每周平均至少要会见30家企业或组织机构的负责人。”
注意“英国系”这个词,恐怕奥利弗本人都没听过。这是典型的中国式表达,英语表达中可没有这种用法,哪个公司就是哪个公司,而“XX系”是中国的说法,显示的是人脉源流。
不管怎样,奥利弗从此有了一张闪亮的名片。他的商业行程也便快速“扎推儿”,忙得转不过身。他只管赚钱,任某些中国人的“媚外病”随意发作。请他参加活动的企业、大学、慈善机构,可以给他任意安装头衔,来者不拒,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环球趋势集团董事长”、“奥利弗•罗斯柴尔德企业顾问集团主席”、“罗斯柴尔德家族掌门人”,这些大名头大概都是一些中国人给封的,反正没人来调查。
戏路越来越宽。去年6月的第一届亚洲环保创新论坛上,论坛主办方居然设置了“罗斯柴尔德早餐会”竞拍,一万元起价,这被被当地媒体渲染成“深圳版巴菲特早餐”。看看操盘的中国人,真是聪明,借老外的名头,用“媚外”的心理,来赚同胞的钱。要是看看论坛的出席嘉宾排名,前三位全是外语名,论坛门票据说300元,出名、媚外、赚钱三不误。
接下来奥利弗参加第四届慈展会主论坛,高谈阔论“慈善不仅仅是捐钱”。这个观点在中国也算不了新,“标哥”的一系列“暴捐”早用事实清醒了大众的头脑。国内合谋者的眼界更高,要用公信力更强的媒体来给奥利弗贴金,增加其商业价值。他讲了什么不重要,扩散“企业战略家”的奥利弗,“活跃在多个商业领域”的奥利弗,“参与多家商业、社会与慈善机构”的奥利弗,刚刚在“多哈获得了全球慈善贡献大奖”的奥利弗,才是重要。对,这个奥利弗还会说“正能量”这样耳熟能详的流行词。这样,就为下一场活动发出了诱饵,就等着同样患“媚外病”的下一个顾主登门拜访。
于是今年1月底,在王府井华尔道夫酒店的“私银贵族”路演上,奥利弗向一群高净值人群慷慨地发表“当前经济形势”的演讲。于是在2月1日,他堂而皇之地走进高贵的清华大学……
然后,他栽了。人们都在痛骂这个骗子,这个“山寨货”。但是扪心自问,究竟是谁制造了这个“山寨罗”?又是谁在利用山寨赚钱?为什么奥利弗在他的国家对“忽悠”、“山寨”想都不敢想,而在中国却屡试不爽?
(请把您的意见写入文末”写留言“中,与大家分享)
THE END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到朋友圈。
请长按上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或者搜索newsreading
2016-04-13 0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