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打从去年11月份,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之后,供给侧改革就变成了“时髦词儿”,各式各样的解读铺天盖地。现在看,基本属于“歪曲”。我们始终认为,不能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与“供给侧改革”画上等号,而4月20日,《人民日报》终于刊文给出正解。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这里强调“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是指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文章同时强调,决不能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需求分离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决不能割裂供给与需求的内在联系。文章指出,有的观点认为,过去一直强调的发挥“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属于需求侧管理,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立的、矛盾的,因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抛弃“三驾马车”。其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并不矛盾。消费、投资和出口的“需求”是从发展经济要满足这三方面的需要来讲的,其中只有消费需求是相对于供给侧的需求,出口和投资则不能简单地看作是相对于供给侧的需求。
“三驾马车”中的消费,主要是指国内消费需求,国内消费需求旺盛会有力地带动经济发展。2015年,我国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现在和将来依然要重视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它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分离的,而是统一的。关于投资,固然存在对投资品的需求,但投资作为生产行为,是为需求提供产品,属于供给侧范畴。至于出口,是用以满足国外的消费需求,对我国来讲,是向国外供给产品,也属于供给侧范畴。因此,不能将促进“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简单地理解成需求政策,也不能误以为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取代对于“三驾马车”的需求侧管理。当前,我国仍然需要发挥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我认为,这是已经是最好的诠释了。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经济决策方面的“辩证思维”,而绝非极致性推动。在我看来,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届中央,其与过去政府行为最大的差异在于重新找回“辩证思维逻辑”,而少了许多非黑即白的主张。这与多年来中国经济学界与经济管理思维的极致性形成鲜明对比。这些人经常要把中央的经济政策进行归类,比如什么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什么供给学派等等。听起来头头是道,但实际似是而非。而我的理解是,当下中国的经济决策,什么西方学派都不是,而是中国学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派。
我们看到,《人民日报》这篇文章出自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学术顾问的手笔,其讲述朴实通俗,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比如,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短期目标与长期任务之间的关系问题,比如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都体现着辩证的思维逻辑。
文章指出,如果政府不出手,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供求关系,会有许多产能严重过剩的企业破产倒闭,大量工人失业,产生严重社会问题。如果政府不作为,任由假冒伪劣商品泛滥,不仅人民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国人也将会更大规模地涌向国外市场,这也会导致国内市场萎缩、大量企业破产倒闭、更多职工失业。现在,在供求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需要发挥政府弥补市场不足和支持市场功能的作用。政府的作用是正面的,又是与市场调节作用相结合的。这些问题,我们过去都讲过,现在由权威说出来,是不是更能有效铲除社会上一些糊涂的认知?我希望,这样的文章要多一些,要不停地讲下去。
2016-05-10 03: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