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图/文:达人钧钧
深夜码字,是一个枯燥的差事,特别是炎炎夏日让人心烦意乱。点开音乐舒缓一下心情,听一下乐坛新歌,忽然仿佛从山谷里飘来的笛音让我的心情瞬间凉爽起来。似笛非笛,似二胡非二胡……介于二者之间,美而不凄,亮而不燥,这无疑就是传说中的古笙了!
似有似无的黄昏 倒映着
浮的城 晚的灯 流水声
好像是刹那间 转过了 因果门
又看见 那所有的爱还没变成恨
……
一个干净的男声,一开嗓就燥意全无。仿佛从山间采泉而来,凉风习习,吹霓裳徐徐……在如今哈韩、R&B、JAZZ流行的歌坛,很久没有听到这么干净的声音了。我赶忙看了一下音乐播放器——曾一鸣《笙歌》!
曾一鸣?就是那个芒果台《中国最强音》那唯一让我记住的冠军获得者,让章子怡哭鼻子的曾一鸣吗?当初曾一鸣一曲铁汉柔情的《我要快乐》把人唱的浑身起鸡皮疙瘩。他也要出专辑了吗?这无疑是一个让人兴奋的消息!当初那英笑话章子怡参加歌唱类真人秀当导师嘲笑般的说“她带不出冠军来!”当初罗大佑质疑他唱歌太油滑不用心不求进步没前途,让心疼他的导师章子怡当场气哭,愤然离席……我想大众都记得章子怡在歌坛音乐教父级人物面前流下的眼泪和不满的言语,也记得曾一鸣一次次泪洒舞台的场景。
我还记得曾一鸣在夺冠的时候说过:“章子怡可以带出冠军”!其实我挺为曾一鸣叫好的,他从成名那天就背负了很多压力,但《最强音》过去一年了,人们好像渐渐把曾一鸣遗忘。还好!曾一鸣并没有沉寂,他带着他的全新原创大碟《神通》杀回歌坛!而这首《笙歌》正是曾一鸣新专辑的一首佳作,而且达人钧钧注意到,这首歌的曲作者正是曾一鸣本人。应该说,能拿出这么优秀的中国风原创歌曲,正狠狠地回击了歌坛前辈罗大佑对曾一鸣的质疑!曾一鸣的原创就是跟霍尊的《卷珠帘》比也毫不示弱!
《笙歌》一曲快意江湖“新中国风”完胜《卷珠帘》
达人钧钧觉得中国风歌曲分为两个时代,一个是随着港片发展壮大而形成的中国风时代,一个是中西曲风合璧的新中国风时代。前一个时代,是随着电视剧《霍元甲》、《射雕英雄传》武侠电视剧和《笑傲江湖》系列电影火爆而形成的武侠中国风。代表作比如《万里长城用不倒》、《铁血丹心》、《沧海一声笑》、《笑红尘》等等经典名曲。这个时期的中国风充满了豪情、侠义。歌词也比较押韵考究。文学造诣很深。
第二个时期则是新生代歌手开创的新中国风,代表作如《千里之外》、林俊杰的《江南》、霍尊的《卷珠帘》等,在温柔乡里长大的80后、90后更喜欢辞藻华丽唯美,描述爱情浪漫的歌曲,霍尊的《卷珠帘》无疑是新中国风的一首好作品“
她眷恋 梨花泪,静画红妆等谁归,空留伊人徐徐憔悴”。歌词优美,曲调绕梁。
不过如果说霍尊的作品是新时期的“纳兰性德”的话,曾一鸣的《笙歌》则可以称之为现代版的“诗仙李白”。《笙歌》立意具有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与之前的中国风歌曲不同的是,曾一鸣并没有一味的追求唯美,而是渐进式的爆发!我们听到了温柔乡的阳春白雪,我们也听到了江湖的快意恩仇。犹如诗仙李白般九天揽月,荡气回肠。
笙是中国古代一种乐器,曾一鸣在演绎《笙歌》时把现代的流行元素和中国古典元素做了一些巧妙结合。《笙歌》中那句“谁借了醉意的叹息声吹散了蔷薇谢开一帧帧”,这几句非常惊艳。印象中《中国最强音》中的曾一鸣是个粗线条的汉子,真没想到玩起中国风来如此惊艳。声音细腻婉约,犹如美女回萌,比李玉刚还李玉刚。给我一种错觉,仿佛《笙歌》中曾一鸣一人分饰两角。犹豫虞姬再世。尤其一个“帧”字用得极为妙,白描般的写意,唱酥了所有人的骨头。
而同样是这一句““谁
借了醉意的叹息声吹散了蔷薇谢开一帧帧”,到第二段,曾一鸣已经从二八佳人变身风流少年剑侠。从一开始的浅吟低唱,到高昂嘹亮,再到撕心裂肺的吼音,尾音的连续翻转又充满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味道,整首歌波澜起伏。编曲也层层递进,从潺潺清泉到汩汩清流,再到惊涛骇浪,曾一鸣把音乐变成浪花不停地一遍遍拍打你的耳朵!尤其是结尾部分高亢华丽激昂地转音真是余音绕梁,醉酒当歌般畅快淋漓!如果说霍尊的《卷珠帘》是音乐小品让人觉得清新,有种初生牛顿的才气。曾一鸣的《笙歌》则是一首更复杂、成熟、大气的音乐作品。复杂而不繁琐,成熟而不油画,大气而不空洞,让人百听不厌,循环播放。很难想象这是曾一鸣交出的第一份答卷,这份答卷足以让华语歌坛惊艳。画面感极强,仿佛能看到美女、剑侠相望于江湖!堪称把黄霑时代中国风的侠气和周杰伦时期中国风的婉约完美嫁接的完美中国风歌曲。曾一鸣真是一鸣惊人!《笙歌》也许是这个七夕节我听到的最好听的佳作。
微信公共账号 |
|
博客、微博约稿宣传 |
|
媒体转载、专栏合作请联系: |
msn:vivijunjun@ |
2014-08-20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