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从整个剧作结构来看,《绣春刀》极似《刺马投名状》,讲的都是三兄弟在封建官场上杀伐征战,结果还是沦为了权力、权谋的棋子和炮灰,最后相继殒命的故事。《绣春刀》的时空背景设定在明末崇祯年间,出生入死的三兄弟都是大名鼎鼎的特务组织锦衣卫里的中下级官员(绣春刀即是锦衣卫的标准配刀,在此指代锦衣卫),他们正赶上了崇祯皇帝打击阉党、铲除魏忠贤的时代大变局,因而也卷入了一桩惊心动魄你死我活的政治阴谋之中。
《明季北略》里记载魏忠贤之死,说他听闻皇帝派锦衣卫来捉拿他,就在阜城畏罪自杀了。寥寥数语,却被《绣春刀》做了大胆的发挥——锦衣卫三兄弟一路追杀到阜城,绣春刀刃都架到了魏忠贤的脖子上,但二哥面对魏的金钱诱惑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还是放了魏阉一命,并用假尸首蒙混朝廷。此后,二哥拿着这笔钱替自己一直深爱的女孩从官属妓院中赎身,帮大哥疏通上司以获得他早该获得的晋升,以及帮匪盗出身的三弟摆平敲诈犯,从道德上讲,二哥的做法几乎没有缺憾——整个官场贪腐横生,三兄弟兢兢业业的替朝廷卖命,九死一生,但处处被人欺负,甚至差点被上司假敌人之手害死,所以二哥抖个小机灵,也不算大逆不道。
不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接替魏忠贤职位的赵公公其实一手安排了三兄弟追杀魏的戏码——“看你们混得那样,一看就不是阉党”,这是摆明了欺负老实人。魏忠贤没死,赵公公心里门清,只是戏还得借助三兄弟演下去。不过真要把贪官阉党赶尽杀绝,崇祯皇帝反而不干——一句“你想让朕无人可用吗”道破天机,整个体制坏掉了,换汤就是最佳选择,怎能真的把药倒掉?须知那药底子就是朝廷,就是皇帝本人。
所以,对崇祯来说,贪腐,不反亡国,反则亡朝廷,在明末这样一个注定亡国的体制下,几个锦衣卫兄弟只能是历史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注脚——当然《绣春刀》本来就是在正史基础上演绎出来的“野史”,什么兄弟情谊,什么男女情爱,什么家国忠义,在崩溃的天朝体制下,都显得不堪一击。如果要秉真性情做事,那只能落一个不得好死的下场。二哥是拿了魏忠贤的钱,但魏阉的理由字字诛心:你拿是死,不拿也是死,还不如拿了钱赌一把。二哥大胆的赌了,可惜赵公公眼里的这几只蝼蚁怎么赌都赢不了,最好的结局也无非是鱼死网破——赵公公倒是想得很清楚,叛明降金已然要逃离这将倾大厦,只是被一根筋的二哥追到关外,双双毙命。
在当下泛娱乐化的电影生态中,《绣春刀》的严肃艺术品格比较难得,整部影片剪辑凌厉,类型上可以看作是一部悬疑动作片,暴力场景的处理也很有点冲击力。不过对普通观众来说,《绣春刀》很难提起他们的观影兴趣——这片名就大可商榷,谁知道“绣春刀”是个什么东西?影片最大的品牌“锦衣卫”居然隐而不用,实在得不偿失;而全片都笼罩在阴谋、背叛、杀戮的悲剧气氛中,从头到尾几乎没有一个情节能让观众稍事放松,对于普遍抱着“找乐”心理买票的观众来说,太难熬了;至于影片的古装题材和家国情怀,也过于男性化而让不少女观众望而却步。此外,全片故事线索过于多头,三兄弟各有各的恩怨情仇,赵公公、韩丞相、魏忠贤等人又各有盘算,中间三兄弟还要出去执行几次抓捕行动,进一步铺散了影片的叙事。当然总的来说剧情还是拧成了一条主线,但相互之间的承接显得不够紧密,未达环环相扣的效果,再加上有些剧情逻辑略显牵强——这对一部“严肃”的电影几乎是致命的。
(刊载于《北京青年报》2014年8月15日)
2014-10-08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