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匆匆那年》:80后的青春校园记忆
Tuesday, December 2, 2014 11:15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数年前,乐评人李皖听完了高晓松的《高晓松作品集》后,写下了文字《这么早就回忆了》分享这张CD的听后感——“这一年,高晓松27岁,但已经开始回忆了……他开始回忆,如此旁若无人,如此刻骨铭心,如此叹喟感伤。唱歌的人哭了,他想起了他和女友一起在八中校门口树上刻下的文字。这时,他在唱《青春无悔》。”而看完张一白的电影版《匆匆那年》,也读了九夜茴的小说原著,便想起了李皖的这篇文章,想着他们都在二十多岁时开始了回忆青春,想着那些白发飘飘的年代里难以磨灭的印记,心里有种青春的伤感飘然而过……

生于八十年代的九夜茴在青春期时就已经写下了《匆匆那年》的雏形,而随着年月的渐长见识的增广,再加上昔日的同学好友也在匆匆岁月里慢慢的改变,九夜茴着手将原来的短篇延展至一部长篇,试图通过陈寻、方茴的青春、爱情往事勾勒出一代80后的成长岁月,既有迎接新世纪的欢欣喜悦,也有大学时代的迷惘颓废等。而当年以都市爱情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成名的张一白,则在这国产电影的“小妞潮”从职场小妞演变成校园小妞的暗流中,将九夜茴的小说改编成电影,虽然删除了原著之中的叙事者“我”(也即生于八十年代的张楠)这个贯穿始终的人物,也删减了不少原作的内容,但整体上保留着原著的主要故事、精神脉络等,并以唯美的艺术手法渲染出来,夹杂着丝丝的伤感但不至于无节制的煽情。

也还记得岩井俊二的经典之作《情书》中的那一幕,是女孩藤井树回忆起在中学时代时的图书馆里,男孩藤井树站在窗口静静地看书,明媚而柔和的阳光从窗外照进来,再加上微微吹动窗帘的风,使得女孩藤井树的回忆是那么的柔软、那么的美好。而影片《匆匆那年》也采取了类似的手法来呈现陈寻回忆里的中学时代的生活,特别是陈寻第一次见到方茴、被父亲接回家但又奔跑着回校园看陈寻参加篮球比赛等那几场戏,就以陈寻第一次见到方茴的那一场来说,小说原著里对于两人的相遇描写的很平淡,但是电影版为了突出这种“一见动心”,而把原本林嘉茉是转校生改为方茴是转校生,于是有了一场陈寻透过光影而看到阳光下白衣飘飘的方茴而心动的一幕。

另外,影片也将一些80后的青春记忆融入了剧情的发展脉络里,使得这段青春成长的岁月增添了几许的温度,比如当他们高考结束后恰逢北京申奥成功而热烈的欢呼庆祝,而陈寻、方茴分手后,并与回国的乔燃相聚时,则是2002年世界杯时巴西对中国的那一场比赛,足球场上的失落与现实的失落、伤痛交织一起,一切尽在无言中。

应该说,作为一个80后的观众,在影片里也看到了不少自己成长的痕迹,自然的,看到最后一幕当VCR中的人影慢慢的回头迎着镜头微笑时,想起了席慕容的那首诗,《无怨的青春》:“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2014-12-02 11:13:03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dadc70102v71h.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