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康有为密谋刺杀孙中山文献曝光(图)
Wednesday, December 10, 2014 11:03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上海朵云轩尘封整整110年的文献曝清末猛料:康有为密谋刺杀孙中山  

      近日,上海朵云轩公布的一批康有为与保皇会文献,曝光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史料——1905年秋康有为密谋刺杀孙中山,并言:“最我财力,必除之。”
这番暴力计划的详情,此前从未见于直接或间接的文字记载,是首次为学术界所知,为深入研究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演变进程,提供了新证据。

     
尘封了整整110年以后,这批有关康有为、康同璧(康有为次女)在1904年至1905年海外经历的珍贵文献,将在2014年上海朵云轩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完整亮相。

     
康有为:下达对孙中山必杀令

     
这批珍贵文献,是康有为次女康同璧1904年至1906年旅居美国康涅狄克州南温莎时期遗留下来的,尘封至今,已整整110年,其中包含学术界从未知晓的康有为《年谱》誊录本原件,康有为与容闳、保皇会成员、康同璧等人的通信30余通,北美保皇会成员给康同璧的信140余通,美国、加拿大保皇会各类文件、单据、通告等近百件,以及美国新闻界报道康有为在美活动的报纸剪报等,比较完整地记录了康有为1905年首次赴美的活动,以及1904年至1905年初北美保皇会的主要事务。

     
另有30余通康同璧的私人信件,是了解康氏家庭生活的极为难得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1905年秋康有为在美国针对孙中山所制定的暴力计划详情的披露,很难预料国内外学术界对此将会引起怎样的震动,但真实可信的史料,会告诉人们当时所发生的一切。

     
关于近代维新派与革命派之间的关系,向来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点,但双方刀枪相向的事实,从未见于任何文字记载。不过,康有为1905年10月20日写给康同璧的信显示,1905年10月中旬,康有为通过保皇会成员的密报,得知孙中山即将到达纽约,为了遏制孙中山在华人社团和部分保皇会成员中进行革命宣传,康有为策划了趁此机会除掉孙中山的计划。其具体安排是,由康同璧利用与容闳的良好关系,请容闳约出孙中山,在预先已安排了保皇会敢死队杀手的地点见面,立即实施暗杀。如纽约行动不顺利,即派人跟踪孙中山,随时伺机下手。康有为在信中使用了十分激烈的言辞,甚至给康同璧下达了“最我财力,必除之”的死命令。他唯恐多人参与的行动发生不测,又另外安排亲信个别准备,独立行动。为此,康有为刻意隐瞒此人的行踪,还要求别人不必追问。1906年1月,康有为另行安排的亲信写信给康同璧,报告行动计划,并说已做好了随时动手和必死的准备。

     
康有为密谋刺杀孙中山的计划,其惊心动魄的程度可想而知,可谓纽约版的“十月围城”,最终显然并未实现,其原因是什么?尚待进一步探究。而革命派当时也有针对维新派人士的暴力暗杀计划,这批文献中也有提及。

     
康有为发展武装力量为有利佐证

     
此外,至于大批与美国保皇会有关的档案文件,以及十余幅照片,细细梳理,皆有其独特价值。康有为与美国一个剧团全体成员的合影,从未披露。他在美国期间购买枪支弹药的单据,是康有为试图发展期武装力量的有力佐证。保皇会内部的组织机构,运作细节,成员分工,事业推动等,均可从那些看似杂乱,实则条理清晰的单据、收条、通告、记录中一一体现。

     
保皇会与革命党的恩怨,由政见不同而引起。革命派立志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国家,而维新派却始终认为保住光绪皇帝,就可以改变中国现状。两派都以拯救中国为目标,但思想不一,主张有别,这是近代中国社会演变过程中的必然反映。然而,文献中也有多份资料显示了当时一些有识之士对维新派与革命派互争高低的看法,他们认为,如果两派可以摒弃党争,联手合作,将是改变中国现状的最佳选择。

     
随着这批珍贵文献的面世,学术界必将此对这一历史真相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先生
    
人物介绍: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即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康有为中国近代史上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人物介绍: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男,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生、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汉族广府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称康南海,连秀才都考不上(高晓松经考证说的)。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他与袁世凯同流合污,充当帝制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时,就站到了历史的对立面,从政治巨人蜕变为现实的侏儒。

     

2014-12-10 11:00:04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cbf220102v8r3.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