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未来可能困扰人类的10种疾病!性爱芯片会让人类上瘾吗(图)
Wednesday, December 10, 2014 17:27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趣看天下精品博客杂志

  如今,人类正被前所未有的众多病症所折磨,而这种情况在未来恐怕也将持续下去。虽说没法预测具体有哪些病原体会在未来成为隐患,但根据目前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还是能猜测一下未来可能出现哪些疾病,本文就设想了10种在未来可能出现的疾病。

  1.生物恐怖主义以及生物黑客会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测的新问题,比如说恶意散布生物工程改造病毒,或者入侵别人的大脑。不过,这些并不是这篇文章要讨论的问题,我们接下来将只在技术发展的前提下,考虑那些由此带来的我们难以应对的健康问题。

  2.解离性现实障碍

  这是由上一条引发的连带问题——虚拟现实变得如此真实,以至于人类最终将无法区分虚拟与现实。

  患有这种障碍的人,会不停地质疑眼前的一切究竟就是现实世界,抑或只是一个精妙的复制品。(有趣的是,随着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这种区分也将变得不再重要。)

  红药丸,还是蓝药丸?

  3.身份认同焦虑

  也许听起来很荒诞,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逐渐难以确切地知道,我们是谁——甚至,我们究竟是什么。

  我们越来越多地将大脑的认知过程转移到互联网上。我们的人工智能助手将代表我们,去处理我们交付给它们的繁杂工作——也就是说它们“代理”了我们的身份。这些在云端的替身会学习我们的行为方式,像我们一样处事。最终,无论是通过软件或硬件上传的方式,我们都会进入到网络空间,导致潜在的身份认同危机。辨别网络空间中到底哪部分是我们,哪部分是程序,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尤其是当一个人在网上有着多重身份,而其中一些身份又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过着完整而充实的生活时。最终,我们将迷失在网络空间中,失去个体的存在,对自我身份产生一种病态的混乱。

  在黑客帝国系列动画短片之一的《虚拟程序》中,女主角希丝和她的恋人就是否要离开现实世界回到母体创造的虚拟世界产生了矛盾。

  4.冷冻后社会统合失调

  想象一下在数百甚至数千年后,你从冰冻状态醒来,并不得不试着融入那个鬼知道什么样的社会。

  根据你结束休眠的方式,你可能发现自己已经摇身一变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电子人;也可能,你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实体,成了超级计算机模拟环境中的虚拟人。

  无论哪种,都绝不会是什么愉悦的体验。你既不认识任何人,也闹不清自己到底有什么超能力,更对自己所处的新社会、新技术和新文化毫无头绪。最重要的是,你可能根本就不喜欢这个新生活,这也算是某种“未来冲击”(futureshock,类比于文化冲击)。为了帮你适应新生活,你的救命恩人大概会直接把你需要知道的一切信息,一股脑地直接上传到你的脑袋里,也有可能把你送到某个“重返社会”互助小组里。

  在动画《飞出个未来》中,主人公弗莱在2000年到来时被冷冻,然后在未来的2999年新年前夕被解冻。


  5.机械移植体败血症

  目前,我们还不清楚机械移植物在植入人体后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影响。

  某些移植物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过敏或者免疫反应,而根据植入方式的不同,抑制物与周围组织之间也会出现不同的并发症,比如感染、炎症以及疼痛。这些症状也可能会干扰正常的身体功能,或导致排异反应。此外,这些移植物也有可能腐烂或降解,产生致命的中毒反应和多种感染。

  动画电影《攻壳机动队》的女主角素子就是一名全身高度机械化的人类。

  6.纳米中毒性休克

  纳米技术有着从各方面颠覆人类生活环境的潜力——无论结果是好是坏。而当下就已经有科学家在担心,纳米材料及设备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关于纳米材料的工业和商业应用会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多大程度的影响,目前也有大量争论。

  由于此技术所涉及的材料都是分子级的,所以可以想见,这些小颗粒物将会在环境中发生生物富集。最终,人类会接触到这些纳米污染物,并出现各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细胞及DNA损伤。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专门设计用于进入人体的纳米设备也可能会导致严重问题,比如设计不佳的纳米机器人可能会把药物投放到错误的区域,或者以奇怪的方式在人体内自毁。而一旦它们失控,就可能对人体器官产生损伤;或者,它们会开始玩命地自我复制,最终在人体内引发一场灰雾(GreyGoo)灾难。而且,基于纳米技术的机械移植体,同样可能引发上一条中提及的过敏反应等问题。

  电影《地球停转之日》里,就出现了灰雾毁灭世界的场景。

  (译者注:灰雾,又称作全球生态吞噬。冯诺依曼首先提出了能自我复制的机器的概念,之后纳米技术工程师埃里克·德莱勒斯据此创造出“生态吞噬”概念,假想可自我复制的纳米机器人将接触到的一切有机物转换为自身,导致地球最终变成一个纳米机器人覆盖的灰球。)

  7.超智能引发的精神失常

  我们执迷于智能,所以很有可能,我们会使用大量生物技术,包括基因组学、聪明药以及机械移植体,来强化我们的认知能力。

  问题在于我们的文化对智力的定义非常狭隘——智商就是智能,或者如理论神经生物学家马克·钱吉齐(MarkChangizi)所说的,“用来下象棋和做脑筋急转弯”的智能。问题是,超常的认知能力可能会让人不适。人类在漫长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特点,恐怕无法应对如此浩瀚的智能。如果你真的打算这样强化自己的大脑,那么很可能会出现反社会行为,以及彻底的精神错乱。包括数据真理妄想(Apophenia)、癫痫、信息过载、焦虑、存在感危机、自大狂以及与世界脱节等。

  在电影《超体》的最后,将大脑潜能发挥到100%的露西变得无所不知、无处不在。

  (译者注:数据真理妄想,是人倾向于在无意义的东西中发现特殊的规律或图案。例如数学家约翰·纳什就经常会在一堆无序的数字中近乎偏执的寻找某种固定模式。)

  8.机器人恐惧症

  在未来,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恐怕会发展出对机器人的非理性的、极端的恐惧。这种心理障碍会模糊真正的恐惧和单纯的偏见之间的界线,特别是随着机器人更多地融入到我们的社会中,做着我们的工作——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像人类。

  9.自我刺激成瘾症

  性爱芯片即将成真——随时随地,想爽就爽。听上去似乎很靠谱,可惜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没这个意志力去控制对它的滥用。

  早在2008年时科学家就发现,可以利用植入芯片向大鼠大脑中的愉悦中心——额眶叶皮层发出微小的刺激。然后科学家把开关交给大鼠,结果发现它能活生生把自己开心到饿死。而另一个沉迷于刺激自己丘脑的女人则证明,自我刺激可以迅速成为一种惯性。可以想见,一旦性爱芯片流行起来,它一定会登上未来某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译者注:电刺激丘脑,指在丘脑的前部,中央核,海马体等部位,按需埋入电极进行电刺激治疗部分顽固疼痛,癫痫和帕金森等的方法。由于丘脑也负责多种多肽类神经激素的释放,包括多种涉及性和爱的促性腺激素释放素,因此这种方法偶尔也会引发爱情的满足感和性兴奋。)

  10.流行性寿命延长导致的倦怠症

  一旦我们征服衰老,有些人可能会对无限的寿命感到无聊。不过我对此表示怀疑,我觉得更有可能随之而来的,是关于存在本身的一种情绪——对生命本身感到疲惫不堪,以及由此产生的厌倦感。

  电视剧《神秘博士》中,一直活到了世界末日的最后的人类,卡珊德拉。

  超级长寿的人会发现自己身处于一个如此无趣的世界,日复一日,平淡无奇。如果没有外界干扰,似乎就再也没有什么令人振奋或者新奇的事情了。“生活没有了激情,生活就只是活着。”这样的看法很可能会变得流行起来,而这会导致更广泛的社会健康危机。

我的更多文章:

     

2014-12-10 17:26:10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f845650102va3p.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