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再说芒果台节目是否获得最高表扬的事儿
——兼回复画山论见先生
11月22日,碧华先生发表了博文《爸爸去哪儿真的得到了最高表扬吗》(又题《习大大真的表扬了湖南卫视办的节目吗》),阅读量近19万人次。11月26日21时41分,昵称为“画山论见”的微友发布了一条长微博,就习大大是否表扬了湖南卫视的节目《爸爸去哪儿》与我“商榷”,
“商榷”这词儿是一种尊重,其实文中看不出一点“商榷”之意,实为反驳,立场鲜明地肯定习大大表扬了该档节目。
自玩博以来,我很少就别人批评我的文章再进行反击或辩解,我认为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包括咒骂我的留言我都一律未删除过,我要让那些肮脏的用语晒在阳光下,让网友看得清清白白。查了一下“画山论见”,是个年轻人,我对年轻人一向是呵护的,不管他的观点是对是错,我觉得有思考的年轻人就是民族的未来,我只与年龄相当的所谓专家们硬碰硬。但转念一想,如果对“画山论见”的文章不给予回应,又似有“不屑”之嫌,于是今天唠叨几句。
拙文并无批评湖南卫视之意,更不是如画山论见所说“大浇冷水”,而是肯定了被习大大提到该档节目是件“应该值得欣喜”的事儿,只是提醒湖南卫视上上下下保持冷静的头脑——习大大只是提到那档节目,而非表扬那档节目,这是拙文的核心。如果习大大说“《爸爸去哪儿》拍得很不错,在罗托鲁瓦拍摄掀起了新西兰热”,这就是典型的表扬,而如果只说“《爸爸去哪儿》在罗托鲁瓦拍摄掀起了新西兰热”则只是提到该节目引发的一种现象而已。
但画山论见先生在文章中多次偷换概念,没有紧紧围绕这个核心来商榷。
第一,
我并没有贬损该节目,一定要求电视台搞高大上节目。而画山论见先生说“莫非一定得弄个高大上的戏剧或是正儿八经的理论栏目才算是高雅节目?”我的本意只是指习大大不会“轻易地”表扬一档纯娱乐节目,提及是可以的,如果是表扬,就会带有很强烈的导向性,全国的电视台都会一窝风似地办类似的节目了。画山论见先生说我“臆断”,他的这句“莫非一定得弄个高大上的戏剧或是正儿八经的理论栏目才算是高雅节目”可能更像“臆断”了。
第二,
我并没有违逆民意,也没有这个能力。画山论见先生在文章中多次提到“民意”一词,把我置于“民意”之外,这是无形中把我抬高了,我只是一个博客玩家而已。画山论见称“况且老百姓喜欢,大家都爱看”,我倒认为他把自己的看法代替“民意”了,不错,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收视率长期居国内同类电视台之首,但十三亿人口中也有许多人不收看呀,如我,只喜欢湖南卫视策划的专题类节目,对“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只是偶尔收看,“爸爸去哪儿”也只看了第一期中的部分内容,你怎么断定全国人民“都爱看”呢?
第三,
画山论见文中充满了“政治霸气”。画山论见说“况且老百姓喜欢,大家都爱看,难道习大大提及的《爸爸去哪儿》就掉价了?”“有没有得到最高表扬,受众心中自然有一本谱,也不是先生一个人说了算。”这涉嫌给我扣政治帽子,我人微言轻,玩玩博客而已,一篇博文决不能影响习大大提及的该档节目的价值,我的观点也非广电总局的文件,即使是广电总局的文件,也不能左右观众的喜好,遥控器在每个观众手中,爱收看哪家电视台的哪档节目完全由观众自己说了算,碧华先生又岂敢“一个人说了算”?这也是不可能的事儿呀。看来,画山论见先生还是高看我了,谢谢。
第四,严重偷换概念。画山论见在文章结尾说“一言以概,群众喜爱就是最高表扬。”说了半天,绕到“群众”上去了,拙文明明是紧扣习大大是否“真正表扬”那档节目来说事的,不是讨论群众是否喜欢那档节目,结果被他变成“群众的表扬”了,但如果画山论见先生给我戴一顶“习大大不就是群众中的一员吗”这样的政治帽子,那我会很怕的!
附画山论见文:习大大真的没有表扬湖南卫视的节目《爸爸去哪儿》吗?
本月19日,习大大抵达奥克兰开始对新西兰进行国事访问,在总统府午宴现场谈到新西兰优美的自然风光时提到,中国的综艺栏目《爸爸去哪儿》摄制组来新西兰罗托鲁阿拍摄,节目播出后在中国掀起了“新西兰热”。对此,新浪名博周碧华先生以为,尽管湖南卫视上上下下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甚至整个湖南广电系统,可以用兴奋一词来形容,但提醒湖南卫视的是,准确的表述不是“表扬”。@画山论见通读了相关报道与微博之后,算是明白了什么是最高表扬,于是便想就事论事地表达一下个已之见。
从碧华先生的文章中我们至少知道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他也认为习大大确实在对新西兰的国事访问中提到了《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并且他也曾“一度随之高兴不已”,这说明习大大此举也确实引发了公众关注与热议。但为啥碧华先生会在高兴之余而大浇冷水呢?除了湖南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情怀”,显然是由于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与心态,如果用开放的心态和平和的眼光看,自然就会高兴得久一点。
顺着碧华先生的视角,我们不妨来理顺一下事实与逻辑,也来举证一下《爸爸去哪儿》是如何被肯定的。
其一,碧华先生认为,习近平的话只是一句外交辞令,是为了拉近新西兰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的情感距离。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为啥会在如此庄重的国事访问中提到一个大型综合性娱乐节目《爸爸在哪儿》?显然这不是习大大的神来之辞,而是源于一种民意的表达。古今中外国家领导人最推崇的是,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爸爸在哪儿》在国内那是响当当的栏目,受众关注热度与欢迎程度之高,相信习大大是有所听闻的,恰逢《爸爸在哪儿》摄制组来到新西兰拍摄,在总统府午宴现场提及《爸爸去哪儿》,显然这就是一种文化上的民相亲。诚然,这不排除有外交辞令之嫌,但从习大大的外交风格来看,言行一致、亲民爱民那是最厚实的底色。
其二,碧华先生认为,一个国家领导人是不会轻易地表扬一个纯娱乐节目的,否则,让那些高雅的文艺频道和节目情何以堪。显然这也是个人臆断,或者说是一种民意嫁接。纯娱乐的节目又咋了?为啥不能得到最高点赞?况且从习大大关于文艺方面的讲话来看,就十分注重接地气。雅俗共赏,大俗通雅。《爸爸去哪儿》倡导的快乐精神、父子亲情和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这些俗不就是群众心目中的大雅吗?莫非一定得弄个高大上的戏剧或是正儿八经的理论栏目才算是高雅节目?况且老百姓喜欢,大家都爱看,难道习大大提及的《爸爸去哪儿》就掉价了?
其三,碧华先生认为,这句话本身只是指明一种现象,而非赞扬节目本身,这就是汉语的艺术。也就是说习大大只是在“访问时提到了《爸爸去哪儿》”,并未“表扬”《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其实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捣腾文字游戏。正如“骂人不带一个脏字”一样,表扬也未必非要直接点赞。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作为世界上富有魅力的大国领导人,有些话必须要听其音,会其意,何必在文字眼里作茧自缚呢?有没有得到最高表扬,受众心中自然有一本谱,也不是先生一个人说了算。
《爸爸在哪儿》的最高表扬在哪儿?相信大家应该心中有数了。其实对于一档纯娱乐性的大型节目来说,关键要在形式和内容上创新,要贴近民心民意,要为广大老百姓服务,给大家带来欢乐,带来启迪,带来思考。一言以概,群众喜爱就是最高表扬。
附拙文:爸爸去哪儿真的得到了最高表扬吗?
2014-12-16 2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