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智慧农业:见证舌尖上的安全 |
——医学硕士秦先屈的生态“田园梦” |
位于霍山县黑石渡镇的柳树店村依山傍水、气候宜人,霍山安绿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百亩蔬菜基地就坐落在这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里。
“安全、绿色、田园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所以我们公司就取名安绿园。”3月11日,阳光明媚。一个年轻小伙站在基地那片花团锦簇的油菜花地里,他就是霍山安绿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秦先屈。
“最好吃的、最健康的蔬菜永远是遵循自然规律种植的时令蔬菜。我们只种植时令蔬菜,不种反季节蔬菜。我们的每一季种植都绝对使用有机肥、坚持土地保养、尊重蔬菜自然生长周期,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每一片菜叶都真正新鲜、每一棵瓜果都真正美味。”秦先屈对自己地里的“宝贝”很是自豪。
2013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的秦先屈辞职回到老家霍山,与同是80后的杨镇、程胜和冯砚铭等几位高中同学一起,在黑石渡镇柳树店村流转了100余亩田地,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以及安徽农业大学的技术支持,引入现代智慧农业的物联网系统,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创建了霍山安绿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我们致力于让城市居民吃上真正安全、绿色的蔬菜,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亲眼看到每一棵蔬菜的生长。”分管数据处理的杨镇指着电脑上的实时监控数据对我们说。“我们所出售的所有产品,都有一个唯一的二维码,透过手机扫描,可以查看该产品的种植、加工信息,确保安绿园公司出产的每一样产品都是安全、绿色、可追溯的,从源头来保证舌尖上的安全。”
“现在基地40个大棚里面种有20多种蔬菜,有芹菜、黄瓜、辣椒、茄子、黄心菜、白玉萝卜……”负责蔬菜生产的程胜告诉我们。走进大棚,迎面看到的就是绿油油的蔬菜,回过头来,在大棚入口正上方,一个摄像头缓缓地左右摇摆着,仔细一看,几根探针插在绿油油的菜地里。“我们有12个大棚里面安装了这种物联网系统。”秦先屈打开大棚里的仪器盒一一向我们介绍。视频监视器、土壤传感器、空气传感器、光线传感器,一系列设备将土壤酸碱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线强度等数据收集起来,通过网络传送到农科院,由农技专家指导这几个“读书人”如何种菜。
“我们公司生产的蔬菜,专门供应给合肥食味鲜、同庆楼等大酒店以及一些私人客户。他们追求的是蔬菜的安全与品质,而不是廉价。”秦先屈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一款手机APP,点开它,就可以看到大棚摄像头的实时监控录像,也可以看到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
(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我们的视频数据保留两个月。客户可以通过网络或手机,随时监视我们蔬菜的生产过程,确定我们的每一道工序都是绿色、有机的。他们还可以直接在网上对我们基地点菜,爱吃啥,不爱吃啥,我们都可以按订单分别配送。
“这里堆的是准备做底肥的塘泥,原来我们用的是鸡粪,但相对于哺乳动物,禽类的消化道较短,对重金属的吸收过滤不充分,明年我们准备自己养50头当地的黑毛猪,用沼液作有机肥料更安全。大棚之间的空地我们种的是油菜,将来在我们公司配菜的客户可以彻底告别地沟油的危险。那边是新挖的10亩鱼塘,塘里除了养鱼,还种植有茭白等水生蔬菜,将来这里将形成猪、沼、鱼、菜的立体循环微田园系统的样本,再复制到周边,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周边农户一起种有机菜,赚生态钱。”谈到未来的蓝图,秦先屈一改读书人的腼腆。
在一般人眼里,像秦先屈这样十年寒窗苦读,跳出“农”门,现在却放弃自己的专业,返乡又当上了侍候土地的农民,简直就是一个另类,让人不可理喻。“一开始我的父母、爱人也都不理解,更谈不上支持。都说我原来的工作环境舒适,工资待遇也让人羡慕,再回头当菜农简直对不起家人含辛茹苦地培养,也对不起自己喝了一肚子的墨水。但我把我们种出的有机蔬菜带回去请他们品尝之后,他们才知道与市场上的‘膨大素莴笋’和‘杀虫剂青菜’真的味道大不一样,他们才转而支持我做好安绿园。”说到这里,秦先屈厚厚的镜片后有了晶亮的光彩。
从公司初建开始,秦先屈他们就一门心思扑在了这块基地上,争取政府资金扶持,与农户协商土地流转,对接高校技术推广……医药专业的秦先屈、水电专业的程胜、设计专业的杨镇开始学会了选地、选种、农机维修和市场营销。固执地拒绝除草剂、杀虫剂的他们,整天趴在地里手工除草,逐个大棚进行生态防虫。“没想到这几个大学生比我们还舍得吃苦。”基地里雇来帮忙的村里人都这么说。
从2014年3月份项目落地才短短一年的时间,原本不被家人看好的秦先屈他们终于在自己菜园子里干出了成绩。2014年才成立的安绿园公司,第一年的产值就达到30多万元。如今,他们已经和合肥4家高档餐厅十几家门店签订了合作协议,每天都会提供几百斤新鲜时令蔬菜。“已经有200多单私人合作的意向,每户每月预付500元,由我们每周配送两次新鲜时蔬,既可以自己选择,也可以由我们搭配。开春之后,我们的蔬菜生产会更加稳定,再和合肥那边的营销团队合作,把我们安绿园推向江浙沪皖大市场。”
采访札记
作为一名医药学硕士,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和几位同学一起,运用物联网新技术、安全新理念和绿色新视野,在自己的家乡闯出了一片发展智慧农业的新天地。
坚持“安全、绿色、田园”目标,秦先屈和他的队伍建立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模式,把蔬菜生产的检测权和监督权交给了顾客。轻轻点击一下鼠标,管理员就能掌握百亩蔬菜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等数据,物联网的运用彻底改变了蔬菜传统的种植方式。霍山安绿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该县向“智慧农业”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本报特约通讯员陈
波)
2015-04-20 20:3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