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日本天天“蒋”【7月12日(星期日)篇】
2006年5月,位于日本东京银座的老铺文具店伊东屋的画廊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名画展,展出的作品有梵高的、有安藤广重的,还有喜多川歌麿的等,几乎是网罗了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名作。但是细看之下呢,又发现似乎好像有那么点不对劲儿,这些,居然都是填色画。
填色画,顾名思义,就是在已经绘制好的图画里,填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许多人小时候都玩过。但这次几乎能够以假乱真的填色名画展的出品者呢,却都是过了不惑之年的日本中老年人。好端端的成年人为什么玩起了小孩子们的玩意儿?
举办这场填色名画展的,是一家专门出版外文译书公司的老总森井春树。在一次公司内部企划会上,有一位员工提议,“不如发行些面向成年人的填色书吧。我父亲住院期间,母亲陪床,全靠给图画填色打发时间。”当天晚上,森井春树就跟妻子说起了这个提案,妻子也说:“要是手头上有本填色书,我恐怕也会情不自禁地拿起彩色铅笔的。怎么说呢?也是一种本能吧!”于是,森井春树就在公司里成立了一个新的事业部门——“填色画俱乐部”。不过,就连森井春树也没有想到,面向成年人的填色书,竟然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了书籍市场,并且带动了周边产业。
三菱铅笔趁机推出了一套“脑艺教室——成年人的填色画”专用彩色铅笔,第一年的贩卖目标就是1亿日元,河出书房新社出版的“成年人填色画”系列卖出了180万部,苏格兰插画家乔安娜•贝斯福德的填色书《秘密花园》在日本竟然卖断了档,东京都荒川区町屋甚至还有一个填色画美术馆,每月的第三个星期四都会举办成年人填色画沙龙,请知名画家、艺术家前来指导。
这种成年人集体“返老还童”,喜欢上填色画的社会现象,自然也引起了日本专家、教授们的关注。日本东北大学加龄医学研究所的川岛隆太教授借助科学仪器检测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填色这种行为,能够刺激被称为‘脑中脑’的大脑前额叶皮质,增强脑活力,有效预防和缓解老年痴呆症。”日本杏林大学医学部教授、精神神经科专家古贺良彦也分析认为,“由于工作压力、家庭负担、人际关系等原因,现代人的交感神经经常处在兴奋状态,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失眠气短等,而做填色画的过程,能够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从而起到舒缓心情、松弛肌肉和神经、治疗焦虑症的作用。”
其实,早在填色画“俘虏”日本成年男女之前,绘画疗法,就是康复医学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让老年人恢复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也能够让有精神疾病的人获得达成感和满足感。填色画,应该也被归入绘画疗法。
在考虑填色画为什么在日本这么火,又能一火好多年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能忽略,就是日本人的性格特征。《日本经济新闻》曾经对2300多名读者做过一项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2%的日本人认为自己“性格外向”,而78%的日本人都认为自己“性格内向”,“喜欢享受一个人的时间”、“喜欢不受打扰的,能全身心投入的工作”。而填色画,恰恰符合“性格内向”的大多数日本人的喜好,可以在作画过程中享受一个人的时间,又能不受打扰的,全身心地投入。而且由于脸书、推特等社交网络的存在,随时随地都能晒出自己的填色画作品,坐等点赞,还能吸引同好之人交流经验。像这种不需要刻意宣传、突出自己,也能获得他人认可与称赞的方式,不正是日本成年人最为需要,也是最为舒适的嘛。
在人类文明史上,本就是先出现的图画,后才发明了文字。孩童们也是在无师自通的情况下先开始的乱涂乱画,后才学习了文字。看到填色画,就会情不自禁的拿起彩色铅笔,恰便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本能吧!所以,我认为,成年人购买填色书的行为背后,隐藏的是这样一种潜意识:希望为人生增添更多的色彩,用喜欢的方式描绘出理想的自己。■
2015-07-09 23:39:05